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 篇
408 篇
12489 篇
2243 篇
346 篇
768 篇
1100 篇
396 篇
2189 篇
2540 篇
1190 篇
546 篇
186 篇
446 篇
80 篇
136 篇
288 篇
989 篇
319 篇
757 篇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1-09-23]
电信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网络连接的重要服务行业,是全球信息互联互通和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行业。发达国家电信市场大多经历了由垄断到竞争的改革,并逐步对外资开放。近年来,我国积极扩大电信业开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开放度仍然较低,特别是在竞争壁垒与外资准入方面。在推进电信业高水平开放过程中,我国面临市场竞争保障不足、外资准入制度障碍、跨境数据流动限制、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要顺应全球电信业发展趋势,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稳步推进开放的原则,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以破除竞争壁垒为突破口,发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牵引作用,强化监管制度建设,依托重点开放平台,促进电信业高水平开放和深层次改革。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1-09-23]
邮政快递业是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世界各国邮政快递业开放程度存在差异,但大趋势是开放限制措施越来越少,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加入WTO以来,我国全面履行承诺,大幅开放快递服务市场,取得明显成效。但与OECD平均水平和标杆国家相比,我国邮政快递业开放度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综合考虑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要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开放竞争性业务为突破口,发挥完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牵引作用,加强优化营商环境与提升通关效率的联动,不断提高邮政快递业对外开放水平,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效能国际寄递体系,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09-23]
市政污水处理行业在探索能源节约、产热制冷、光伏发电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低碳发展的综合潜力大。为了推进行业低碳转型,需摸清全国低碳发展的底数和潜力,制定转型目标、阶段任务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低碳标准体系,基于碳减排贡献和能源转化效果建立污水处理价格调整和运营补贴机制,设立行业低碳发展国家科技专项。为利用污水能源,需从规划层面促进区域联动。为利用沼气和污泥热能,需重视厂网系统化治理,提高进水有机物浓度,支持污泥的跨区域及与其他有机质的协同处置,将污泥处置成本纳入污水处理价格。为促进运营节能,需制定低碳标准和达标促进措施,合理确定排水标准和污泥处置标准,防止难降解有机物进入市政污水。为发展光伏发电,需补足标准并制定绩效奖励政策。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1-09-23]
虽然现在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挑战的确不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会阻挡科技创新发展的脚步,因为企业都不会坐以待毙,即便影响了一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却可能会促进或者加速另一些领域的发展。比如,疫情虽然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阶段性比较大的影响,但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加速融入普罗大众的生活,加速全球数字化的进程,也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线上消费占比的增长。同样,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主要受供应链影响,如芯片)会促使手机头部品牌大力拓展周边品类,推动IoT多品类融合发展,而这种跨界融合发展也会加快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步伐,进而助推中国整体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说,现在可能是整个科技类消费电子行业加速裂变的一个开局阶段。这个周期可以看到未来的五到十年。未来市场的变化方向会以提高人们科技生活品质为主。以智能和互联为基础的IoT终端品类将快速增长,创新品类和新型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尤其是AI加持的创新品类,如扫地机器人,将以高品质产品迭代升级引领市场趋势。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综合,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23]
本章旨在提供一个新的政府间关系分析框架,并揭示其对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演进的含义。在接下来的第二节里,我们对政府间关系的文献进行简要回顾,并提供一个新的政府间关系分析框架。随后的第三节则讨论中国当前的政府间关系及其如何演进。最后一部分是简短的结论。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23]
产业转移同既定的经济社会背景相联系,产业转移的内容和特点也会因为历史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工业革命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历程中有四次浪潮。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23]
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产业转移政策,将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推向更高阶段。以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率提高为突破口,带动产业转移项目的有效对接、产业集聚区营商环境的改善提高。以财政、金融政策的有效落实,创新激励机制的快速形成为核心,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为东部地区创新驱动型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腾出空间,为中西部地区产业链条的补充、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造条件。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竞争优势再生,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全国统一要素市场的形成与完善,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产业重新布局、要素优化配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综合] [2021-09-23]
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088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467亿元,同比增长1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9621亿元,同比增长17.9%。全国税收收入129627亿元,同比增长19.8%;非税收入20461亿元,同比增长10.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23]
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投入增速有所回落,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比上年下降。2020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43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2]之比)为2.40%,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3]。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6.6万元,比上年增加0.5万元。
[金融业] [2021-09-23]
《公司法》第142条修改后,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可基于“为维护公司价值所必需”,但此规定仍存不足,适用此条款的具体情形未予明确规定,“公司价值”“维护”的判断标准规定不明,并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忽悠式”回购、内幕交易等潜在风险。为应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运用“公司价值维护”的现存问题,应明确“公司价值”“维护”的判断标准,对其潜在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