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食品检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3-10-05
质量控制是检验检测机构的重要工作,为确保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降低报告数据的风险,必须对食品检测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本文针对食品检测的特点,对食品检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进行了梳理,阐述了食品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期为食品检测人员提供帮助。
-
食品检验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3-10-05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检验技术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探讨食品检验技术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对于保障公众健康、预防食源性疾病意义重大。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并结合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食品检验技术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指导食品企业规范化生产、对食品行业形成有效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我国食品检验技术水平,相关部
-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及实践
来源:化工管理 发布日期:2023-10-01
食品理化检验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低,动手操作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岗位胜任力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文章基于OBE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岗位胜任国强的高质量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为目标,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在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同时,优化教学内容,配以多模态的混合式教学模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含量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23-09-28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食品中丙酸钠和丙酸钙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和建立标准曲线,实现了对面包、酱油样品中丙酸钠和丙酸钙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性和重复性,适用于食品中丙酸钠和丙酸钙的含量测定。
-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含卤素类农药残留方法研究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23-09-28
本研究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食品中卤素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能够快速对食品中10种卤素类的农药残留进行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于食品中农残的日常检测。
-
惠州市惠阳区市售食品污染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3-09-25
目的:了解惠阳区市售食品污染情况,为辖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随机抽样原则,在惠阳区平潭、良井、永湖、沙田、镇隆、新圩、三和、秋长和淡水9个乡镇(街道)的商超、农贸市场和油炸坊采集大米、熟肉制品、凉拌菜和花生油各54份,共计216份样品进行大米中砷和铅,熟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亚硝酸盐,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亚硝酸盐,散装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
-
部分国家地区食品中大麻素类化合物的监管进展
来源:上海预防医学 发布日期:2023-09-25
结构上与四氢大麻酚(Δ-9-THC)相关的或可与大麻素受体结合的一组化合物统称为大麻素。大麻素可分为植物源性大麻素类、合成大麻素类、内源性大麻素类。Δ-9-THC是植物大麻素中唯一具有精神活性的化合物,国际上将Δ-9-THC>0.3%的大麻列为禁用毒品,Δ-9-THC<0.3%者列为工业大麻。后者因其成瘾性较低、商业价值较高被很多国家允许添加到食品中。越来越多的工业大麻食品受到热捧,关于大麻食品中
-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3-09-25
实施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核心作用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主要内容,指出应从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优化实验室检测环境、规范实验室检测工作流程及提高实验室检测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
-
2022年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3-09-25
目的:验证广西融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和副溶血性弧菌(定性)的检测能力。方法:按照能力验证参试指导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0—2016)第二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22-K795、22-Y967样品的Z值分别为
-
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食品中绿豆源性成分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发布日期:2023-09-25
通过设计和筛选引物、探针组合,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反应体系,建立了绿豆源性成分qPCR鉴定方法,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引物、探针组合特异性良好,通过对其反应终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获得了最优的qPCR反应条件,扩增效率可达100.3%。确定了绿豆源性成分的检出限为0.05%,定量限为0.1%。在实际应用中,模拟样品、市售样品的定量值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