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0 篇 当前为第 250 页 共 281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49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加热顶空法鉴别地沟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用加热顶空法鉴别地沟油.实验结果表明,地沟油在波数2 880、2 940、2 966 cm-1处有区别于食用植物油的特征吸收峰.对于掺有地沟油的调和油,该方法可以检测到体积分数为5%的样品.由图谱检索与GC-MS分析,地沟油加热顶空条件下所测特征峰,是由饱和烷烃等物质产生的.该方法可用于地沟油的定性检测.
    关键词:地沟油;顶空;红外光谱;鉴别
  • 2492.有机相酶促粉末磷脂制备溶血磷脂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选用磷脂酶A1为工具酶,以响应面为数值分析方法,在正己烷有机相中进行了大豆粉末磷脂水解制备溶血磷脂研究.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底物浓度,加水量,pH对其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血磷脂制备优化条件为:反应时间12.1 h,反应温度45℃,加酶量3%,底物浓度20.8%,加水量23.8%,pH 6.该条件下验证得溶血磷脂酸值(KOH)为77.8 mg/g.所得产物中磷脂酰胆碱和1-酰基-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分别为15.51%和3.99%,且2-酰基-溶血磷脂酰胆碱相对含量为19.6%.
    关键词:磷脂;溶血磷脂;磷脂酶A1;酸值
  • 2493.不同等级橄榄油中挥发性特征成分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对不同等级橄榄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大量检测和比对,从色谱图上分辨出两种保留时间分别为15.71 min和19.98 min的特征成分,其含量与橄榄油等级密切相关.该研究工作首次确定了两种能反映橄榄油等级的挥发性特征成分,为开发全新的橄榄油等级鉴别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橄榄油;等级;特征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
  • 2494.中药油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检测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油脂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对样品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物进行检测.实验得到14种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检测的线性范围在0.05~5 mg/L之间,检出限在0.5~5 g/L之间,回收率在84.56%~104.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8%,方法快速、稳定.对10种中药油脂的检测结果显示,10种中药油脂中均检测到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存在,其中DBP、DEHP存在超标的情况.应对中药油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最高允许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
    关键词:中药油脂;气相-质谱联用;邻苯二甲酸酯类;检测
  • 2495.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都比较高,尤以普通油茶茶蒲含量最高(多糖含量> 317 mg/g提取物,黄酮含量>35 mg/g提取物,皂苷含量> 292 mg/g提取物,多酚含量>252 mg/g提取物).油茶蒲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 <112μg/mL)及较高总抗氧化能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油茶蒲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多酚及多糖类物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8种油茶蒲提取物酚类物质组成,结果显示没食子酸、3-O-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MEAG)、鞣花酸为主要特征化合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有望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运用于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中.
    关键词:油茶蒲提取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多酚类特征化合物
  • 2496.乙酸乙酯逆流萃取米糠蜡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米糠油加工所得副产物米糠蜡糊为原料,进行乙酸乙酯间歇式逆流萃取米糠蜡的研究.得到的最佳萃取条件为:溶剂比3:1,萃取温度75℃,萃取时间30 min,冷却温度20℃,冷却时间2h,逆流萃取3次.此工艺所得米糠蜡得率可达70%,纯度为99.0%,熔点76℃.
    关键词:米糠蜡;乙酸乙酯;逆流萃取
  • 249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14种食用植物油中的植物甾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油中4种植物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方法.选用超高惰性J DB-5MS UI毛细管色谱柱,50% KOH-乙醇为皂化剂,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20:1,程序升温,可在32 min内实现上述4种植物甾醇与其他不皂化组分的分离.豆甾醇、β-谷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检出限分别为4.41、6.09、3.10、8.62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2.运用该法对14种25个植物油样品中4种植物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油和菜籽油中植物甾醇总量最高,其次是芝麻油;不同种类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牌植物油中各植物甾醇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
    关键词:植物甾醇;植物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2498.磷脂酶C用于大豆油脱胶的工艺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用磷脂酶C对大豆毛油进行实验室模拟脱胶.研究了pH、反应温度、加水量、加酶量、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大豆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毛油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0 m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h,pH5.0,加水量2%,搅拌速度200 r/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脱胶大豆油磷含量为17.8 mg/kg,为大豆油酶法脱胶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磷脂酶C;脱胶;大豆毛油
  • 2499.铁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分离抗氧化活性核桃肽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采用铁离子螯合亲和层析方法分离出具有不同抗氧化活性的核桃肽,并探讨核桃肽的抗氧化活性与铁结合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核桃肽在酸性条件(pH 5.5)下与铁的结合能力最强,随着pH逐渐升高,结合能力下降.磷酸氢二钠对吸附到铁亲和层析柱上核桃肽的洗脱效果最好,通过阶段洗脱,得到铁结合能力逐渐增强的核桃肽组分(F1、F2和F3).对其总还原能力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发现其抗氧化能力为F3>F2>F1(P<0.05).结果表明,核桃肽的铁结合能力越强,其抗氧化活性越高.
    关键词:核桃肽;铁结合能力;抗氧化;铁离子螯合亲和层析
  • 2500.棕榈油甲酯制备生物润滑油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棕榈油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FAME)和三羟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TMP)为原料,经酯交换反应制备可用作生物润滑油基础油的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trimethylolpropane fatty acid tiester,TFATE).通过比较FAME的转化率和TFATE在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及真空度对反应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为三羟甲基丙烷钾(Trimethylolpropane mono potassium salt,TMP-K),催化剂添加量为TMP-K与TMP物质的量比0.02:1,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128℃,FAME与TMP物质的量比4∶1,反应压力为300 Pa,在此条件下,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为91.78%,反应混合物中TFATE质量分数为90.11%.经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后终产品TFATE质量分数为97.02%.
    关键词:生物润滑油;酯交换;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三酯
首页  上一页  ...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