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76 篇 当前为第 245 页 共 278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441.紫苏饼粕蛋白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紫苏饼粕为原料,对紫苏蛋白质的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取提取液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纤维素酶添加量4个单因素进行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对紫苏蛋白质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 5.0,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55℃,纤维素酶质量分数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紫苏饼粕蛋白提取率达到38.2%,纯度达到84.5%,得率最高可达86.5%.
    关键词:紫苏饼粕;纤维素酶;蛋白质;提取
  • 2442.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优化蛋黄油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蛋黄油含有亚麻酸、亚油酸等多种重要的脂肪酸和磷脂类物质,具备多种营养及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治疗.利用无水乙醇从鸭蛋黄渣中提取蛋黄油,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蛋黄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影响蛋黄油提取率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出油效率的理论极值为94.30%.无水乙醇提取蛋黄油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12、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5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鸭蛋黄出油效率达到了92.6%.因此,无水乙醇提取蛋黄油是一种高效、安全、简单的方法,有助于蛋黄油的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蛋黄油;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提取率
  • 2443.我国食品级磷脂市场及其存在问题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我国磷脂资源丰富,但基本上用来做饲料磷脂,2010年美国嘉吉、ADM和中央大豆公司在我国市场上销售11 000 t左右浓缩磷脂,我国企业食品级磷脂的生产量很少,而且很难在市场上销售,分析其原因是我国没有食品级磷脂国家标准,企业无法得到生产许可证等,制约了我国食用磷脂的生产与开发.
    关键词:磷脂;食品级;标准;生产许可证
  • 2444.棉籽油加工及其营养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概述了我国棉籽资源情况,介绍了棉籽油的制备和精炼工艺,同时对棉籽油的安全性以及营养性进行了分析.旨在推动我国棉籽油产业的发展,期望我国棉籽油应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并逐渐创立自己的名牌.
    关键词:棉籽油;制备工艺;精炼工艺;安全性;营养性
  • 2445.基于超弱发光技术的稻谷和小麦种子发芽率检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对贮藏0 ~ 24个月的稻谷和小麦种子颗粒及去种胚后的胚乳粉进行了超弱发光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稻谷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其超弱发光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单调下降的趋势,而去种胚后的胚乳粉的超弱发光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却没有发现显著的下降.这一结果表明,稻谷和小麦种子的超弱发光值随贮藏时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其发芽率(即种子活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贮藏期间稻谷和小麦的超弱发光值与其发芽率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贮藏期间稻谷和小麦的超弱发光值与其发芽率的关系存在差别,稻谷的超弱发光值与其发芽率的关系呈良好的非线性关系,而小麦的超弱发光值与其发芽率的关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获得的关系模型可很好地通过稻谷和小麦的超弱发光值来预测其贮藏期间的发芽率(R值分别为0.993和0.998).
    关键词:超弱发光;稻谷;小麦;发芽率;检测
  • 2446.马齿苋多糖对雏鸡生长性能、血液代谢激素和血脂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选用60只28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3只,试验Ⅰ、Ⅱ、Ⅲ组每天分别灌服0.5 mL质量浓度为2、20、40 mg/mL的马齿苋多糖(POP),连续给药7d,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35、42、49日龄,每重复各取1只鸡,测定生长性能、血脂及血清激素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马齿苋多糖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雏鸡日增重,降低耗料量和料重比,以试验Ⅱ组(20 mg/mL)饲料转化率最高;血清T3、IGF-1及GH浓度升高,T4呈现降低的趋势,GHRH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的POP试验组雏鸡血清TG、TC和LDL-C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HDL-C和HDL-C/TC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整个试验期来看,试验Ⅱ组降低雏鸡血清TG、TC和LDL-C含量及提高HDL-C的效果最好.说明,马齿苋多糖通过调控血液激素水平,提高雏鸡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效.
    关键词:马齿苋多糖;生长性能;激素;血脂;雏鸡
  • 2447.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研究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原料处理方式、选用酶的种类、酶解条件对游离油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固液比1∶4,酶解时间8h,酶添加量0.5%,酶解温度50℃,pH 5.0,之后,在5 000 r/min下离心30 min,并对乳状液进行加热破乳分离油相,破乳条件为沸水浴加热10 min,然后在6 000 r/min下离心10 min.在此条件下橡胶籽油的得率为89.3%.采用水酶法得到的橡胶籽油色泽浅黄透明,气味芬芳.
    关键词:橡胶籽油;水酶法;游离油得率;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
  • 2448.西瓜籽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西瓜籽为原料,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西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溶剂种类、微波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以及提取时间对西瓜籽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剂为正已烷,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00 W,提取温度80℃,料液比1∶12,提取时间21 min,此条件下西瓜籽油得率可达51.77%.西瓜籽油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尤以亚油酸质量分数最高,达62.30%.
    关键词:西瓜籽油;微波提取;脂肪酸组成
  • 2449.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在植物油识别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利用电子鼻对不同来源以及不同品牌的植物油进行检测,得到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信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判别因子分析法(DF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海藻油、亚麻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植物油在风味上有一定差别,而不同品牌的植物油(福临门葵花籽油和多力葵花籽油、纯度不同的海藻油)在风味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模式识别分析中,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对于不同来源的植物油均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指纹图能更好地反映不同类型传感器对植物油中挥发性物质响应信号的强弱.
    关键词:电子鼻;气味指纹分析技术;植物油;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指纹图;识别模式
  • 2450.酶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时含有少量功能性脂肪酸——松籽油酸(4.77%),且没有检测到反式脂肪酸;结构脂质的熔点为37.5℃,其固态脂肪含量在20、25、30℃和40℃时分别是40.28%、32.62%、22.06%、3.40%,并且其主要晶型是β’型.因此,酯交换反应得到的零反式脂肪酸油脂适合作为人造奶油的基料油.
    关键词:松籽油;棕榈油硬脂;酶催化酯交换;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
首页  上一页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