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1.二次精炼对棕榈油品质及其煎炸性能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一次精炼棕榈油(RBDOL)和二次精炼棕榈油(RRBDOL)进行品质及煎炸性能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RBDOL经过第二次精炼后,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和烟点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生育酚、生育三烯酚含量以及OSI值均显著降低(P<0.05).而煎炸过程中,RBDOL除稍有异味外(主要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油脂氧化劣变产生的),其色泽和OSI值都明显好于RRBDOL(P<0.05).随着棕榈油精炼次数的增加,其氧化稳定性和煎炸性能在不断降低.
关键词:一次精炼棕榈油;二次精炼棕榈油;精炼;品质;煎炸性能
-
1732.黄曲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毒能力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几株从发霉粮食中分离出的黄曲霉菌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发酵培养和产毒能力的HPLC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分离菌株均为黄曲霉菌株且含有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基因aflR;黄曲霉菌株之间产毒能力差异巨大:黄曲霉菌株3.4408产毒量最高,黄曲霉菌株HDWS产毒量最低,黄曲霉菌株3.2572甚至不产生黄曲霉毒素;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中部分黄曲霉菌株产生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黄曲霉菌株HDWH只产生黄曲霉毒素AFB1、AFB2.
关键词:黄曲霉菌;黄曲霉毒素;aflR基因;高效液相色谱
-
1733.串联银离子色谱柱分析结构甘油三酯同分异构体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串联银离子液相色谱柱对结构甘油三酯的同分异构体进行分离测定.研究紫外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甘油三酯同分异构体响应的影响,建立了结构甘油三酯同分异构体的定量测定方法.试验证明此法可有效分离甘油三酯的同分异构体,并能准确定量,为结构脂质的开发和性能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甘油三酯;同分异构体;银离子柱;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
1734.响应面优化脂肪酶催化合成中长碳链甘三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响应面设计对脂肪酶Novozym 435在无溶剂体系中催化甘油和中长碳链脂肪酸(辛酸、癸酸和油酸混合物)酯化反应合成中长碳链甘三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反应时间对中长碳链甘三酯得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底物摩尔比(脂肪酸与甘油摩尔比)对中长碳链甘三酯得率不具有显著性影响.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90℃,加酶量6.5%(以脂肪酸和甘油的总质量计),底物摩尔比3.5∶1,反应时间12.97 h.在此条件下,平均甘三酯得率为78.5%;产品中甘三酯、甘二酯、甘一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5.6%、0.3%、0.1%和14.0%;产品甘三酯中辛酸、癸酸和长碳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5.4%、10.7%和63.9%,与目标中长碳链甘三酯产品指标基本一致.
关键词:Novozym435;中长碳链甘三酯;酯化;响应面
-
1735.新型粉末油脂的制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壁材,椰子油和菜籽油为芯材,并加入聚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SC),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了新型粉末油脂的制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最佳配方,并确定了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90~100℃.在聚甘油酯用量0.3%(占壁材和芯材总质量),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4∶1,SC用量15%(占壁材和芯材总质量),固形物含量30%(壁材溶液),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3∶2,椰子油与菜籽油质量比7∶3的条件下,制得的粉末油脂表面含油率为1.19%,包埋效率为96.06%.该新型粉末油脂感官性状良好;复原乳状液的乳化程度高,乳化稳定性好;含有18.64%的油酸和4.16%的亚油酸,营养价值较高.
关键词:喷雾干燥;乳化稳定性;表面含油率;粉末油脂;包埋效率
-
1736.99种植物提取物对玉米象的生物活性测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发现新的植物源储粮害虫防控剂,以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为试虫,采用饲料混药法,对50科99种植物样品进行了室内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0.013 g DW/g小麦的剂量处理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等24种植物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毒杀活性和种群抑制作用,15 d的死亡率或64d的种群抑制率高于80%,其中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us)、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和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种群抑制率均高达100%;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百部、狼毒、使君子和栓翅卫矛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玉米象还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测定结果初步表明,天名精、使君子、百部、狼毒、射干、黄芩和栓翅卫矛等7种植物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玉米象;种群抑制作用;储粮害虫;botanical pesticide;Sitophilus zeamais;population-inhibiting activity;stored-grain insect
-
1737.响应面法优化微生物油脂发酵条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健强地霉G9菌株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油脂产量的8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温度、KH2 PO4添加量和花生饼粉添加量为对油脂产量有显著影响的3个重要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3个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最佳产油条件为:温度28℃,KH2PO4添加量16 g/L,花生饼粉添加量16 g/L.在此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健强地霉G9菌株油脂产量达10.73 g/L.采用优化的摇瓶实验条件进行5L罐上发酵培养,菌株油脂产量达28.63 g/L,为摇瓶培养时的2.67倍,说明该优化条件也适用于5L发酵罐生产,且健强地霉G9菌株适合放大生产,具有作为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种的潜力.
关键词:健强地霉G9菌株;微生物油脂;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条件;Geotrichum robustum G9 strain;microbial lipid;Plackett-Burman design;RSM;optimization;fementation condition
-
1738.离子液体[HMIm]HSO4催化合成醋酸棉酚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HMIm]HSO4为催化剂,研究了醋酸棉酚的合成工艺,主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比、催化剂用量对醋酸棉酚酯化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棉酚溶液与冰醋酸-[HMIm]HSO4混合液的体积比1∶1.0,催化剂用量为冰醋酸质量的6%,反应时间4h.该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3%.通过热重分析和紫外光谱仪检测方法对离子液体[HMIm]HSO4进行了稳定性和酸性的分析,考察了离子液体的回收利用性,[HMIm]HSO4循环使用4次后催化活性几乎不变.
关键词:离子液体;醋酸棉酚;催化;酯化反应
-
1739.沙枣种子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理化性质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本试验探讨了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枣种子油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枣种子油的影响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最优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120 W、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6,沙枣种子油提取率达26.07%.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的沙枣种子油组成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49.12%、油酸37.26%、棕榈酸3.91%和硬脂酸1.63%,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二十碳烯酸0.64%、二十酸0.22%和木焦油酸0.23%.
关键词:沙枣种子油;超声波;气相色谱-质谱;理化性质;Elaeagnus angustifolia L.;seeds oil;ultrasound;GC-MS analysis;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
1740.琥珀酰化对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提高大豆水酶法的总油提取率,减少乳状液的形成,采用琥珀酸酐对酶解过程中的水解液进行酰化改性.研究了加酶量、液料比、琥珀酸酐添加量、酶解时间和改性时间对总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5 660 U/g,液料比6.34∶1,琥珀酸酐添加量2.95%,酶解时间2.53 h,改性时间2.48 h.在该条件下,总油提取率为(94.49±0.98)%.
关键词:琥珀酰化;改性;大豆;水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