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 篇
412 篇
12509 篇
2247 篇
346 篇
776 篇
1104 篇
396 篇
2193 篇
2561 篇
1194 篇
546 篇
186 篇
446 篇
80 篇
136 篇
288 篇
992 篇
319 篇
759 篇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21-09-08]
本文认为2020年河北省直播带货可概括为主流化、转型+公益与普遍化三个方面,同时存在高端电商主播稀缺、知名MCN机构不足、直播供应链搭建滞后、传统产业支撑有限等短板。本文在对直播带货日益规范化、垂直化、多域化与专业化的趋势把握基础上,从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建构产业应用支撑、引导企业培养私域流量、布局直播带货人才链和完善协同监管机制等方面,对河北省直播带货提出发展建议。
[金融业] [2021-09-07]
自2013年9月6日恢复上市以来,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期货和现货市场联动紧密,为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中,市场机构的一些创新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国债期货功能的发挥。记者了解到,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中,多家证券公司合理运用国债期货对冲风险,提升自身承销能力,积极参与抗疫特别国债、地方债、永续债等品种发行,助力筹集财政资金,交出了一份颇具特色的专业答卷。
[金融业] [2021-09-07]
[金融业] [2021-09-07]
结合我国古代的货币理论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充分吸收当代影响较大的发行货币理论的合理成分,立足强国富民的国家治理目标,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提出货币五重价值假说、货币七大功能假说、发行人民币两大功能—四大职能假说,并提出发行人民币的五大原则以及以实物商品为本位、发行人民币的双轨体制和双向机制、强调公益性驱动货币机制、由国有企业出售稀缺物资的回笼货币机制、多部门互动稳定人民币价值体制机制构想,从而为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中央银行理论框架的构建提供参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采矿业] [2021-09-07]
2018年国际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出口的主要目标。本节通过对2018年我国企业出口总额前100位的企业进行排名,并对其结构构成、企业性质、地域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2018年我国企业出口的总体趋势。我国企业出口100强在出口总额和增速方面均较2017年出现小幅增长,从产业分布来看,排名前三位的产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而采矿业的比重则有所下降。从地域分布来看,100强企业中大部分依旧来自东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企业不论是数量或是规模都较2017年有所增长。本书认为在工业4.0时代来临之际,我国出口企业应该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机遇,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模式与技术升级提质增效。
[金融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1-09-07]
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第一大出口主体地位,对外贸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超过50%。经过对民营企业出口50强排行榜的总体评价、典型企业以及新晋企业的分析,本报告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出口呈现内生动力加强和整体形势向好、出口态势呈现区域性失衡、出口产业呈现高级化、多样化趋势等特征,并提出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鼓励企业创新以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措施增强中国民营企业出口实力的建议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0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这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对外劳务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对外劳务合作意味着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我国与不同国家间的产业、文化交流加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也应注意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另外,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给全球产业和贸易链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可以预见,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金融业] [2021-09-06]
文章通过对2011—2018年中国中小板企业面板数据的分析,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会显著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且金融科技会通过降低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更加能够通过对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改善来减轻他们面临的融资约束。
[金融业] [2021-09-0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一段时期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各地方、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普惠金融不断深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资金保障。“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有关方面应当在认真总结前期成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当前农村信用体系仍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以改进工作组织方式、加强信息归集共享、优化信用评级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体系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乡村普惠金融走向纵深。
[金融业] [2021-09-06]
人民银行9月3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下称“报告”),对2020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展望下一阶段,报告指出,要在继续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宏观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维护股市、债市、汇市平稳运行,严密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