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1.人工加速老化对茶叶籽储藏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对茶叶籽含水率、含油率、可溶性蛋白、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性、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及脂肪酸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加速老化促进茶叶籽老化进程,老化程度与老化强度成正比.随着人工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茶叶籽含水率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茶叶籽脂肪酶活力下降,脂肪氧化酶活力上升;茶叶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增高;茶叶籽含油率逐渐升高,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上升.通过对茶叶籽老化不同阶段储藏特性的测定可以预测茶叶籽劣变程度.
关键词:茶叶籽;脂肪酶;脂肪氧化酶;人工加速老化;脂肪酸
-
1692.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危害进程预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小麦储藏水分、温度、真菌最初生长时间和危害进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采用喷雾着水方法将样品水分调至13.2%、13.6%、14.0%、14.5%、15.1%、15.5%、16.9%,分别于10、15、20、25、30、35℃恒温箱模拟储藏,定期检测各样品真菌生长变化情况,周期为120d.结果表明,小麦在不同温度储藏,随着温度增加,真菌生长速度加快,30℃时达到最高,35℃时生长速度降低.在6个试验温度中,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评价,最佳储藏温度为20℃;16.9%水分的小麦,由于出现一些青霉生长,即使低温储藏,这个水分仍存在着较大风险;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首次提出了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最初生长关系曲线,小麦在不同温度下储藏,真菌危害进程所需的时间.由于储粮真菌生长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本试验数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储藏;水分;温度;真菌危害预测
-
1693.用BDI-GS体系评价食用植物油的营养健康效应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玉米低营养饲料喂养小鼠模型及已建立的食品BDI-GS新评价系统,对常见食用植物油(天然大豆油、调和油、葵花籽油及橄榄油)进行营养健康效应的评价.以玉米空白饲料喂养小鼠为对照,对比评价4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健康效应.测定计算实验小鼠9项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及其损益指数(BDI)、累计积分(GS)(包括质量BDI累计积分(GSw)及系数BDI累计积分(GSI))等指标,并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橄榄油的综合GSw及GSI值是4种食用植物油中最高的,分别为11.10和10.45;其次是葵花籽油,分别为9.73和10.04;天然大豆油与调和油综合GSw及GSI均较低.研究表明:橄榄油的综合营养健康效应最佳,与现代营养学的认知完全吻合;其次是葵花籽油也具有良好的营养健康效应;天然大豆油与调和油综合营养健康效应相对较差,但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效应.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营养健康;功效评价;BDI-GS系统;edible plant oil;nutrition and health;functional evaluation;BDI-GS system
-
1694.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G50催化酯化法制备甘油二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催化甘油和脂肪酸酯化反应合成甘油二酯.探讨了酶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加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酶Lipase G50加量为350 U/g,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5∶1,加水量为底物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4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脂肪酸的酯化率为75.02%,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44.74%,产物中没有甘油三酯生成.
关键词:甘油二酯;偏甘油酯脂肪酶;酯化反应
-
1695.熟化工艺对燕麦传统食品营养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燕麦加工过程中制粉前炒熟籽粒,和面时烫熟燕麦粉,加工成食品后蒸熟或煮熟,即为“三熟”,其对燕麦产品的食用品质影响较大.为了解“三熟”工艺对燕麦传统食品理化特性和营养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燕麦窝窝为研究对象,评价了“三熟”工艺对燕麦窝窝蛋白质、脂肪、β-葡聚糖含量、热量、总淀粉、直链淀粉、黏度特性及白度、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炒熟、烫熟和蒸熟均使样品总淀粉含量有所升高,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经过炒熟的样品,粗蛋白含量、热量、β-葡聚糖含量、L值、起始糊化温度降低,粗脂肪含量、峰值黏度及回生值升高.烫熟和蒸熟对样品蛋白质、热量和黏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均使样品β-葡聚糖含量有所升高,其中烫熟对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使样品L值升高,而蒸熟使样品粗脂肪含量升高,L值降低.经过炒熟、烫熟、蒸熟的燕麦窝窝感官评分最高.总体看来,炒熟对样品的影响最大,是“三熟”工艺中最关键的步骤.
