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41.干燥温度对改良挤压法制备的全谷物质构米品质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研究干燥温度(40~80℃)对改良挤压法制备的全谷物质构米的营养特性、食用品质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在40~80℃,全谷物质构米的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对其他营养素无明显影响;当干燥温度低于50℃时,全谷物质构大米样品具有易消解、米饭较软、黏弹性大、口感较好的食味品质;同时,DSC的试验数据表明干燥温度低于50℃时,全谷物质构米具有起始糊化温度略低,糊化时间更短,糊化焓更小的热力学特性.
关键词:全谷物质构米;改良挤压法;营养特性;质构特性;食用品质
-
21042.黑米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研究黑米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24只昆明(KM)小鼠随机分成4个组:组1(饲喂基础饲料)、组2(饲喂30%黑米和70%基础饲料的混合饲料)、组3(饲喂60%黑米和40%基础饲料的混合饲料)、组4(饲喂90%黑米和10%基础饲料的混合饲料).第6周收集小鼠粪便测定粪便含水率,第42天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与组1小鼠相比,摄入黑米后,试验组小鼠结肠双歧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显著上升(P<0.05),组2最高,其次是组3和组4;肠杆菌科数显著下降(P<0.05),组2最低,组4次之;组2和组4肠球菌数显著低于组1(P<0,05).试验组小鼠的血清HDL-C和HDL-C/TC都显著高于组1(P<0.05),组4的HDL-C最高,组2的HDL-C/TC最高.表明摄入全谷黑米可以提高小鼠肠道益生菌数量,全谷黑米对肠道具有益生作用.
关键词:黑米;肠道菌群;益生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物试验
-
21043.半干鲢鱼片油炸工艺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以鲢鱼为原料,研究油炸前鱼片含水量对油炸产品、油炸条件对鲢鱼片脱水速率、吸油率、产品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炸最适条件为180℃,油炸约4.5 min,产品最终水分含量在40%左右.油炸前鱼片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能有效降低油炸时鱼片的吸油且能得到品质较好的鱼片.
关键词:鲢鱼;油炸;水分含量;含油率;质构
-
21044.肉中的功能性成分及其营养调控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产具有功能性作用的肉及肉制品,作者综述了肉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维生素E、硒等4种功能性成分,以及通过营养手段对肉中这些功能性成分进行调控.
关键词:功能性成分;营养调控;肉品
-
21045.冷激处理对圣女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为研究冷激处理对圣女果贮藏品质的影响,将圣女果用0℃的冰水混合物分别处理0.5,1.0,1.5,2.0h,于8℃条件下贮藏,每5d测定圣女果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冷激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速率,减少失重率,抑制可滴定酸、V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减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贮藏结束时,1h冷激处理组圣女果的失重率为对照组的52%,呼吸强度为对照组的10%,可滴定酸含量为对照组的139%,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对照组的164%,VC含量为对照组的253%,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对照组的47.9%,保藏效果最好.
关键词:圣女果;冷激处理;贮藏品质
-
21046.产锰过氧化物酶细菌的筛选及其对孔雀石绿脱色的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从无锡某木材厂的腐木及腐殖土的表层土样中筛选分离得到6株产锰过氧化物酶的细菌,其中产酶最优的一株菌J09经鉴定为草木犀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在优化的条件下,该菌株发酵72 h锰过氧化物酶产量达到最高值,为607.7 U/L.利用粗酶液和发酵培养液对15 mg/L,的孔雀石绿进行脱色处理3h,脱色率分别达到78.5%和89.8%,好氧条件下的脱色率高于厌氧条件的脱色率,孔雀石绿对该菌具有一定的毒性.
关键词:锰过氧化物酶;草木犀中华根瘤菌;染料脱色;孔雀石绿
-
21047.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及溴酸盐污染情况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了解国标《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实施前后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溴酸盐污染情况,分析其污染原因,采用国标GB/T 8538-2008/54滤膜法和GB/T 5750.10-2006离子色谱法对样品中PA和溴酸盐进行分别检测.结果发现,在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水源水和成品水中PA超标率分别为11.43%和35.42%,成品水中溴酸盐超标率为42.12%.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水源水和成品水PA超标率分别为30.30%和7.65%,成品水中溴酸盐超标率为18.10%.国标实施前后成品水PA污染主要原因分别在于加工过程的污染和水源水的污染.因此国标实施后矿泉水中仍存在PA和溴酸盐超标现象.
关键词: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溴酸盐;污染
-
21048.除草剂莎稗磷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根据莎稗磷的化学结构特征,设计合成莎稗磷半抗原,采用活化酯法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抗莎稗磷多克隆抗血清用于免疫分析试验.抗血清效价高达1 ∶ 160 000,100 μg/L莎稗磷的抑制率达到了59.76%.抗体经Protein A-Sepharose 4B素和层析柱纯化后,50μg/L莎稗磷的抑制率提高到92%,其它有机磷农药及结构类似化合物与抗体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表明了所制备莎稗磷抗体的高特异性.
关键词:莎稗磷;免疫分析;多克隆抗体;高特异性
-
21049.鸡胚蛋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及其孵化期间的变化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对鸡胚蛋中水溶性维生素的色谱测定方法进行优化和验证,5种维生素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0%以上,且在0.1~50 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采用RP- HPLC对不同胚龄(即入孵的第0、2、4、6、8、10、12、14、16和18天)肉鸡胚胎发育过程中的5种水溶性维生素(核黄素、烟酸、烟酰胺、吡哆醇和叶酸)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鲜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维生素B2、烟酸和叶酸3种维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烟酸增加3.2倍,维生素B2增加31%;叶酸在12d达到最高,比鲜蛋约增加1倍;未能检测出维生素B6和烟酰胺.
关键词:鸡胚蛋;水溶性维生素;核黄素;烟酸;叶酸
-
21050.阿维菌素类农残检测方法的优化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为满足检测需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立阿维菌素类生物毒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对不同基质样品的前处理进行优化讨论.利用乙腈作为提取液,在去除水分的条件下,三氟乙酸酐、N-甲基咪唑作为衍生化试剂,混合均匀后即完成前处理操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C18色谱柱,在甲醇-水(92+8)条件下对被测物质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检出限达0.1 μg/L,在0.1~20μg/L浓度水平进行基质加标,回收率在80%~108%,相对偏差为4.1%~11.4%.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灵敏度高,干扰小,满足检测实验室对动物源性食品中阿维菌素类生物毒素残留的检测需要.
关键词:阿维菌素类;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