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8 篇
1057 篇
326802 篇
3242 篇
7544 篇
2205 篇
2753 篇
531 篇
37486 篇
9157 篇
3116 篇
739 篇
2289 篇
1311 篇
447 篇
752 篇
1386 篇
2587 篇
2739 篇
3948 篇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20-02-16]
电池片十年走过5 代技术,设备升级推动产业化:光伏电池始于1953年,在经历了一百多年逐渐走向产业化发电,尤其近十年全球光伏装机迅速扩大,装机量由2010 年16.83gw 提升至110gw 左右。光伏电池片发展本质是技术驱动降本提效,早期铝背场技术市场一枝独秀,后来转化效率更高的PERC 电池迅速崛起,到目前PERC+、TOPCon、HIT 等各种高效电池技术百家争鸣。新型电池片技术的产业化往往需要关键设备工艺的突破和国产化来推动,展望未来光伏电池技术更迭,率先实现设备突破和国产化的设备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20-02-16]
2019年1-11月,我国农产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22356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3706家,亏损面16.58%,2019年1-11月农产品行业亏损总额232.4亿元,同比增长2.5%
[房地产业] [2020-02-16]
12月房企加快退货冲刺业绩,整体销售表现乐观。万科以573.1亿元的销售额位居榜首,融创紧随其后,销售额55.4亿元。纵观2019年千年,大部分房企的销售规模继续增长。
[房地产业] [2020-02-16]
修桥铺路、筑巢引凤的发展思路令中国的房地产业及经济规模达至史无前例的高度,但其高增长的可持续性正面临考验。在国内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同时,人口结构、外部经济环境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各行各业均在寻求转型调整之时,房地产业由粗放增长向精细运营的升级已成必然。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20-02-16]
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行业头部公司在存量市场中集中度提升、上下游延伸、海外布局、产品拓展等纵横向发展的新动态,以及由此带来的基本面、估值逻辑变化。给予行业“超配”评级,推荐玖龙纸业、太阳纸业。
[农、林、牧、渔业] [2020-02-16]
我们认为,压制园林行业估值的因素已出现边际改善。现金流方面,目前工程企业正进行订单结构的调整,加速向现金流较好的EPC 业务进行转型,审慎承接订单,严格审核订单所处区域、回报率、回款等条件,预期今年企业的现金流将继续大幅度改善。融资环境方面,随着疫情的发酵,政策对民企的支持力度加大,今年行业的融资成本大概率将下行,尤其是拟将控制权转让给国资的园林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将尤为显著。行业项目质量层面,随着专项债大幅向生态领域倾斜,整体项目的质量和回款将得到边际改善。因此,行业尽管短期仍然缺乏估值大幅提升的催化剂和拐点,但趋势估值持续下降的要素已发生转变。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0-02-16]
特斯拉交付量超预期,国内钴价上涨。特斯拉四季度财报中产量及交付量双超预期。数据显示,2019 年四季度特斯拉共计生产汽车10.49 万辆,环比增加9.1%,交付汽车11.21 万辆,环比增长15.2%,实际交付数据高于1 月初披露的经营数据。国内方面,2020 年1 月钴价上涨,数据显示1 月份长江有色市场钴平均报价上涨3.61%至28.7 万元/吨。整体来看,随着国产特斯拉产量放量,叠加2020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回暖。锂、钴作为上游原材料需求增加。相关标的,华友钴业、赣锋锂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0-02-16]
锂电铜箔:锂电池负极关键材料、6 微米铜箔渗透率或将持续提升。锂电铜箔为锂电池负极材料载体和集流体,其约占锂电池总质量和总成本的13%和8%,典型锂离子电池8 微米锂电铜箔用量约为0.83kg/KWh。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情况下,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成为关键,而由锂电铜箔由8 微米向6 微米转换将提升5%的电池能量密度,因此6 微米铜箔渗透率正显著提升且已具成本优势。而除了厚度外,锂电铜箔的质量均匀性、延伸率、抗拉强度等性能同样关键,国内厂商6 微米产品的综合性能相较海外同类型产品仍有差距,这也限制了国内6 微米产品在一线锂电池厂商产品中的应用。
[] [2020-02-16]
国际油价走势直接影响油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并影响其资本开支的计划和执行,从而间接影响产业链中的油服装备、技术服务及工程需求。以海外已上市的前十大油公司经营数据观测,油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与油价波动存在明显的趋同性。油价上涨时,油公司会加大勘探开发的力度以提升油气产量,从而量价齐升推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提高;反之,低油价时油公司减少资本支出并减弱其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力度,进而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金融业] [2020-02-16]
前言:春节假日中,我们对疫情后的金融政策进行了全面分析,核心结论:疫情后的货币和监管环境是利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风险偏好提升仍是今年资本市场核心逻辑。资本市场印证了我们的观点,详见报告《疫情会对金融政策有什么影响?——政策传导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