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0 篇 当前为第 240 页 共 281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391.响应面优化pH法提取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采用pH法从豆渣中提取大豆多糖,在对豆渣醇洗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影响大豆多糖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优化.结果表明:pH法提取大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1、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118℃、pH 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豆多糖得率为(37.88±0.12)%.醇洗处理豆渣的提取工艺相对于未用乙醇处理的提取工艺可显著提高大豆多糖得率.
    关键词:豆渣;大豆多糖;pH;响应面;工艺优化;bean dregs;soybean polysaccharides;pH;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process optimization
  • 2392.不同壁材组合油茶籽油微胶囊的性能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研究了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壳聚糖、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配组合,采取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并以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效率及产率、微胶囊质量评价、微胶囊的形态和微胶囊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比较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为组合壁材的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冲调性和氧化稳定性,较高的微胶囊化效率及理想的颗粒形态和粒径,是适宜喷雾干燥制备油茶耔油微胶囊产品的理想壁材组合之一.
    关键词:油茶籽油;微胶囊;壁材;性能
  • 2393.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酶法酯交换制备牛油基塑性脂肪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在脂肪酶催化下,研究采用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以牛油/低芥酸菜籽油(质量比80∶20)作为反应底物,以酯交换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子,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酶法酯交换的最优条件为:脂肪酶Lipozyme RM IM添加量8.8%(以油质量计),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2.8h.在最优条件下,酯交换度为0.450.牛油/低芥酸菜籽油(质量比50∶50、60∶40、70∶30、80∶20、90∶10、100∶0)6种配比底物分别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经酯交换后油脂的塑性范围变宽,表现出作为烘焙型起酥油、人造奶油基料油使用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牛油;低芥酸菜籽油;酶法酯交换;塑性脂肪;beef tallow;low erucic acid rapeseed oil;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plastic fat
  • 2394.基于UVE-GA变量优选的山茶油可见/近红外光谱掺假鉴别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无信息变量消除-遗传算法(UVE-GA)变量选择方法对山茶油和掺杂低比例菜籽油(1%~10%)的山茶油进行鉴别分类,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UVE-GA是一种有效的波长变量选择方法,能简化分类模型和提高分类模型精度;UVE-GA-LDA分类模型适用于掺杂2%以上菜籽油的山茶油鉴别分类,其分类正确率为100%;对掺杂1%菜籽油的山茶油鉴别分类正确率有待提高,其分类正确率仅为50%.
    关键词:可见/近红外光谱;UVE-GA;掺假鉴别;山茶油;visible/near infrared;UVE-GA;adulteration discrimination;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 2395.火麻油脂肪酶水解条件的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优化火麻油酶水解条件为目的,Mucor javanicus脂肪酶作为实验用酶对火麻油进行水解研究,在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45℃条件下,通过响应面实验对反应体系的水油比、酶添加量、pH进行优化,得到反应最优条件为:水油比15∶1,酶添加量952 U/g,pH 6.62.在此条件下火麻油水解率为96.50%.
    关键词:火麻油;脂肪酶;水解条件;hemp seed oil;lipase;hydrolysis condition
  • 2396.油茶籽及油茶饼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通过从生产企业取样、实验室培养等方式研究探讨了油茶籽及油茶饼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初步分析,在目前油茶籽冬季收果,冬、春季节集中加工的情况下,油茶籽及油茶饼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几率较小.经过人工接种培养7、14 d和21 d,油茶饼中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分别为1.7、3.6 μg/kg和9.9 μg/kg,而油茶籽仁中AFB1的含量分别为2.6、1.8 μg/kg和低于检出限0.2 μg/kg,说明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油茶籽可以被黄曲霉所感染.这为高温季节油茶籽及油茶饼的安全贮存和生产安全提供了警示.
    关键词:油茶籽油;油茶籽;油茶饼;黄曲霉毒素
  • 2397.煎炸时间与煎炸温度对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研究了煎炸时间和煎炸温度对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煎炸温度的升高与煎炸时间的延长都能导致花生油中的中碳链脂肪酸、奇数碳链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同时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在煎炸温度为150、180、210℃下,煎炸32 h后,花生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未煎炸花生油中的15.41%增加至25.69%、28.71%、35.86%,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未煎炸花生油中的44.75%增加至51.60%、52.82%、50.6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从未煎炸花生油中的39.81%下降至18.90%、14.10%、9.81%,相对不饱和度分别从未煎炸花生油中的5.49下降至2.74、2.33、1.69.
    关键词:煎炸;花生油;中碳链脂肪酸;奇数碳链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Key words :frying;peanut oil;medium chain fatty acid;odd-number carbon chain fatty acid;TFA;relative unsaturation value
  • 2398.油脂加工企业油罐区仓储管理管控一体化模式的研究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近几年粮油行业发展迅速,在规划上更强调产业布局、规模效益、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在此背景下,管控一体化模式也逐渐应用在粮油行业中.针对油脂加工企业油罐区仓储设施管控一体化模式的发展趋势与工程应用实践,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系统模式实现了油罐区作业定量发放、精确计量的目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油罐区;仓储;管控;一体化
  • 2399.微波强化固体酸催化酯化反应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在微波辅助下采用固体酸H2SO4/C催化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微波加热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醇酸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常规加热,微波能有效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获得最优酯化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0%(占油酸质量),反应温度62.99℃,反应时间1.08 h,醇酸摩尔比7.90∶1.在最优条件下,验证实验的油酸甲酯收率达到80.89%.
    关键词:微波加热;固体酸H2SO4/C;酯化反应;响应面法;microwave heating;solid acid H2SO4/C;esterifica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400.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及亚麻酸甲酯含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利用HP-Innowax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以十九烷酸甲酯为内标,建立了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和亚麻酸甲酯含量的测定方法.分别对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进行重复性试验,脂肪酸甲酯精密度试验变异系数为0.08%~0.15%,亚麻酸甲酯精密度试验变异系数为0~0.62%.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测定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和亚麻酸甲酯含量.
    关键词:生物柴油;气相色谱;十九烷酸甲酯;内标法;biodiesel;gas chromatography;methyl nonadecylate;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首页  上一页  ...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