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临界流体色谱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23-11-28
现代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并可与质谱联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短时性等特点,既适合于高通量分析,又适合于复杂样品中的微量化合物的分析。文章针对超临界流体色谱在食品质量和安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食品产业链的安全质量控制分析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23-11-28
近年,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证食品产业链的安全质量控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食品产业链的安全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
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3-11-23
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和高技能的操作人员,而生物传感技术则可以提供一种快速、简单、准确的检测方法。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首先概述生物传感技术,探讨重金属危害,最后研究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
浅析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3-11-23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ChaninReaction,PCR)是强化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技术,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食品检测工作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优势与效果,研究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
加工对食品中硒及其生物可及性影响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科技 发布日期:2023-11-20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自然界以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形态存在于动植物中,其中有机硒的安全剂量范围更广,生物利用率更高。食物是人体获取硒元素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加工过程会对食品中硒含量和形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生物可及性。基于此,文章对食品中硒含量和形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梳理和总结了加工对食品中硒含量、硒形态和生物可及性的影响,以期为富硒食品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
麦麸膳食纤维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发布日期:2023-11-20
麦麸是小麦加工的主要副产品,在世界上存储量较为丰富。它富含膳食纤维,已被用于许多食品的加工中,是具有改善人体营养状况较大潜力的营养物质。该文介绍麦麸膳食纤维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综述在面食和烘焙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小麦副产品的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
植物基食品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发布日期:2023-11-20
作为未来食品的代表,对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等有重要意义的植物基食品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并成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基于新型原料的开发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植物基食品迅速发展。但植物基食品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该文对植物基食品的主要呈现形式、原料、技术发展进行综述,对植物基食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植物基食品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植物基食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
2022年我国未准入境食品和化妆品分析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3-11-17
为加强进口食品、化妆品的监督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分析2022年我国未准入境食品和化妆品数据发现,2022年我国未准入境食品和化妆品重量和批次均有所下降。2022年我国未准入境食品重量和批次排在首位的均属于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类,未准入境原因分别是货证不符和标签不合格,进境口岸分别是天津和深圳。2022年未准入境化妆品重量和批次排在首位的均属于精油及香膏、芳香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类
-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性研究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3-11-17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社会群体的身心健康,从宏观角度分析也是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利用塑料材料来包装食品,最新普查数据统计当前我国食品包装中塑料包装约54.0%。为深入探究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性,文章从塑料包装材料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背景出发,分析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卫生安全性的影响相关内容,随后重点探究如何保障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卫生安全性,提出行之有效的可靠对
-
短链氯化石蜡在食品中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3-11-17
近年来,随着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持续曝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也就越来越重视。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SCCP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食品、环境中,具有致癌、致突变的作用有机污染物。因此,对食品中SCCPs含量的测定具有十分关键作用。此研究通过对食品中SCCPs的提取及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分析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索氏抽提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