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1.基于超弱发光技术的稻谷和小麦种子发芽率检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对贮藏0 ~ 24个月的稻谷和小麦种子颗粒及去种胚后的胚乳粉进行了超弱发光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稻谷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其超弱发光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单调下降的趋势,而去种胚后的胚乳粉的超弱发光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却没有发现显著的下降.这一结果表明,稻谷和小麦种子的超弱发光值随贮藏时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其发芽率(即种子活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贮藏期间稻谷和小麦的超弱发光值与其发芽率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贮藏期间稻谷和小麦的超弱发光值与其发芽率的关系存在差别,稻谷的超弱发光值与其发芽率的关系呈良好的非线性关系,而小麦的超弱发光值与其发芽率的关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获得的关系模型可很好地通过稻谷和小麦的超弱发光值来预测其贮藏期间的发芽率(R值分别为0.993和0.998).
关键词:超弱发光;稻谷;小麦;发芽率;检测
-
2462.马齿苋多糖对雏鸡生长性能、血液代谢激素和血脂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选用60只28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3只,试验Ⅰ、Ⅱ、Ⅲ组每天分别灌服0.5 mL质量浓度为2、20、40 mg/mL的马齿苋多糖(POP),连续给药7d,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35、42、49日龄,每重复各取1只鸡,测定生长性能、血脂及血清激素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马齿苋多糖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雏鸡日增重,降低耗料量和料重比,以试验Ⅱ组(20 mg/mL)饲料转化率最高;血清T3、IGF-1及GH浓度升高,T4呈现降低的趋势,GHRH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的POP试验组雏鸡血清TG、TC和LDL-C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HDL-C和HDL-C/TC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整个试验期来看,试验Ⅱ组降低雏鸡血清TG、TC和LDL-C含量及提高HDL-C的效果最好.说明,马齿苋多糖通过调控血液激素水平,提高雏鸡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效.
关键词:马齿苋多糖;生长性能;激素;血脂;雏鸡
-
2463.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研究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原料处理方式、选用酶的种类、酶解条件对游离油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固液比1∶4,酶解时间8h,酶添加量0.5%,酶解温度50℃,pH 5.0,之后,在5 000 r/min下离心30 min,并对乳状液进行加热破乳分离油相,破乳条件为沸水浴加热10 min,然后在6 000 r/min下离心10 min.在此条件下橡胶籽油的得率为89.3%.采用水酶法得到的橡胶籽油色泽浅黄透明,气味芬芳.
关键词:橡胶籽油;水酶法;游离油得率;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
-
2464.西瓜籽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西瓜籽为原料,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西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溶剂种类、微波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以及提取时间对西瓜籽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剂为正已烷,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00 W,提取温度80℃,料液比1∶12,提取时间21 min,此条件下西瓜籽油得率可达51.77%.西瓜籽油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尤以亚油酸质量分数最高,达62.30%.
关键词:西瓜籽油;微波提取;脂肪酸组成
-
2465.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在植物油识别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利用电子鼻对不同来源以及不同品牌的植物油进行检测,得到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信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判别因子分析法(DF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海藻油、亚麻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植物油在风味上有一定差别,而不同品牌的植物油(福临门葵花籽油和多力葵花籽油、纯度不同的海藻油)在风味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模式识别分析中,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对于不同来源的植物油均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指纹图能更好地反映不同类型传感器对植物油中挥发性物质响应信号的强弱.
关键词:电子鼻;气味指纹分析技术;植物油;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指纹图;识别模式
-
2466.酶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时含有少量功能性脂肪酸——松籽油酸(4.77%),且没有检测到反式脂肪酸;结构脂质的熔点为37.5℃,其固态脂肪含量在20、25、30℃和40℃时分别是40.28%、32.62%、22.06%、3.40%,并且其主要晶型是β’型.因此,酯交换反应得到的零反式脂肪酸油脂适合作为人造奶油的基料油.
关键词:松籽油;棕榈油硬脂;酶催化酯交换;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
-
2467.挤压组织化对小麦面筋蛋白结构影响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通过分析挤压组织化对小麦面筋蛋白的影响,探讨了小麦面筋蛋白挤压组织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挤压组织化使小麦面筋蛋白的亚基以二硫键和酰胺键的形式发生聚合.挤压过程中有大量的二硫键生成,维持小麦组织化蛋白(TWP)的主要化学作用力是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交互作用,其次是非共价键.挤压组织化并未完全破坏小麦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而是部分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折叠转化成了较稳定的β-转角.
关键词:小麦面筋蛋白;挤压组织化;蛋白质交联;二硫键;二级结构
-
2468.调质工艺条件对冷榨亚麻籽饼中水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冷榨亚麻籽油调质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以冷榨亚麻籽饼中水溶蛋白含量为响应值做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冷榨亚麻籽油调质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水分含量11%,调质时间105 min,调质温度60℃.在此条件下,亚麻籽饼中水溶蛋白含量为13.14%.
关键词:冷榨;调质;工艺条件;亚麻籽饼;水溶蛋白
-
2469.基于GC/MS的储藏粳稻谷挥发物质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样品的挥发物质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不同稻谷样品间挥发物质的差异,进而找出能够反应稻谷储藏品质的特征性挥发物.测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到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稻谷样品挥发物质117种,从中筛选出贡献较大的83种成分进行分析,其中烃类29种,醛类17种,酮类10种,醇类8种,酸酯类10种,杂环类9种.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储藏期间稻谷的酸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挥发物质下降明显,且温度越高下降程度越大;苯类挥发物质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有上升趋势,温度越高上升的越明显;杂环类挥发物质受储藏时间以及温度的影响较小.各类挥发物质受储藏条件影响大小顺序为酸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烃类>杂环类,同时得到评判稻谷品质的特征性挥发物质.
关键词:稻谷样品;储藏条件;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rice samples;storage conditions;volatile substance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2470.旋转流变仪在油脂研究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介绍了旋转流变仪的原理、测试夹具和常用流变学检测方法,并综述了自1996至今旋转流变仪在油脂黏度、油脂结晶、人造奶油、起酥油和巧克力中应用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旋转流变仪在油脂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旋转流变仪在油脂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旋转流变仪;油脂结晶;流变特性;人造奶油;巧克力;rotational rheometer;oils and fats crystallization;rheological property;margarine;choco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