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 篇
401 篇
12309 篇
2200 篇
346 篇
746 篇
1096 篇
395 篇
2140 篇
2404 篇
1169 篇
542 篇
177 篇
444 篇
80 篇
136 篇
285 篇
976 篇
316 篇
624 篇
[卫生和社会工作,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3-22]
“十三五”以来,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年初突袭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带来不少困难。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积极配合下,中国取得防疫复产阶段性胜利。在渔船管理方面,中国修订了《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强化了远洋渔业公海转载管理和远洋渔船境外报废处置,推动开展公海登临检查。首次发布《中国远洋渔业履约白皮书(2020)》以及试行公海自主休渔,成为中国远洋渔业管理的亮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十四五”期间,中国远洋渔业将保持原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综合,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3-22]
在2020年的国家海洋督察中,部分地区根据国家海洋督察组的反馈意见,继续进行整改落实。在国家海洋督察的强大压力下,省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形成了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压实的工作态势。自然资源部根据整改情况组织海洋督察“回头看”,开展了海南省整改情况专项督察。总体来看,国家海洋督察打破科层制运作下的常规治理,实现督察制与科层制的互为补充。实施国家海洋督察“回头看”,确保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的贯彻落实。重构国家海洋局与省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依托省级政府将督察压力传递给各级地方及其相关部门。与此同时,国家海洋督察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国家海洋督察可持续性不强,督察“回头看”的比例偏低,督察制与科层制之间的协调有待加强等。为此,应有针对性地对国家海洋督察制度进行完善。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3-21]
2020年,我国海洋事业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仍然稳步推进,综合化管理在海洋事业的各领域普遍呈现,制度化进程持续深入推进,国际合作更趋多样化与多元化。此外,我国海洋事业在获得成绩的同时,也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海洋科技攻坚还需要持续加速,综合化治理的瓶颈仍需进一步突破,制度化建设必须持续推进,社会公众参与海洋事业需要更多有效的引导。可持续的海洋社会发展依然需要在诸多环节上加强治理。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3-21]
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我国海洋公益服务事业抗疫不停工,变压力为动力,采用更灵活创新的方式推进各项业务的开展,不断投入国产新设备,打开了极地科考的新局面,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任务。我国的海上搜救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搜救成功率;海洋观测业务发展并没有出现停滞,海洋卫星体系不断完善,在周全预案保障下科考船继续航行作业;海洋防灾减灾业务在重视制度建构的同时持续推进具体业务;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建构和信息共享两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海洋标准则出台了多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发展海洋公益服务事业是我国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要行动,因此接下来要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国际合作,同时还要注重宣传的全民性。
[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3-21]
2020年,我国海洋教育整体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政策上,海洋教育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引导并被纳入部分沿海省市的“十四五”规划;在实践上,海洋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化、方式更加多样化、规模逐渐扩大化,无论是学校海洋教育还是社会公众海洋教育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在研究上,海洋学者与海洋研究类期刊在学术界都获得了更多关注。但海洋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鉴于此,本报告提出了完善海洋教育政策规划、改进海洋教育实践与推进海洋教育研究的建议,以推动海洋教育事业合理发展。
[综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3-21]
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海洋管理实践提出了新要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海洋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和海洋法制建设反映了当前海洋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化,涉海部门间、各国政府间的海洋空间规划合作深入发展,风险环境中的政府和企业合作更加紧密,海洋文化宣传与教育工作形式多样,数字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未来我国的海洋管理工作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涉海主体的协同治理水平加强,功能互补效应显现;推动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中国作为海洋国家的角色面临深刻转变。同时,未来应该意识到海洋治理的资源限制和制度短板,完善涉海主体的参与和互动机制,化解海洋治理的多重矛盾,以实现高质量管理,统筹我国海洋事业全方位发展。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综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3-21]
2020年以来,海洋立法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为以下六项:一是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二是多项涉海政策发布,如《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3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编制的通知》等;三是《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四是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专门立法保护湿地;六是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22-03-2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面对严峻的形势,2020年全国各地都在始终如一地加强疫情防控工作,部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海洋非遗”)的部署和工作开展有所推迟。但从总体上看,“海洋非遗”的建设保持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诸多项目循序渐进地开展,采取的保护和发展措施也初显成效。本报告对2020年我国“海洋非遗”的发展现状、发展成效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综合来看,2020年既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助力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海洋非遗”助力脱贫工程取得了新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砖添瓦。2020年,各沿海省市更加强调“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海洋文化产业更是带动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此外,在疫情影响下,很多“海洋非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逐渐探索出了一种“海洋非遗+电商”的新发展模式。这无疑是助推“海洋非遗”传播与发展的一项新探索,更是实现海洋文化创新发展的新举措。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3-21]
海洋文化理论探索与建构已有数十年历史,但作为专门理论体系的主体性存在,迄今并未得到学术界认可。作为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有必要就2020年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困境与突破予以专题论述。海洋文化究竟是学科还是领域,是知识集合还是理论体系,在学界颇有争议。海洋文化学科主体性构建,遭遇传统学术思维惯性的挑战、经世致用思想的挑战、研究对象范畴模糊的挑战和研究方法个性缺失的挑战。关于如何直面挑战,走出理论建构困境,实现理论主体性突破,本报告认为需要坚持“人海主体”的理论建构,坚持“人海和谐”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海依存”的研究范畴,坚持“人海互动”的研究方法。如此,方能逐步确立和强化海洋作为学科体系的主体性,使海洋文化研究成为助推“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思想基础、理论自觉与行动方向。
[综合] [2022-03-20]
2022 年2 月,我国数字经济指数环比下降1.0%,录得417。2 月数字经济指数的下降主要由于融合指数的下降,产业指数、溢出指数、融合指数和基础指数分别对总指数贡献-0.4%、-0.2%、-0.6% 和0.2%。四个一级指数自2016 年以来的变化见上图,2022 年2 月,产业指数、溢出指数、融合指数和基础指数分别录得228、26、169、61,环比分别变动-17.3%、-10.6%、-35.3%、17.8%。2 月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投入下降,数字经济和其他产业的融合速度减缓,数字经济对其他产业的溢出作用下降,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投入继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