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1.气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润滑油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建立了高温气相色谱快速分析棕榈油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FAME)酯交换反应样品中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trimethylolpropane fatty acid trimester,TFATE)的方法.采用DB-1 ht型毛细管柱(15 m×250 μm×0.1 μm),柱温条件为:起始温度50℃,以50℃/min升至220℃,以30℃/min升至290℃,以40C/min升至330℃保留2 min,以30℃/min升至370℃保留3 min;载气为高纯氮气,进样口380℃,FID检测器400℃,分流比20:1,进样量为1μL.制备了TFATE的标准样品,并验证了标准样品的纯度,建立了TFATE的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范围0.5~ 20.0 mg/mL内峰面积与被测物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试验表明,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64%~ 98.06%之间,RSD在0.20%~ 0.45%之间,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关键词:生物润滑油;气相色谱;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毛细管柱
-
2442.不同炒制温度对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炒制温度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硫甙降解产物、杂环类物质与氧化挥发物,以3-丁烯腈、甲基氰、异硫氰酸烯丙酯、2,5-二甲基吡嗪、1,5-己二烯-3-醇、4-异硫氰基-1-丁烯为主;硫甙降解产物随炒制温度升高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低于120℃时较高;杂环类物质以吡嗪类物质为主,其相对含量在120℃时最高;氧化挥发物随炒制温度升高而增多,在150℃时相对含量最高;6种主要风味物质以炒制温度115℃时最多.因此,油菜籽炒制温度115℃时能产生最佳菜籽油风味.
关键词:菜籽毛油;炒制温度;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
-
2443.模拟废油脂合成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模拟废油脂为原料,研究了分别采用浓硫酸、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一步法生物柴油的合成,以及浓硫酸与氢氧化钠组合、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氢氧化钠组合的两步法生物柴油的合成.结果显示: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一步法反应效率高,且工艺简单.针对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一步法合成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上述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为:反应温度70℃,醇油摩尔比26.99∶1,反应时间7h,浓硫酸用量10%(占油质量);在最优条件下,甲酯收率达到75.3%.
关键词:一步法;两步法;生物柴油;响应面;one-step method;two-step method;biodiesel;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444.在不同营养水平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对肉鸡抗氧化功能、黏膜免疫及回肠菌群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采用2×2因素设计,研究在不同营养水平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内鸡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和肠黏膜抗氧化性能、肠黏膜IgG和SIgA及回肠菌群的影响,评价益生菌在宿主内的免疫效应及其机理.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320只,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饲喂以下4种日粮:(1)正对照组(NC):基础日粮;(2)负对照组(LC):低能低蛋白日粮,使基础日粮的代谢能降低320 kJ/kg,粗蛋白均降低0.85%;(3)试验1组(NP):基础日粮+0.01%益生菌;(4)试验2组(LP):低能低蛋白日粮+0.01%益生菌.结果表明,在不同营养水平下,益生菌能提高21d肉鸡的胸腺指数(P<0.01)、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但不影响42 d免疫器官指数(P>0.05),可显著提高肉鸡21 d血清和肠黏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P<0.05),降低肉鸡21 d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P<0.01),对21 d肠黏膜MDA含量也有降低趋势(P =0.057),能极显著提高42 d血清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 (P <0.01),显著降低42 d血清和肠黏膜MDA的含量(P<0.05);在不同营养水平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对肠黏膜IgG的含量有提高趋势(P =0.077),显著提高42 d肠黏膜IgG和SIgA含量(P<0.05),能显著降低21 d、42 d回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极显著提高21 d回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对42 d回肠乳酸杆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在不同营养水平下添加益生菌能促进肉鸡前期的免疫器官生长和发育,增强血液和肠黏膜的抗氧化功能,促进肠黏膜免疫球蛋白分泌,并能促进回肠乳酸杆菌增殖,抑制大肠杆菌增殖.
关键词:营养水平;益生菌;肉鸡;抗氧化功能;黏膜免疫;菌群
-
2445.油脂天然抗氧化剂微胶囊缓释动力学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麦芽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载体材料,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番茄红素、迷迭香为芯材的缓释微胶囊,采用HPLC法检测抗氧化剂体外释放量,根据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模型、Higuchi模型等3种模型分别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进行拟合,进而研究微胶囊的体外释放动力学,以期得到合适的动力学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零级拟合方程更能反映体外释放行为,微胶囊释放曲线与零级释放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为0.982 8.
关键词:抗氧化剂;微胶囊;缓释动力学
-
2446.共轭亚油酸功能油脂安全毒理学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对自制的共轭亚油酸(CLA)功能油脂进行了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小鼠无中毒及死亡症状;遗传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各剂量组的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多项指标测定结果均未发现受试物有明显毒性.CLA功能油脂是无毒、无遗传突变的可食用性油脂.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功能油脂;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30 d喂养试验;functional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oil;acute toxicity test;genetic toxicity test;thirty days feeding test
-
2447.粮情监控系统中传感器故障诊断和数据恢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粮情监控系统对粮食的安全储藏十分重要,然而,粮情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经过长期使用后往往会出现故障.针对粮情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故障,本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传感器故障诊断和数据恢复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测量数据进行建模,可将测量空间分为主成分子空间和残差子空间.利用平方预测误差检测传感器故障,利用传感器有效性指数辨识故障和寻找故障源,通过多次迭代和逐步逼近主成分子空间的方法实现数据恢复.最后,利用实际粮情监控系统的测量数据验证了传感器故障诊断和数据恢复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粮情监控系统;传感器故障;故障诊断;主成分分析;数据恢复;monitoring system for condition of stored-grain;sensor fault;fault diagnosis;PCA;data recovery
-
2448.不同方法提取蚕蛹油的GC-MS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两种方法从桑蚕蛹中提取得到蚕蛹油,研究不同方法下蚕蛹油的提取率,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蚕蛹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7.80%和24.01%,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两种方法提取蚕蛹油中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其中索氏提取法得到的蛹油脂肪酸组成为硬脂酸8.16%,软脂酸18.24%,油酸35.69%,亚油酸6.20%,亚麻酸26.93%,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0.18%;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蛹油脂肪酸组成为硬脂酸7.66%,软脂酸18.81%,油酸35.86%,亚油酸6.00%,亚麻酸28.03%,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1.15%.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的蛹油亚麻酸及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感官品质高于索氏提取法.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气相色谱-质谱;脂肪酸
-
2449.角鲨烯软胶囊提高缺氧耐受力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为研究角鲨烯软胶囊的保健功能,以角鲨烯油为原料,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推荐剂量的10倍、20倍、30倍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灌胃给予角鲨烯30 d,采用常压耐缺氧法、亚硝酸钠中毒致死法及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法分别记录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及急性脑缺血后喘气时间.结果表明,20倍、30倍剂量组常压缺氧时间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延长;在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条件下,3个剂量组均能延长喘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小鼠体重增长无影响.说明角鲨烯软胶囊作为保健食品具有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的作用.
关键词:角鲨烯;缺氧耐受力;功能试验
-
2450.特种植物油脂开发思路的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开发特种植物油脂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特种植物油脂的特殊性在于其含有更为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还在于它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高档食用油、营养补充剂、化妆品、药品及工业原料等方面.对利用区域优势开发特种植物油、开发营养调和油、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开发特种植物油脂、开发多种形式的深加工特种油脂这4个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拓展人们开发利用特种植物油脂的思路.
关键词:特种植物油脂;营养;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