关键词:燕麦;"三熟"工艺;传统食品;营养指标;oat (Avena nuda L);three thermal treatment;traditional food;nutritional indicator
-
1696.紫苏种子性状与主要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调查了10个不同品种紫苏的种子性状,测定粗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对籽粒性状与各营养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紫苏品种间种子直径和千粒重以及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BS-1种子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在10个品种中均最大,是高脂肪高蛋白品种选育的良好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种子直径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与种子直径、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3种营养成分之间,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优质紫苏新品种培育及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紫苏;种子性状;营养组成成分;相关性分析;perilla;seed traits;nutritional components;correlation analysis
-
1697.超临界CO2萃取葫芦籽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超临界CO2萃取葫芦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对葫芦籽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葫芦籽油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 ℃,CO2流量25kg/h,萃取时间150 min.与传统溶剂萃取法相比,萃取率由42.2%提高到54.8%,最适萃取时间由6h缩短到150 min.同时,超临界CO2萃取的葫芦籽油暗红透明,香气纯正,质量好.
关键词:葫芦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正交试验;有机溶剂萃取
-
1698.蛋白酶种类对酶法提取高温压榨花生饼中蛋白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蛋白提取率、短肽生成率和蛋白水解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9种蛋白酶从高温压榨花生饼中提取花生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胰蛋白酶、Alcalase、碱性蛋白酶2709适宜花生蛋白提取.适当延长酶解时间会增加蛋白提取率和短肽生成率,但当酶解时间超过4h后,短肽生成率和蛋白提取率无显著变化.加热预处理不会显著提高酶法提取花生蛋白的提取率,但会提高花生蛋白的水解度.
关键词:蛋白酶种类;酶法提取;高温压榨花生饼;花生蛋白
-
1699.不同活性木聚糖单酶对面包基础粉品质影响的评价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试验采用质构分析法、感官评价法、流变学法、糊化特性测定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活性的木聚糖单酶(xyl-A1、xyl-A2、xyl-A3、xyl-A4、xyl-A6、xyl-A7、xyl-HⅠ、xyl-HⅡ)对面包基础粉面包品质、面团流变特性、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粉面包中8种木聚糖单酶xyl-A1、xyl-A2、xyl-A3、xyl-A4、xyl-A6、xyl-A7、xyl-HⅠ、xyl-HⅡ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5、5.0、0.1、0.5、0.5、2.0、0.2、0.1 mg/kg.其中,添加木聚糖酶xyl-A2对基础粉面包的品质改善最好,其次是木聚糖酶xyl-A7.添加木聚糖酶xyl-A2能显著改善基础粉的稠度特性和拉伸特性;木聚糖酶xyl-A3可以改善基础粉面团的稠度特性,但对拉伸特性无明显影响;添加木聚糖酶xyl-A7、xyl-HⅠ、xyl-HⅡ也可改善基础粉面团的稠度特性,但对基础粉面团的拉伸特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添加木聚糖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基础粉的糊化特性,增强基础粉的热稳定性,改善基础粉面团的老化速度.
关键词:面包基础粉;木聚糖酶;酶活;流变特性;面包品质;foundation powder for bread;xylanase;enzyme activity;rheological properties;bread quality
-
1700.基于微孔板比色法的微生物胞内油脂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磷酸香草醛显色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建立了磷酸香草醛显色法快速检测微生物胞内油脂的方法,并探讨该方法在微生物油脂测定上的应用.经过实验确定最佳比色条件为:将油脂样品蒸干溶剂后加入2 mL 98%硫酸,于90℃水浴20 min,冷却至室温后添加3 mL 0.25 g/L香草醛磷酸溶液(34%的磷酸溶液配制),摇匀室温显色20 min,扣除非油脂成分干扰,在53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经验证该反应体系稳定性良好.在裂殖壶茵和隐甲藻两种产DHA油脂微生物中,通过称重法与磷酸香草醛显色法比较,进一步证实建立的方法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分析过程简便、快速,稳定性好,适合作为常规分析检测方法.
关键词:单细胞油脂;磷酸香草醛反应;称重法;裂殖壶菌;隐甲藻;single-cell lipid;sulfo-phospho-vanillin reaction;macro-gravimetric method;Schizochytrium sp.;Crypthecodinium cohn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