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 篇
812 篇
25028 篇
1943 篇
1451 篇
1926 篇
1761 篇
624 篇
3167 篇
6764 篇
2113 篇
317 篇
222 篇
982 篇
114 篇
343 篇
216 篇
1838 篇
538 篇
1783 篇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7-11-11]
从行业整体来看,本年三季度计算机行业表现优异,收入增速位于所有行业排名前十位,高于TMT 其他行业。计算机板块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增长势头良好,创利能力稳健。从行业内部来看,AI 板块表现更为突出,收入、利润增速高于计算机行业整体水平,市场表现优于A 股和创业板,以及计算机板块,走势持续坚挺,热点爆发正当时。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17-11-11]
a) 智能电视跌破千元,双11 或迎最好购买时机;b) 2017 中国家电技术大会:智能化是重头戏; c) 夏普电视正成为中国品牌二季度出货量大增;d) 格力美的意外联手捍卫知识产权;e) Mini LED
强势来袭 未来OLED 的日子不好过;f) 砥砺前行中的中国洗衣机行业; h) 2018 年液晶面板产业将趋于平稳;i)智能家电走向3.0 时代 场景内容更加‚有血有肉‛。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17-11-11]
2017 年Q1-Q3,美的集团、青岛海尔、格力电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49.98 亿元、56.82 亿元、154.61 亿元,分别+17.10%、+48.48%和+37.68%。前三季度外部因素依然存在,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优势得到体现,整体业绩增长趋势明确。其中,并表后的美的在收入端和利润端的增速均超出了市场预期,业绩放量加速;海尔的多品牌效应逐渐显现,高端白电的收入出现高速增长;相比之下,格力增速略低,主要是2016年空调业绩基数较高,17 年Q3 增速放缓符合预期。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7-11-11]
A 股基础化工板块各子行业涨跌幅:上周(10.28-11.03),基础化工子行业全部下跌。氟化工、绵纶、粘胶、磷化工、钾肥跌幅居前,分别下跌了8.46%、6.71%、6.50%、5.99%和5.97%。一年以来,磷化工、塑料制品、钾肥、纯碱、聚氨酯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25.11%、21.27%、16.84%、16.09%和10.96%,无机盐、有机硅、复合肥、磷肥、日用化学品跌幅居前,分别下跌了28.49%、27.86%、25.14%、22.97%和19.5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7-11-11]
2017 年三季度化工周期行业供给端仍处于收缩阶段,下游需求相对稳健,叠加三季度环保限产因素,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部分细分行业价差扩大,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7-11-11]
我们监测的最新中信建投化工景气指数为10.8,前周14.20,化工景气指数有所回落,二级市场基础化工指数(中信)跌4.12%,上证跌1.3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7-11-11]
光伏行业氩气需求提升 & “2+26”环保限产钢铁行业外销氩气量减少,将导致未来4-5 个月内液氩供需格局出现10%-15%左右的缺口,液氩价格有望迎来一轮上涨。由于氩气价格历史上弹性极大,且目前在杭氧股份零售气中占比较高, 预计液氩价格上涨将为公司带来极强的业绩弹性。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7-11-11]
机械行业249 家上市公司(选取标准参见正文)2017 年3 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1.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0.4%,行业继续保持高增长。经受原材料成本上涨考验,3 季度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1.2 个百分点;而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成为净利润率改善最重要的贡献项目。3 季度预收账款同比增长12.1%、较Q2 环比增长8.2%,行业短期经营情况有较好预期。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7-11-11]
中国重工11 月6 日复牌。中国重工是中证军工指数第一大权重股(权重9.76%,不考虑此次重组,原总市值为1185 亿元)。本次重组先引入8 名投资人以债券或现金共计投资218.68 亿元对大船重工、武船重工进行增资,其中中国信达和中国东方将分别投入50.34 亿元和20亿元进行债转股;随后以5.78 元/股非公开发行38 亿股共作价219.63亿元购买8 名投资人合计持有的大船重工42.99%股权和武船重工36.15%股权。由于对降低财务费用作用明显,再加上对明年海军装备建设和民船供给侧改革的预期,预计公司股价会补涨(5 月31 日起停牌,期间中证军工指数涨幅为2.1%)。
[其他制造业] [2017-11-11]
户用分布式光伏迎来快速发展:户用光伏正在加速“飞入寻常百姓家”,根据国家电网统计数据,2015 年居民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2 万户,2016 年新增并网15 万户,2017 年新增并网户数有望达到40 万户。我们认为,政策的推动、成本快速下降带来收益率的提升以及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快速推广和宣传、创新商业模式及金融产品的应用,多重因素的刺激共同推动了国内户用分布式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