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1.Cu-salen配合物催化大豆油环氧化合成环保塑化剂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和乙二胺(摩尔比2∶1)为原料合成了N,N’-二3,5 -二叔丁基水杨醛基乙二胺(salen配体),salen配体与Cu( OAC)2·H20的乙醇溶液混合回流得到Cu - salen配合物.对重结晶提纯后的salen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红外、紫外、核磁等表征.Cu - salen配合物作为大豆油环氧化反应催化剂,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源,最佳反应条件为:60℃下反应8h,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得到最佳环氧化效果,其环氧产物转化率为52.5%,选择性为59.6%.超声波辅助下,环氧值由2.2%提高到4.0%,环氧值提高了45%;转化率提高至71.4%,选择性提高到63.5%;反应时间由8h缩短至0.5h,催化剂用量减少为大豆油质量的0.5%.
关键词:Cu-salen配合物;催化剂;大豆油;塑化剂;超声波
-
1712.均匀试验设计优化酶法提取燕麦全粉蛋白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酶法从燕麦全粉中提取燕麦蛋白.先对提取所用的酶进行筛选,选定提取率最高的碱性蛋白酶为提取酶类,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五因素十水平均匀试验设计对酶法提取燕麦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提取燕麦蛋白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E/S) 100.358 U/g,pH 10.5,温度53.49℃,液料比18∶1,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84.09%,纯度达89.16%,得到的燕麦蛋白的等电点为4.4,分离率达93.33%.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酶法制备的燕麦蛋白在65.2 ~ 12.5 ku上都有条带分布,其中74.3%的条带集中在31.3 ~40.0 ku和21.0 ~21.9 ku两个区间,与碱法相比,有条带缺失.
关键词:燕麦全粉;燕麦蛋白;酶法提取;均匀设计;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oat granules;oat protein;extraction with enzymatic method;uniform design;SDS-PAGE
-
1713.溶剂体系中玉米酒糟浸出高酸值玉米油碱炼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溶剂体系(正己烷)中玉米酒糟浸出高酸值玉米油(酸值(KOH) 26.6 mg/g)的碱炼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油量为70%的溶剂体系中碱炼至玉米油酸值(KOH)为1.9 ~5.2 mg/g时碱炼效果较优,此时碱炼玉米油中甘二酯含量为5.0% ~6.1%(保留率可达73.5%~89.7%),磷脂含量低至118.1 ~133.4 mg/kg,精炼率可达78.0%左右,色泽也有明显的改善.因此,正己烷体系中的高酸值玉米油脱酸工艺具有独特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酸值玉米油;碱炼;溶剂体系;甘二酯;high acid value corn oil;alkali refining;solvent system;diacylglycerol
-
1714.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G50催化酯化法制备甘油二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催化甘油和脂肪酸酯化反应合成甘油二酯.探讨了酶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加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酶Lipase G50加量为350 U/g,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5∶1,加水量为底物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4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脂肪酸的酯化率为75.02%,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44.74%,产物中没有甘油三酯生成.
关键词:甘油二酯;偏甘油酯脂肪酶;酯化反应
-
1715.熟化工艺对燕麦传统食品营养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燕麦加工过程中制粉前炒熟籽粒,和面时烫熟燕麦粉,加工成食品后蒸熟或煮熟,即为“三熟”,其对燕麦产品的食用品质影响较大.为了解“三熟”工艺对燕麦传统食品理化特性和营养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燕麦窝窝为研究对象,评价了“三熟”工艺对燕麦窝窝蛋白质、脂肪、β-葡聚糖含量、热量、总淀粉、直链淀粉、黏度特性及白度、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炒熟、烫熟和蒸熟均使样品总淀粉含量有所升高,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经过炒熟的样品,粗蛋白含量、热量、β-葡聚糖含量、L值、起始糊化温度降低,粗脂肪含量、峰值黏度及回生值升高.烫熟和蒸熟对样品蛋白质、热量和黏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均使样品β-葡聚糖含量有所升高,其中烫熟对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使样品L值升高,而蒸熟使样品粗脂肪含量升高,L值降低.经过炒熟、烫熟、蒸熟的燕麦窝窝感官评分最高.总体看来,炒熟对样品的影响最大,是“三熟”工艺中最关键的步骤.
关键词:燕麦;"三熟"工艺;传统食品;营养指标;oat (Avena nuda L);three thermal treatment;traditional food;nutritional indicator
-
1716.紫苏种子性状与主要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调查了10个不同品种紫苏的种子性状,测定粗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对籽粒性状与各营养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紫苏品种间种子直径和千粒重以及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BS-1种子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在10个品种中均最大,是高脂肪高蛋白品种选育的良好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种子直径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与种子直径、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3种营养成分之间,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优质紫苏新品种培育及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紫苏;种子性状;营养组成成分;相关性分析;perilla;seed traits;nutritional components;correlation analysis
-
1717.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危害进程预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小麦储藏水分、温度、真菌最初生长时间和危害进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采用喷雾着水方法将样品水分调至13.2%、13.6%、14.0%、14.5%、15.1%、15.5%、16.9%,分别于10、15、20、25、30、35℃恒温箱模拟储藏,定期检测各样品真菌生长变化情况,周期为120d.结果表明,小麦在不同温度储藏,随着温度增加,真菌生长速度加快,30℃时达到最高,35℃时生长速度降低.在6个试验温度中,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评价,最佳储藏温度为20℃;16.9%水分的小麦,由于出现一些青霉生长,即使低温储藏,这个水分仍存在着较大风险;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首次提出了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最初生长关系曲线,小麦在不同温度下储藏,真菌危害进程所需的时间.由于储粮真菌生长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本试验数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储藏;水分;温度;真菌危害预测
-
1718.用BDI-GS体系评价食用植物油的营养健康效应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玉米低营养饲料喂养小鼠模型及已建立的食品BDI-GS新评价系统,对常见食用植物油(天然大豆油、调和油、葵花籽油及橄榄油)进行营养健康效应的评价.以玉米空白饲料喂养小鼠为对照,对比评价4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健康效应.测定计算实验小鼠9项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及其损益指数(BDI)、累计积分(GS)(包括质量BDI累计积分(GSw)及系数BDI累计积分(GSI))等指标,并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橄榄油的综合GSw及GSI值是4种食用植物油中最高的,分别为11.10和10.45;其次是葵花籽油,分别为9.73和10.04;天然大豆油与调和油综合GSw及GSI均较低.研究表明:橄榄油的综合营养健康效应最佳,与现代营养学的认知完全吻合;其次是葵花籽油也具有良好的营养健康效应;天然大豆油与调和油综合营养健康效应相对较差,但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效应.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营养健康;功效评价;BDI-GS系统;edible plant oil;nutrition and health;functional evaluation;BDI-GS system
-
1719.玉米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玉米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筛选培育玉米抗性品种,从源头控制黄曲霉的侵染,是解决玉米田间及储存期黄曲霉污染的有效方法.对国内外玉米黄曲霉抗原种质的筛选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部分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我国玉米抗黄曲霉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抗黄曲霉;玉米抗原种质;辅助选育;抗性机理
-
1720.花生皮壳的综合利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皮壳是花生加工中的副产物,通常被当作饲料和燃料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何将这一废物资源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对于提高花生的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花生皮壳主要成分的分析可知,花生皮壳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花生壳中还含有一些矿物质及药用成分等,花生皮中含有原花青素、白藜芦醇、维生素K等生物活性物质.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使花生皮壳在化工、医药、食品、饲料等方面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花生壳;花生红衣;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