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51.低温脂肪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苏云金芽胞杆菌CZW001脂肪酶发酵上清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超滤离心、DEAE-纤维素-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电泳纯的脂肪酶,纯化倍数为75.5倍,活性回收率为37.6%,12%SDS-PAGE电泳估计其相对分子质量约40 000.对纯化后的脂肪酶进行酶性质研究表明: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对热敏感,60℃处理30 min仅残留30%酶活性;酶的适宜作用pH范围在7~9,最适pH为8;该脂肪酶的水解活性对Ca2+表现明显的依赖性,Al3+、Zn2+和Fe2+对脂肪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脂肪酶对醇类有机溶剂的耐受性随碳链增加而减小;脂肪酶对豆油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而蓖麻油抑制脂肪酶水解活力.
关键词:脂肪酶;分离纯化;酶学性质;lipase;purification;enzymatic properties
-
20352.曲霉型豆豉后发酵过程的初步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作者就曲霉型豆豉在其后发酵阶段中微生物总数与酶活性、还原糖与脂肪及挥发性风味物含量、总酸与氨基酸氮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为微生物总数下降,蛋白酶活性下降,纤维素酶活力下降,还原糖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下降,总酸含量上升,氨基酸氮含量上升,挥发性风味物中脂类、酸类、吡嗪类物质增多,而烃类、酮类物质发生降低.表明微生物直接作用于豆豉的发酵过程,改变其内在组成、品质风味.
关键词:豆豉;曲霉;菌数;酶活;品质分析
-
20353.特种“紫娟”红茶与滇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为了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与滇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紫娟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3种,从滇红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82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提取物总量的44.42%和44.99%;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植醇、咖啡因、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香叶醇等;而滇红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植醇、香叶醇、咖啡因、水杨酸甲酯等.研究发现,紫娟红茶和滇红茶在香气组成上较接近,共有香气成分77种;紫娟红茶除醛类、酯类和酸类含量低于滇红茶外,其余成分含量均高于滇红茶.
关键词:紫娟红茶;滇红茶;顶空固相微萃取;香气成分;气质联用;Zijuan black tea;Dianhong tea;HS-SPME;aroma components;GC-MS
-
20354.甲型流感病毒HA蛋白质序列的预测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基于CGR-游走模型和分数阶差分,用ARFIMA模型预测甲型流感病毒HA蛋白质序列.对所选取1943~2013年同源性相对较高的71条蛋白质序列,用ARFIMA(p,d,q)模型对前20个位置去拟合并且预测,除极个别外由预报区域图显示原始数据都在预报区域内,表明模型建立的比较合理,预报效果很好.这对流感病毒的研究和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甲流;HA蛋白质序列;预测;CGR游走模型;ARFIMA(p,d,q);influenza virus;HA protein sequence;prediction;CGR walk model;ARFIMA (p,d,q)
-
20355.一种真菌复合多糖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研究了一种从保健口服液中提取并纯化后的真菌复合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还原力、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复合多糖单一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各真菌多糖抗氧化活性均随着多糖质量浓度增加显示出稳定增长.相同质量浓度下,真菌复合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竹荪多糖及虫草多糖,但较香菇多糖的活性低或相当.表明在考虑药效和经济成本平衡的前提下,真菌复合多糖具有更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真菌;复合多糖;体外抗氧化
-
20356.焦磷酸测序技术在4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为建立一种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和鉴定沙门氏菌(Salmonel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志贺氏菌(Shigella)的方法,通过对4种菌毒力靶基因特异性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设计出适合焦磷酸测序特异性扩增和测序的引物,摸索出最佳的焦磷酸测序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并建立了4种食源性致病菌焦磷酸测序快速检测方法.此方法以传统国标法的前增菌为前提,而省去了后期生化验证的繁琐过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并且其准确性与传统生化验证完全一致,灵敏度可达10 CFU/mL.结果表明,作者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精准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
-
20357.原料乳中产耐热蛋白酶细菌的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为了研究UHT乳在货架期内发生水解、凝块、变苦等品质劣变现象的原因,从原料乳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耐热蛋白酶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脂肪酸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及16-23S rRNA间区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蛋白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荧光假单孢杆菌.该菌株所产的耐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6.8.该蛋白酶可以耐受140℃,4s热处理.
关键词:荧光假单胞菌;细菌鉴定;耐高温蛋白酶;原料乳
-
20358.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液态稳定性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考察了不同pH、缓冲液成分及不同保存环境下的IL2-HSA融合蛋白的稳定性,以SDS-PAGE和SE-HPLC作为考察手段并得出结论,在pH为4~6的缓冲盐体系中,蛋白质表现较稳定,当pH为5时,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较好的保持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其后考察了蛋白质的辅料、光稳定性等因素对蛋白质的影响,在经受光照射后,蛋白质与对照样品未表现出明显区别.在乙酸盐提供的pH 5溶液中,辅料为氯化钠、贮存条件为4℃、贮存时间6个月后,蛋白质纯度仍保持在97%以上.
关键词:IL2-HSA;pH;稳定性;液态;HPLC
-
20359.圆酵母B84512单倍体的制备及其产赤藓糖醇特性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圆酵母B84512为工业用赤藓糖醇生产菌株,为获得其遗传育种单倍体亲本,以Mcclary产孢培养基进行该菌株子囊孢子萌发,萌发条件为:30℃,培养7d,菌株产孢率为45%;以蜗牛酶裂解子囊孢子细胞壁150 min,共筛选出10株单倍体菌株,其中3株在发酵培养基中合成赤藓糖醇的能力相对较高,分别命名为Torula sp.B84512-7,Torula sp.B84512-8及Torula sp.B84512-9.经PCR验证,前两者为α型,后者为a型.将3株单倍体两两杂合,发现杂合子Torula sp.B84512-79的发酵性能最佳,赤藓糖醇产量高达97 g/L,约为出发菌株的56%.赤藓糖醇产量较高的单倍体亲本Torula sp.B84512-7及Torula sp.B84512-9可用于基因工程育种.
关键词:圆酵母B84512;单倍体;子囊孢子;赤藓糖醇;Torula sp.B84512;haploid;ascospore;erythritol
-
20360.预处理温度及pH值对废弃菌丝体发酵产酸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 [2014-04-15]
为利用废弃菌丝体生产短链挥发性脂肪酸(Short Chain Volatile Fatty Acids,SCFAs)的资源化方法提供有益参考,研究了废弃菌丝体预处理温度和pH值对总固体(Total Solid,TS)和有机物(Volatile Solid,VS)融出率,上清波中SCOD、可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氨氮浓度及预处理液发酵产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废弃菌丝体预处理温度和pH值有利于TS和VS的融出,所得上清液中SCOD、可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氨氮浓度均较高.当预处理温度一定(90℃)时,废弃菌丝体预处理pH值对厌氧发酵产酸的效果影响较大,pH值为5.0时,SCFAs的质量浓度最高,为8.01 g/L,但各预处理pH值条件下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均为乙酸.由于中性pH值(pH值为7.0)时溶液中氨氮质量浓度高达1.96 g/L,抑制了厌氧产酸微生物的活性,产酸效果较差.
关键词:废弃菌丝体;预处理;温度;pH值;厌氧产酸;短链挥发性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