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化学化工原理实验思政探索与实践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4-05-20
长期以来,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存在一定难度.针对新工科理念和课程思政的要求,挖掘应用化学化工原理实验中的思政元素,从提升专业教师政治素养、建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实验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深入融合等方面探讨新工科理念和课程思政在化工原理实验中有机融合的路径和对策,助力新工科背景下新兴应用型人才培养.
-
现代汽车工程产业学院建设思考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4-05-20
国家教育部第二批产业学院申报工作刚刚结束,在这次申报的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到国家对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出了更为细致的工作要求以及具体指导意见,如何发挥企业与高校各自独具的优势与特色,服务好地方产业发展,成为地方高校建设产业学院的重要课题。沈阳理工大学现代产业学院经过四年来的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一些思考,在建设原由、建设基础、建设举措、建设预期四个方面与产业学院建设的同行者共同探讨
-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与设备综合设计”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4-05-20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从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出发,以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与设备综合设计”课程为改革对象,阐述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提出课程教育改革体系实施方案及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课程联动、考核方式改进等),并通过多课程跨学科的协同联动发展、引入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强化过程性考核,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教育融为一体,全面提升食品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4-05-20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是食品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实践课,对于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的若干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选题模式、过程性-多元化考核体系,并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小组互评等多元化措施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实践后,课程设计图纸质量有了明显提
-
以学生为中心的食品酶学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析
来源:高教学刊 发布日期:2024-05-18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顺应时代需求的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教学改革方向。该文针对食品酶学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要求,从知识构筑维度、课堂教学维度、课后提升维度和创新突破维度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实现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引导与培养,从课程教学方面为培养食品领域新工科人才提供助力。
-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流程模拟课程建设及其在化工原理实验中的应用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24-05-15
化工流程模拟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以构筑“知”“实”联动、践行赛教融合、融入课程思政为目标,使课程的开设能够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形成联动,巩固学生所学化工专业知识、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化工原理实验中“精馏塔全塔效率测定”实验为例,介绍化工流程模拟课程与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联动。
-
新工科理念下的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造纸装备及材料 发布日期:2024-05-15
新工科建设是高职工程教育适应科技与产业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对接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对如何有效培养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同类高校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主要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电子信息类“1234”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开放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专业+产业”“虚拟+现实”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技能能力、双创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主线,
-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发布日期:2024-05-15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承担起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重任。为了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首先对新工科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最后结合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创新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4-05-15
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创业类课程——机械创新理论与实践,通过课程定位设置、实施过程和多指标点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团队合作等非技术性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创新教育的探索
来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发布日期:2024-05-01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创新教育的探索是当前学科发展的关键。该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旨在为实践创新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在新工科理念引领下,本研究聚焦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学科融合等方面,全面了解实践创新教育的发展状况。同时,深入挖掘当前面临的问题,包括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等,提出了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师资水平、增加学生参与度等切实可行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