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篇
47 篇
2000 篇
426 篇
68 篇
212 篇
142 篇
41 篇
510 篇
1060 篇
283 篇
83 篇
139 篇
95 篇
52 篇
53 篇
84 篇
228 篇
244 篇
706 篇
[金融业] [2025-09-17]
我们从社融各子项的经济逻辑、高频数据、季节性特征等角度出发,于每月月末进行社融预测。每月的社融数据通常由央行于次月 10-15 日公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之前的报告《社融指标全解析与预测框架构建》中,我们构建了自下而上的社融拆分预测框架,过去一段时间对社融的总量和结构给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金融业] [2025-09-17]
8 月成长、盈利因子表现强势,价值、红利因子表现较弱科创芯片、创新药等主题主导的市场风格强化成长和交易博弈属性,弱化了估值与股价变动的均值回复逻辑。本年度市场风格由“盈利兑现预期”向“主题预期博弈”与“交易流动性驱动”的显著转变,是造成量价、成长和分析师预期因子强势,而价值因子弱势的核心原因。
[金融业] [2025-09-17]
8 月债市仍在延续调整。尽管经济数据有所回落,但 A 股对数据脱敏不断创下新高,且上行斜率进一步陡峭化,叠加资金面波动仍存,债市情绪仍然受到冲击,长端利率波动区间进一步上移。尽管调整幅度不大,但由于今年以来债基浮盈有限,这样的波动仍然带来了悲观情绪的发酵。但是,在 8月最后一周,股债跷跷板效应出现弱化,这是否意味着利率顶部已现,9 月债市是否存在修复的机会呢?
[金融业] [2025-09-17]
8 月资金面的几点特征:(1)资金利率从“低位低波”到“过山车”行情;(2)预期与现实的阶段性背离,主因常规的税期与非常规的债基赎回形成了共振;(3)央行及时呵护,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加码;(4)大行融出意愿下滑,货基理财接力。我们认为中下旬资金超预期收敛是多因素共振的结果,一方面,股市走强对资金形成占用和分流效应,对银行间流动性形成“抽水”效应;另一方面,较为敏感的市场情绪放大利空的影响,触发交易盘的集中抛售行为,进一步放大了流动性供需矛盾。
[金融业] [2025-09-17]
2025 年 1-7 月,NPL 产品发行规模持续增长。存续期表现方面,纯信用类 NPL 产品回收进度合理波动,含押品类 NPL 产品回款进度不确定性较大;实际回收与预测回收偏离度随存续时间逐渐收敛;总体兑付情况良好,兑付速度有所放缓。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5-09-15]
白电行业 2025 半年报表现如何?得益于内外销协同共振,白电行业整体营收与利润实现双增长,盈利能力逆势改善。 Q2: 一线白电和二线白电表现有何差异?一线企业如美的、海尔凭借全球化布局与数字化变革实现稳健增长;二线企业如海信、美菱整体稳定度偏弱,利润端承压,主因市场竞争加剧与头部品牌价格战。
[医药制造业] [2025-09-06]
中国妇科更年期用药行业中西药并存的格局 持续深化,西药仍是临床干预的首选方案, 而中成药依托传统医学理念,形成差异化竞 争优势。未来,更年期症状的非激素类疗法 创新突破有望显著影响行业格局,为女性患 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进一步释放潜在需 求。同时,政策驱动基层医疗资源的优化配 置将加速行业下沉,提升中西部及基层市场 的用药可及性。伴随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 念的普及,更年期综合征的预防性干预需求 将显著增长,催生多元化用药场景,推动行 业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型。
[金融业] [2025-09-05]
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3.1 亿,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 2035 年前后将突破 4 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 5 亿。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要解决“养老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改革是一个很大、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在个人养老金产品方面,应进一步丰富产品池。除了传统的储蓄型养老金产品外,可引入更多的市场化投资产品,如权益类基金、债券基金等,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同时,加强对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
[金融业] [2025-09-05]
近期,美国财政部长对媒体表示,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可能被摘牌,作为贸易谈判条件的一部分。本文梳理了美国资本市场政治化历程,分析近年来远赴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受到美国一系列不友好举动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扩大开放吸引中概股回流,并对 A 股市场、香港资本市场承接中概股回流进行展望。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25-09-05]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快速崛起,正在深刻重塑着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格局。 在产业链上,微短剧已经从单一的创作模式转变为综合性的内容生态,微短剧行业已形成包括版权方、承制方、分销商、广告投放和平台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2024 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为 504.4 亿元,同比增长 34.9%,这一数字已远超 2024 年中国内地电影 425 亿元的全年票房,表明了我国微短剧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未来,微短剧精品化将成为核心趋势,出海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