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和零售业,] [2025-06-27]
5 月美国零售数据环比增速大幅回落,关税对经济负面影响显现,耐用品消费更为疲弱。对等关税生效前,3 月美国消费者抢先大量采购,透支未来的消费需求,导致 4 月和 5 月的消费数据环比增速连续为负,5 月零售环比增速降至-0.9%。分项看,前期抢购较多的汽车(-3.5%)、建材(-2.7%)、家电(-0.6%)等耐用品消费环比增速降幅更为明显,也指向关税扰动下,美国家庭选择减少非必需品的支出。
[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5-06-27]
据国家统计局,25年1-5月基建(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地产/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5.6%/-10.7%/+8.5%,较1-4月速 -0.2/-0.4/-0.4pct,投资增速均有所回落,不同领域景气度有所分化,其中水利、电力等高基数领域增速回落,铁路、交通运输等投资增速延续提升。短期建筑建材行业处于需求淡季,水泥玻璃等材料价格环比呈回落趋势,但地产政策端有望进一步发力促进市场止跌回稳,短期建议关注供给端产能出清力度及高景气细分领域,重点推荐四川路桥、中材国际、隧道股份、中国核建、中国建筑国际、华新水泥 H、中国联塑、海螺创业、兔宝宝、三棵树。
[汽车制造业,] [2025-06-27]
客车这轮大周期驱动因素是什么?一句话总结:客车代表中国汽车制造业将成为【技术输出】的世界龙头。这不是梦想而是会真真切切反应到报表层面。海外市场业绩贡献对客车行业在3-5年会至少再造一个中国市场。
[金融业,] [2025-06-26]
2025 年 5 月人民币贷款增加约 0.62 万亿元。5 月存量社融同比 8.7%,增速环比基本持平,增量结构上来看,社融主要支撑项为政府债及企业直接融资。2025 年 5 月 M1、M2 同比增速为 2.3%、7.9%,增速环比上升 0.8 个百分点、下降 0.1 个百分点。
[综合,] [2025-06-26]
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326 亿元,同比增长 6.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7316 亿元,增长 7.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5 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6057 亿元,同比增长 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5269 亿元,增长 5.4%。1—5 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176490 亿元,增长 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26681 亿元,增长 4.9%。
[金融业,] [2025-06-26]
5 月消费表现亮眼。5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4%,增速环比加快 1.3pct。5 月国补政策与“618”网购促销提前形成双重利好,显著释放线上消费活力,家用电器(yoy+53.0%)和通讯器材(yoy+33.0%)增速环比提高 14.2pct/13.1pct。服务消费稳中有升,1-5 月服务零售额增长 5.2%,文旅休闲和餐饮需求持续释放。
[综合,] [2025-06-25]
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1326 亿元,同比增长 6.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7316 亿元,增长 7.0%。1—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3171 亿元,增长 5.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184324 亿元,增长 5.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5-06-24]
5 月全行业需求增速快于供给增速,其中国内线小幅增长,国际线高速追赶。据 5 月六家上市航司主要运营数据公告,六家上市航司 5 月总供给与总需求同比各增加 7.0%/10.8%(中国国航数据为并表山航口径,下同),约为 19 年同期的 109.8%/112.9%;客座率同比提升 2.8 个百分点至 84.3%,较 19 年同期提升 2.3 个百分点。5 月行业供需同比增长,国际航线增速占优。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5-06-24]
各航空公司披露 2025 年 5 月运营数据。5 月民航客运量同比表现良好,大航客运量普遍增长 5%以上,其中东航增幅最快,达到 10.8%,春秋航空旅客运输量增长 14.6%,吉祥航空客流增长 0.3%。各航空公司客座率整体显著提升,其中三大航客座率同比提高 3pct 左右,春秋航空同比提高 0.1pct,吉祥航空提高 3.7pct。
[综合,] [2025-06-24]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增量信息较少,会议声明和演讲稿绝大多数措辞延续 5 月的内容,答记者问鲍威尔多次暗示美联储将在通胀充分反映关税后再做决策, 结合 SEP 下调增长预期、上调通胀和失业率预期,美联储对滞胀风险的前瞻判断是迟迟不肯降息的原因。由于点阵图仍给出年内两次降息预期,但美联储内部分歧较大。往后看,中东局势和关税同时升级的概率不高,若中东局势继续升级推高油价带动非核心通胀上升,则关税政策将进一步缓和且缓解核心通胀压力,年内降息确属大概率,变数在于降息次数是否符合两次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