2598 篇
1058 篇
326809 篇
3242 篇
7544 篇
2207 篇
2753 篇
531 篇
37486 篇
9164 篇
3116 篇
739 篇
2289 篇
1311 篇
447 篇
752 篇
1386 篇
2587 篇
2739 篇
3959 篇
[金融业] [2025-11-06]
近日,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 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优化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强化专项债券全流程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具体要求,并加强了专项债项目的信息汇总。
[金融业,汽车制造业] [2025-11-06]
我国全国性持牌汽车金融公司数量相对稳定,目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总数为25家(其中华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已被批复进入破产程序),主要为厂商系汽车金融公司,由各汽车厂商发起设立,主要为本品牌的经销商及零售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汽车金融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包括零售贷款、融资租赁和库存融资,零售贷款和融资租赁一般是为终端零售消费者购买新车或二手车提供的贷款服务,库存融资通常是为汽车经销商采购汽车、建立车辆库存提供的融资服务;其中零售贷款为最主要的业务构成部分,2024年末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占信贷总额的比重为89.97%;融资租赁业务为2023年修订发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展的新增业务,虽然整体规模占比仍相对不高,但2024年规模增幅明显,融资租赁业务已成为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信贷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汽车制造业] [2025-11-06]
Q2 汽车板块营收同环比+9.0/16.6%,乘用车销量稳增,批发量/零售量环比 +11%/13%,乘用车板块营收同环比+11%/22%,Q2 净利率同环比-1.4/ -0.8pct,或系自主品牌竞争白热化,新车让利消费者等因素暂影响盈利能力。 Q2 乘用车板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环比均有所降低,带动经营现金流同环 比净增加 252/972 亿元;零部件板块 Q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环比略降,账期收缩利好尚未完全体现在报表端。我们认为,以旧换新政策或有力支持金九银十旺季销售。关注催化密集的智能化零部件、原材料价格回落利好的轮胎以及出口表现优异的摩托等子板块。
[汽车制造业] [2025-11-06]
随着新能源汽车爆发以及智驾不断成熟,整车的估值体系发生较大的变化,不同整车以 PS、 PE 等方式来定价。行业变革期间格局重塑,车企在新的产业周期结束前具备较大销量成长潜力,智能化的 AI 底层也让整车具备更大延展空间。不同估值体系是对爆发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描绘,本文尝试从增速定价的统一视角看整车估值运行的合理区间。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5-11-06]
根据中汽协数据,8月,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水平总体继续保持扩张,当月汽车产销同比保持10%以上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继续呈现良好态势,传统燃料汽车市场企稳。9月12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指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汽车制造业] [2025-11-06]
7月全球轻型车销量约705万辆、同比+5.7%、环比-4.8%,海外合计约462万辆、同比+1.9%、环比-1.5%,其中北美166万辆、同比+6.4%、环比+7.2%,欧洲约142万辆、同比+3.4%、环比-9.3%,中国243万辆、同比+14%、环比-10%。8 月速报:据 Marklines,估计8月北美轻型车销量同比+1.4%,欧洲-0.1%。
[汽车制造业] [2025-11-06]
分化加剧规模效应+高端化驱动盈利。销量端:2025Q2 乘用车批发销量合计 711.1 万辆,同比+13.0%,环比+11.8%;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362.9 万辆,同比+33.9%,环比+26.3%;出口 140.1 万辆,同比+13.9%,环比+25.1%;营收端:受益自主份额提升,高端化驱动,样本企业营收 6,739.6 亿元,同比+13.8%,环比+20.2%,赛力斯、蔚来、零跑、长城环比表现亮眼;毛利端:2025Q2 乘用车企毛利率表现分化,样本车企毛利率 15.0%,同比 -0.7pct,环比-0.8pct,规模效应释放程度、产品结构优化能力为毛利率核心影响因素,赛力斯、长安、小鹏、零跑毛利率环比提升;利润端:2025Q2 整体呈现去库存压力增大导致车企折扣力度加大,挤压盈利空间,长城汽车、赛力斯受益产品结构向好,通过“技术溢价+精准细分市场定位”获得超额收益。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5-11-06]
全球电池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根据国际能源署《2025 全球新能源汽车展望》公布的数据,2024 年,全球电池需求首次突破 1TWh,电动汽车占比超过 85%,电池包平均成本降至每千瓦时不足 100 美元,达到与燃油车竞争的关键 成本区间。受益于矿价回落和制造效率提升,全球电池产能已达 3TWh,预计 未来五年仍有望再翻两倍。产业正在由区域性小规模市场转向全球化、规模化,技术路线趋于标准化,行业整合与供应链重构成为大趋势。
[批发和零售业] [2025-11-05]
8 月锂电池板块指数走势强于沪深 300 指数。2025 年 8 月,锂电池指数上涨 13.23%,新能源汽车指数上涨 14.99%,而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上涨 10.90%,锂电池指数走势强于沪深 300 指数。8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且环比恢复增长。2025 年 8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139.50 万辆,同比增长 26.82%,环比增长 10.54%,8 月月度销量占比 48.83%,主要系政策层面持续鼓励,新能源整车性价比总体提升。2025 年 8 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 62.5GWh,同比增长 32.42%,其中三元材料装机占比 17.44%;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装机位居前三。
[金融业] [2025-11-05]
机构行为成为近期核心关注点,公募销售新规赎回费规定引发市场对债基赎回的担忧,政金债、二永债、超长国债领跌。若新规落地,资金或从债基回流银行、保险表内,理财、债券 ETF 相对占优。资金再平衡下债基偏好的二永债或迎来利差走阔,普信债、ETF 成分券相对占优,特别是中短久期。近期第二批科创债 ETF 已募集完成等待上市,对成分券估值利好程度取决于上市后扩容速度和体量。短期来看,机构心态谨慎+临近季末+股市仍偏 强,债券赔率改善,但胜率仍不高,建议在防守中挖掘中短久期票息机会、适度杠杆。负债端稳定机构在调整中逐步增配,普信、ABS 好于二永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