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 篇
408 篇
12489 篇
2243 篇
346 篇
768 篇
1100 篇
396 篇
2189 篇
2540 篇
1190 篇
546 篇
186 篇
446 篇
80 篇
136 篇
288 篇
989 篇
319 篇
757 篇
[金融业] [2021-09-22]
近年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均与“三农”问题相关,农村发展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农村金融不仅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其发展程度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通过采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1995-2018年H省农村金融以及农民收入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H省农村金融从多个方面正向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应继续从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等入手,提升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正向作用。
[金融业] [2021-09-22]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近日发布《商业补充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自2018年以来,中保协连续第四次发布有关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具有现实意义,供款便利、实现税优方便、投资选择范围广等优势明显。特别是第三支柱进入门槛低,通过财税激励、长期专业化投资、个人账户自由转移等机制,有利于为第一、二支柱覆盖率较低的平台经济灵活就业群体和新兴职业劳动者建立养老规划。同时,在账户制下应当研究探索多种形式的激励政策,通过提高税优支持力度(如降低整体税率、设置差异税率)、简化抵税操作流程(如将抵扣限额改为固定限额标准)、第二和第三支柱合并计量(如允许个人选择将企业年金余额转入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时暂不征税)等举措,鼓励各类群体参与,引导第三支柱长期积累。
[金融业,教育] [2021-09-22]
我国正经历经济转型和人口结构转变,由此引发的保险消费需求全面升级,保险不仅需要扮演风险兜底者的角色,还要能提供与健康管理、养老等相关的多样化服务,满足人们日趋个性化的保险需求。需求的变化给保险业供给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人力方面,提升销售从业人员的素质,打造专业化、年轻化的销售队伍、提升销售产能已成为保险公司发力的重点。各上市险企日前先后发布半年报显示,人力队伍大规模缩减,优质的保险销售人员是各家险企必争的“资源”。面对寿险转型和年轻人保险需求的新变化,近期,我国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市场又有哪些新变化?本期报道围绕上述话题展开分析,敬请关注。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份又称“双减”政策的落地,在毫无意外的直接影响了教培人员“饭碗”的同时,却意外地点燃了人身险公司的热情。
[金融业] [2021-09-22]
在应对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过程中,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其保险保障功能日益彰显。但从近期发生的河南强降雨极端天气灾后赔付情况来看,其中绝大多数出自财产险或人身险,巨灾保险仍面临覆盖面不足、配置比例偏低等问题,巨灾保险功能作用的发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年我国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特别是前不久发生在河南的强降雨极端天气,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灾情,保险业迅速启动应急保障机制,简化手续、环节、标准,实现快受理、快查勘、快理赔。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17日至8月25日,河南保险业共接到理赔报案51.32万件,初步估损124.04亿元,已决赔款68.85亿元。
[金融业] [2021-09-22]
诞生于2015年,惠民保作为一种城市定制型普惠补充医疗保险,经过政府与保险机构的不断摸索,在2020年迎来井喷式增长。直至今年,此类产品的火爆发展态势仍在延续。但相较此前,消费者的心态正从追捧变为理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倒逼了惠民保产品的迭代升级以及在监管引导下的规范性发展。本期报道聚焦惠民保的“前世今生”,寻解消费者疑虑,探讨如何让这种惠民保障模式持续前行,敬请关注。从2015年雏形诞生,到2020年井喷式增长,城市定制型普惠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的发展着实体现了星火燎原的态势。且进入2021年后,这种“火势”还在蔓延。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就有累计超93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100多亿元,这两个数字均已超过去年全年。
[金融业] [2021-09-22]
“精神病院第一股”康宁医院要再次冲刺A股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记者注意到,包含康宁医院、诺诚健华等在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A+H”两地上市。经Wind统计梳理,目前“A+H”股共有135只,仅今年以来就有中国电信、时代电气、中集车辆等6股实现“A+H”。据了解,“A+H”两地上市目前仍包含“先H后A”“先A后H”“A+H同步”三种模式,其中“先H后A”仍是主流。业内人士指出,企业都有多元投融资需求,预计“A+H”两地上市会成为今后的趋势。
[金融业] [2021-09-22]
江浙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分布密集。近年来,浙商银行综合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服务,深耕小微,以“数据跑”替代“客户跑”,驱动小微金融数字化、线上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末,浙商银行小微线上业务累计授信金额超1000亿元,小企业客户电子渠道申贷率达92%以上、网签率达97%、网提率达98%。
[金融业] [2021-09-22]
自2014年12月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落地开业至今,已经有19家民营银行获批成立。截至2020年末,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目前多为“一行一店”模式,业务上无法参与同业拆借、难以发行金融债或大额存单等,存在诸多业务限制,但在股东资源、科技基因和体制机制方面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营银行主要业务类型包括三类:个人消费贷和小微企业贷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可以说,民营银行的诞生初衷就是带着开放互联、科技创新和差异化经营的历史使命的。除微众银行等“头部”民营银行外,当前多家民营银行整体利润水平较低,仍处于微利经营的状态。因此,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下,民营银行借助自身科技和资源等优势,通过推进开放银行模式跨界互联,与各业态进行融合,尽可能实现差异化经营,满足长尾客户需求几乎成了民营银行发展的必然。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22]
通过《2019年承德市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分析了该地区科技创新的区域差距、创新动力、创新人才和产业支撑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推进县域科技创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强化科技管理和服务,培育壮大人才队伍等建议。
[医药制造业,综合] [2021-09-22]
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通过大数据文本挖掘,利用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2011—2020年间中药专利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中药专利研究可归纳为四大聚类: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药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药专利质量研究和中药专利技术创新研究等。分析提出加强中药专利保护,不仅要形成中药各类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运用知识产权强化中药技术的传承,以及开展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