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76 篇 当前为第 250 页 共 278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491.基于隔膜压榨技术的油脂过滤分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介绍了油脂过滤分提系统应用于棕榈油的干法分提工艺,其集成应用了可变滤室隔膜压榨系统、明流转暗流出油系统、热油洗涤系统、空气反吹系统、静电导引系统等先进技术,可以缩短油脂分提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液油收率,是油脂分提的新技术和新装备.
    关键词:油脂分提;压滤机;隔膜压榨;热油洗涤;静电导引;oil fractionation;filter press;membrane squeeze;hot oil washing;electrostatic guidance
  • 2492.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合成C22-三酸三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和马来酸二丁酯为原料,碘为催化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增塑剂C22-三酸三酯.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利用紫外光谱对合成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中不饱和脂肪酸酯含量高达74.376%,其中亚油酸甲酯含量为39.647%;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中的亚油酸甲酯与马来酸二丁酯反应合成C22-三酸三酯分两步进行:①亚油酸甲酯共轭化;②共轭亚油酸甲酯与马来酸二丁酯发生Diels-Alder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合成C22-三酸三酯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中亚油酸甲酯与马来酸二丁酯摩尔比1∶1,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8h,碘用量为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质量的0.7%;在最优条件下,C22-三酸三酯产率为89.9%.
    关键词: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C22-三酸三酯;Diels-Alder反应;共轭反应;waste oil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C22-triesters of tricarboxylic acid;Diels-Alder reaction;conjugation
  • 2493.花椒籽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脱脂花椒籽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花椒籽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并对制得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花椒籽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0%,料液比1:23,酶解温度42℃,酶解时间13 h,酶解pH 4.33,胰蛋白酶添加量0.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花椒籽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平均得率为9.19%,持水力为2.33 g/g,膨胀率为2.05 mL/g.
    关键词:花椒籽;可溶性膳食纤维;酶法提取;响应面分析
  • 2494.HPLC测定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前处理方法.利用70%丙酮水溶液超声辅助提取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采用HPLC测定其含量,系统考察了提取条件对游离棉酚含量测定的影响.优化后的前处理条件为:液料比26∶1,超声60 min,提取1次.在此条件下,测定结果稳定性佳(RSD=2.06%),重复性好(RSD=1.62%),加标回收率在97.89%~101.17%之间.该方法可用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棉籽粕;游离棉酚;前处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2495.醇法制备花生浓缩蛋白生产实践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低温脱脂花生粕为原料,结合醇法花生浓缩蛋白生产实践,介绍了醇法花生浓缩蛋白生产工艺及设备.醇法花生浓缩蛋白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花生粕浸出系统、稀糖浆蒸发系统、湿粕脱溶干燥系统及蒸气冷凝、尾气回收系统.关键设备主要有浸出器、螺旋挤压机以及真空脱溶干燥机等.
    关键词:低温脱脂花生粕;醇法;浓缩蛋白
  • 2496.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饲料中氟的不确定度评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饲料中氟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建立测定过程中各分量的数学模型,分析、识别了不确定度来源,其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溶液、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曲线、定容体积、试样称量、回收率、重复测定等因素.在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合成得到了测定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结果表明,重复测定、标准溶液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对总不确定度贡献率最大,是影响该方法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采用该方法测定饲料中氟含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氟;饲料;measurement uncertainty evaluation;ion selective electrode method;fluorine;feed
  • 2497.以葛根粉酶解物为壁材的粉末油脂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对以葛根粉酶解物为壁材的粉末油脂进行了感官评价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产品粉体洁白,有葛根粉的清香,颗粒细,流动性较好;产品水分为2.72%,包埋率达89.42%,溶解度为95.60%;复水乳液平均粒径为239.3 n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产品颗粒为表面光滑、内部空心的完整球形,其囊壁致密且有一定厚度,无裂纹和孔隙.差示扫描量热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热熔解温度高,常温下处于稳定的玻璃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Schaal加速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的氧化稳定性较好,在室温下的货架寿命可达16个月.
    关键词:葛根粉;粉末油脂;壁材;理化性质;稳定性;pueraria;oil powder;wall material;physicochemical property;stability
  • 2498.索氏提取法测定黏红酵母含油量的改进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研究分别用索氏提取的传统法和改进法测定了黏红酵母菌体含油量,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了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按照传统增重法测定废水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发酵黏红酵母菌体的含油量分别为16.2%和9.3%,而用改进后减重法测得其含油量分别为20.6%和15.3%;SPSS分析表明,传统索氏增重法计算平行试验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002 9和0.008 1,改进减重法计算平行试验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0008和0.0046.可见,传统增重法测定黏红酵母菌体含油量数据偏小,而利用改进后的减重法测定准确度较高,餐厨固体垃圾含油量的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改进后的减重法优于传统增重法.
    关键词:索氏提取;黏红酵母;含油量;SPSS分析
  • 2499.小麦麸皮结构层干法分离的初步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研究了干法分离麦麸结构层.首先对小麦麸皮进行微粉碎,通过粒径分析出麦麸粉体的粒径分散性最好的粉碎时间,利用旋振筛对此时的麦麸进行筛分,得到粒径不同的4种麦麸粉体,然后对各个麦麸粉体进行荧光定性和生化标示物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筛分后,外皮层和中间层集中在200目筛上物的麦麸中,约占78.9%,麦麸糊粉层的细胞壁主要集中在200目筛下物和325目筛上物中,比例达41.7%,而小颗粒的麦麸糊粉层细胞内容物则集中在325目筛下物.研究初步表明,通过微粉碎和筛分的方法可以对不同麦麸结构层进行富集,为麦麸的深加工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干法分离途径.
    关键词:麦麸;振动研磨;粒径;筛分;糊粉层
  • 2500.高灵敏度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牛磺酸含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盐酸浸提和离子交换法对饲料前处理,根据痕量牛磺酸在pH 11.0氨-氯化铵缓冲溶液中能抑制高锰酸钾氧化显色剂氨基黑10B的反应,使体系吸光度明显减小,建立了高灵敏度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牛磺酸的新方法.试验了酸度、高锰酸钾用量、氨基黑10B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还考察了共存物质对测定的干扰情况.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20 nm,体系褪色程度与牛磺酸质量浓度在0 ~ 1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袁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82×105L·mol-1·cm-1,检出限为3.5 μg/L.将该法用于饲料中牛磺酸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98%~ 1.29%,回收率为97.2%~102.7%.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完全满足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氨基黑10B;饲料;牛磺酸;spectrophotometry;amido black 10B;feed;taurine
首页  上一页  ...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