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8 篇
1057 篇
326801 篇
3242 篇
7544 篇
2204 篇
2752 篇
531 篇
37486 篇
9146 篇
3116 篇
739 篇
2289 篇
1311 篇
447 篇
752 篇
1386 篇
2587 篇
2739 篇
3941 篇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2020-02-12]
受肺炎疫情影响,节前一周食品饮料板块回调明显(5 日涨跌幅为-6.64%,在28 个申万子行业中排名倒数第四)。本周,我们通过复盘2003 年非典对于食品饮料板块的影响,试图对于本次疫情的或然影响做以简要分析。
[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20-02-12]
本周 是年后开市第一周,市场波动较大,对于主要子行业我们做以下判断:1)白酒。由于政府严厉的管控措施及居民自觉居家隔离,春节期间白酒餐饮、家庭、宴席消费场景均受到较大限制,我们认为疫情对白酒企业全年影响在6%-10%,而就对行业格局的影响而言,受到销售和成本端的双重压力,品牌力、资金实力较弱的区域酒企可能将加速退出市场,名优酒企业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2)调味品。预计餐饮端对调味品企业的影响将持续一个季度(春节关店时间10—20 天,之后1—2 个月的时间恢复客流),海天、颐海国际等餐饮端占比较高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而方便食品、复合调味品、小火锅自热米饭等速食类产品生产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0-02-12]
2019年12月以来,受中美贸易缓和、OPEC+减产、沙特阿美上市、中东地缘局势紧张等多方面影响,布伦特油价由61美元/桶涨至高点的69美元/桶。我们预计2020年布油均价为60-70美元/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0-02-12]
春节期间至2 月7 日,中国疫情发展令原油需求承压,国际油价大幅下滑,受到原油价格暴跌影响,整个“炼化-化纤”产业链价格全面下跌。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复苏低于往年,化工企业短期业绩承压,随着返工潮的来临,供需两淡格局有望改善。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0-02-12]
2019 年,我国原油需求上升至6.96 亿吨,同比增长7.33%;对外依存度达到72.55%,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天然气需求保持稳健增长势头。预计2019 年我国天然气需求约3073 亿方,同比增长8.47%;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达到43.50%。
[医药制造业] [2020-02-12]
疫情推动各方重新审视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截至2020 年2 月2 日,我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17205 例,累计疑似病例21558 例。疫情的发展推动了相关病毒防治领域的需求,预计会对相关公司一季度的业绩造成正面影响。同时,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得到各方重新认识,行业长远发展确定性有望提升。
[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0-02-12]
造纸板块:生活用纸>包装用纸>文化用纸。文化纸方面,现阶段双胶纸需求集中在药品说明书以及政府文件印刷领域,出版社招标预计将会延迟;03年各种报刊杂志及海报宣传仍较盛行,且SARS期间有较多卫生宣传海报与报纸也对铜版纸和新闻纸的需求形成了支撑;但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述现象将不复存在,文化纸价格面临较大压力;包装纸方面,药品包装盒较多采用白卡纸,快递增多也将刺激箱板瓦楞纸的需求。但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依然值得长期关注,此外包装纸整体与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若疫情形成对经济明显冲击,亦将对整个包装纸行业形成负面影响。生活用纸方面,产品具备必选消费属性,在轻工行业中受影响相对最小,且消毒类湿巾需求大增,关注中顺洁柔。
[汽车制造业] [2020-02-12]
2019年汽车销量下滑8.2%,预计2020汽车销量下滑0.6%,中期看行业将处于“平台期”。乘用车中,日德系处于强势产品周期,一线自主逐步恢复元气。长期看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有望达300-400台。
[汽车制造业] [2020-02-12]
上周五个交易日,沪深300 下跌3.08%,汽车及零部件板块下跌3.95%,跑输大盘0.88 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子行业下跌6.22%;商用车子行业下跌10.12%;汽车零部件子行业下跌1.94%;汽车销服务子行业下跌8.05%。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有银轮股份、奥特佳、均胜电子、凌云股份、华达科技;跌幅居前的有德尔股份、襄阳轴承、越博动力、*ST 安凯、光洋股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0-02-12]
本周我们分析疫情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回顾2003 年非典时期,从数据上看,与其他可选消费品相比,非典时期化妆品表现相对较为稳定,5 月受疫情影响明显。4、5 月份化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0.3%、14.6%,增速均同比有所提升。但5 月份增速在全年排名倒数第二。2004 年5 年受益疫情低基数,化妆品增速达37.6%,为2001 年以来单月最高,明显看出疫情对化妆品月度零售带来错位影响。我们认为一方面是行业自身发展节奏的体现,本土品牌密集成立期+CS 开始黄金十年,共同瞄准中低线城市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化妆品并非全部受损,部分品类如个人清洁、消毒类产品在疫情中利好,洗护类产品存在一定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