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 篇
412 篇
12509 篇
2247 篇
346 篇
776 篇
1104 篇
396 篇
2193 篇
2561 篇
1194 篇
546 篇
186 篇
446 篇
80 篇
136 篇
288 篇
992 篇
319 篇
759 篇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021-06-2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及电力运行受到一定影响。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体温计”,利用电力大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可以及时反映各行业复工复产情况及运行态势,全面剖析疫情对各行各业产生的影响。本文简要梳理了疫情发展历程及其对全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依托能源电力大数据平台,重点分析了从疫情暴发至今全省、各地市三次产业、重点行业及典型企业用电量变化情况,从电力视角来透视全省经济回稳向好的运行特征和趋势。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06-22]
2020年全国数字政府建设调查报告。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6-22]
新闻媒体助力疫情防控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主流媒体直播带货为例。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06-22]
宁夏沿黄地区生态功能重要,但自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环境质量总体为全国平均水平,但局部局地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部分自然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偏低。近年来,沿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但受本地自然本底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影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任务仍然艰巨。我国相关部门应围绕生态建设与修复、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大领域,统筹谋划、系统治理、协同推进,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农、林、牧、渔业] [2021-06-22]
[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食品制造业] [2021-06-21]
可持续膳食具有丰富内涵和复杂内容,既是可持续食物系统的重要目标又是其关键驱动力。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中国居民能量摄入基本有保障,除粮食和食用油外,各类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营养结构不断优化,然而膳食可持续性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维度均存在明显问题,包括农业生产环境成本过高、食物消费社会差异性较大和营养相关疾病发生率攀升。从全产业链视角看,上述问题的成因包括农业生产向生态脆弱区域转移以及食物浪费严重、食物物流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营养意识相对欠缺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报告探讨了构建以可持续膳食为核心的食物政策体系、利用垃圾分类反向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加强不同群体的饮食教育和营养信息干预、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系统的食物分配功能等具体政策建议。
[卫生和社会工作,综合,医药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6-21]
在国家政策利好、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互联网+”正加速冲击医疗壁垒,为医改注入新动能。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存在的困境、发展的方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何促进新医改的具体实践。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6-21]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力争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尽快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氢能是一种清洁环保、安全高效、来源和应用广泛的绿色能源,有人称之为“终极能源”,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目前仍面临技术难度大、市场规模小、使用成本高等难题,故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为了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我国有必要将加快发展氢能产业作为重要途径。
[综合,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021-06-21]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共同催生了数字消费领域的蓬勃发展。基于数字经济“五层级分析框架”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红绿灯图,本报告提出了“消费型数字经济”的概念,对八大不同场景的消费型数字经济进行界定。通过与数据智能公司百分点合作,采用大数据分析和微观问卷调研方法,从场景层级、城市层级、收入层级等不同属性群体切入,分析了消费型数字经济的消费频率和消费规模特征,绘制了消费型数字经济图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紧抓核心应用场景、促进应用技术创新、引导市场有序竞合、推动区域消费升级等具体措施建议。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综合] [2021-06-21]
我国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的普遍规律和要求,更要遵循中国自己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这一道路,指出这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传统工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向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前进,推动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必须切实推进多项重要的工业化战略,其中主要的是:工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工业人力资本要素全面提升战略,工业绿色低碳节能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战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前提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工业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