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 篇
412 篇
12509 篇
2247 篇
346 篇
776 篇
1104 篇
396 篇
2193 篇
2561 篇
1194 篇
546 篇
186 篇
446 篇
80 篇
136 篇
288 篇
992 篇
319 篇
759 篇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07-01]
2019年“直播+带货”的模式风靡互联网,在电商“双十一”期间爆发出了不俗的力量,全面拉动了成交额的增长,在这种生态之下,各类直播达人和MCN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头部的达人们也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带货奇迹,而机会与风险并存,在这种生态下暴露出来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未来的发展中,“人、货、场”三个元素都会进一步地发展与融合,随着MCN机构和渠道供应链的进一步沟通融合,MCN机构也会更多地电商化、直播达人也会进一步个人品牌化等,而直播内容的质量也会随着业态的发展进一步地精品化和规范化,形成良性的循环。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07-01]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与前四代通信技术有本质的区别,前四代都是聚焦话音和/或数据业务,而5G不仅可以提供更高数据速率和更高质量语音业务,而且,可以支持传统的数据和语音之外的大连接和低时延等更多场景,因此,5G是之前通信技术的总和和创新。5G是ICT融合的产物,是传统移动通信与NFV、SDN、网络切片、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未来网络等新技术融合的产物,在业界共同努力下,5G标准前期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我国5G的研究进展及国际贡献主要体现在:5G愿景与需求、5G将连接更多的人和物、5G性能和效率、5G空口技术、5G网络架构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推动5G国际标准制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021-07-01]
留学归国人才拥有独特思维、先进发展理念、广阔视野。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地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河南省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就业阶段面临着文化社交不足、缺乏创业教育、国外服务缺失、竞争能力下降、需求与供给不符等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提前应对文化冲击、全面开展创业服务、走出国门主动服务、增加供给、需求传导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就业的对策建议。
[金融业,综合,房地产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建筑业] [2021-07-01]
RCEP协议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外对区域内的投资活动。“十三五”期间,广东存量外资持续流出、增量外资流入放缓,招商引资工作与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背景下,广东要重塑招商引资战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优化招商引资路径,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以招引高质量、高水平外资为重点,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新体制。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6-30]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地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左右。本文通过大量文献数据调研、对比分析、国际对比、趋势预测等,对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现状、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居民能源消费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预计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将由2017年的415.6 kgce增长到2025年的585 kgce,年增长率在4%左右。各建筑气候区域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也存在差异,虽然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二至三倍,但全国农村居民平均人均生活消费量自2017年开始超过城镇居民平均水平,农村居民节能潜力较大。据预测,2025年,我国人均生活能源消费将超过日本2017年的水平,但人均GDP却只有日本2017年人均GDP的1/3。因此,居民节能应是“十四五”期间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需积极促进居民节能,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教育,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6-29]
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纵深推进,中国大数据法治水平显著提高,大数据法治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大数据法治面临着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大数据法治的影响因素不断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亟须对已有评价体系进行修订。本报告在保持数据立法、数字司法、数权保护三个分指数不变的基础上,对大数据法治指标评价体系进行了创新与完善,旨在通过引进大数据法治新表征的指标和数据,对我国大数据法治发展新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与分析。
[综合,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06-29]
延续上年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评估思路和方法,本报告按照所构建的大数据安全指标体系,运用无量纲化、指标权重赋值等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测评结果,各地区大数据安全指数呈阶梯发展特征,东部地区大数据安全发展领先。具体来看,贵州安全制度得分最高,北京在安全产业和安全能力两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重庆在安全生态方面排名第一。此外,本报告针对大数据安全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全国地方大数据安全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综合,医药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2021-06-29]
健康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有11个省份将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有12个省份制定了健康产业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城市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健康产业法规有待完善,产业链分散,商业模式单一,消费市场潜力尚待挖掘,产业发展与城市品牌理念脱节。基于此,建议加强政策统筹和扶持力度,整合资源打造健康全产业链,以创新思路加强产业营销,用理念突破健康城市品牌建设,制订并实施疫后重振计划。
[综合,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融业,医药制造业] [2021-06-29]
北京市从2015年开始着力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对部分资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的产业进行了“腾换”,同时引入相对优势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逐步形成高质量、高创新、高潜力的产业集群。本报告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北京市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进程,其次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北京经济的影响以及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最后以十大“高精尖”产业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对产业安全和产业升级的影响。总体来看,北京的“腾笼换鸟”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以十大“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价值链高阶产业在产业调整后均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并且产业安全压力骤减。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6-29]
本报告选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区域性金融风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对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第一,随着地方政府负债率的增加,同时期区域金融杠杆率也在不断地增长,且放大效应明显;第二,区域金融杠杆率的上升会显著提升同期区域性金融风险;第三,区域金融杠杆率对于区域性金融风险不仅具有同期正向影响,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跨期相关性;第四,政府负债率的提高会通过抬高区域金融杠杆率的途径间接增加同期以及未来的区域性金融风险,但是政府负债率或许不是推高区域金融杠杆率的唯一因素;第五,GDP增长速度放缓以及PPI增加均会显著增加区域性金融风险。建议建设京津冀区域性金融风险联合预警机制,统一京津冀区域金融监管的准则,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