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76 篇 当前为第 242 页 共 278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411.6株沙漠绿藻的粗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对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分离得到的6株绿藻在同一培养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生长末期采收,冷冻干燥后,运用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粗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绿藻样品的粗脂含量为7.8% ~26.4%,其中小球藻属GTD8A1生物量最大,GTD7c-2粗脂含量最低,片球藻属生物量和粗脂含量都较高;6株绿藻均含有C16、C17和C18系脂肪酸,主要脂肪酸组成以C16∶0和C18∶3最为丰富,有4株绿藻的C18∶3含量超过40%(占脂肪酸总含量),除链带藻属外,其余5株绿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比例均超过50%.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绿藻;粗脂;脂肪酸
  • 2412.不同炒制温度对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炒制温度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菜籽毛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硫甙降解产物、杂环类物质与氧化挥发物,以3-丁烯腈、甲基氰、异硫氰酸烯丙酯、2,5-二甲基吡嗪、1,5-己二烯-3-醇、4-异硫氰基-1-丁烯为主;硫甙降解产物随炒制温度升高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低于120℃时较高;杂环类物质以吡嗪类物质为主,其相对含量在120℃时最高;氧化挥发物随炒制温度升高而增多,在150℃时相对含量最高;6种主要风味物质以炒制温度115℃时最多.因此,油菜籽炒制温度115℃时能产生最佳菜籽油风味.
    关键词:菜籽毛油;炒制温度;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
  • 2413.模拟废油脂合成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模拟废油脂为原料,研究了分别采用浓硫酸、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一步法生物柴油的合成,以及浓硫酸与氢氧化钠组合、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氢氧化钠组合的两步法生物柴油的合成.结果显示: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一步法反应效率高,且工艺简单.针对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一步法合成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上述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为:反应温度70℃,醇油摩尔比26.99∶1,反应时间7h,浓硫酸用量10%(占油质量);在最优条件下,甲酯收率达到75.3%.
    关键词:一步法;两步法;生物柴油;响应面;one-step method;two-step method;biodiesel;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414.离子交换树脂对大豆糖蜜上清液脱盐脱色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将001×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和D301-G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串联,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对大豆糖蜜上清液进行脱盐脱色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脱盐脱色条件为:001×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和D301-G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体积比为1:2,流速为2.6 BV/h,大豆糖蜜上清液体积分数30%,pH 7,处理温度室温.在此条件下,处理2.0 BV大豆糖蜜上清液,脱盐率为94.89%,脱色率为88.70%,大豆低聚糖含量提高20.80%;001×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采用1 mol/L的HCl解吸再生,D301-G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采用1 mol/L的NaOH解吸再生后,串联树脂柱可以重复使用9次.
    关键词:大豆糖蜜上清液;离子交换树脂;脱盐;脱色;再生
  • 2415.绿豆多糖制备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采用响应面法对绿豆仁中多糖碱液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分离纯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绿豆多糖(Alkali extraction mung bean polysaccharides,AEMP)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液浓度0.02 mol/L,液料比20∶1 mL/g,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h,最终AEMP得率9.70 mg GE/g DW.进一步采用DEAE-2纤维柱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绿豆多糖,得到一个中性组分AEMP-1和一个酸性组分AEMP-2.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AEMP及其纯化组分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良好清除效果,AEMP-2抗氧化活性最强,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71 mg/mL和1.03×10-1 mg/mL.表明绿豆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
    关键词:碱提绿豆多糖;制备;分离纯化;抗氧化特性
  • 2416.紫背天葵色素对酸豆奶发酵进程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大豆为主要原料,将紫背天葵提取色素添加到豆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等比混合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制酸豆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紫背天葵色素对酸豆奶发酵pH、乳酸菌数、酸豆奶品质及保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水质量比为1:10的豆奶中添加6%紫背天葵色素提取液,6%蔗糖和2%葡萄糖,85℃杀菌30 min后冷却至43℃,接种3%乳酸菌发酵6h,紫背天葵色素的添加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加速酸豆奶的发酵进程,缩短发酵时间,能改善产品的组织状态,提高产品的保藏性能.制得的酸豆奶色泽鲜红,组织细腻,凝固性好,滋味和气味优良,营养价值高.
    关键词:紫背天葵;色素浸提;豆奶;乳酸菌发酵
  • 2417.间接法测定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总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介绍了间接法测定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总量的基本原理,并对间接法中各步骤操作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包括内标、催化剂、盐析试剂、衍生化试剂以及GC-MS分析等,为今后我国建立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总量标准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食用油;3-氯丙醇酯;检测;间接法
  • 2418.MR-160棉籽剥绒加工工艺生产实践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通过生产实践,详细对MR-160棉籽剥绒加工工艺主要设备的作用及原理,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在棉籽剥绒加工过程中,采用以MR-160棉籽剥绒机为主机的棉籽剥绒工艺及成套设备工艺布局合理、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能达到理想的剥绒效果.
    关键词:MR-160棉籽剥绒机;剥绒工艺;成套设备
  • 2419.燕麦乳酶解加工工艺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应用微波预处理和两步酶解法生产燕麦乳,通过单因素和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工艺.得到的微波预处理条件是:料液比(质量比)1∶7、微波载物量33.3 W/g、时间3 min;液化条件为:中温淀粉酶用量0.1%、作用温度85℃、时间60 min;糖化条件为:复合糖化酶用量0.09%、作用时间70 min.该工艺下制得燕麦乳的总固形物含量达到10.03%,蛋白质含量1.37 g/100mL,还原糖含量3.09 g/100mL,相对黏度3.52,乳液颗粒中位径1.747 μm,产品黏度与甜度适中、口感爽滑,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燕麦乳;酶解;微波预处理;多指标评价
  • 2420.蝇蛆粉和L-肉碱对青鱼生长、免疫与抗氧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研究蝇蛆粉和L-肉碱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72.23 ±1.81)g的健康青鱼270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3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2组分别投喂添加25 g/kg蝇蛆粉或150 mg/kg L-肉碱的试验饲料.连续投喂60d后,测定鱼体生长指标、肌肉成分、血液和肝脏的生化指标,并统计青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1a)后的死亡率和相对保护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蝇蛆粉和L-肉碱组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血清总蛋白(TP)、溶菌酶(LSZ)、补体C3和C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饲料系数,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此外,蝇蛆粉组还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青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SOD和CAT的活性(P<0.05),而L-肉碱组的相应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一些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成活率、鱼体形体指标以及肌肉组成成分等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攻毒试验也表明,蝇蛆粉和L-肉碱组均降低青鱼的死亡率.因此,在饲料中添加蝇蛆粉25 g/kg或L-肉碱150mg/kg可促进青鱼的生长,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增强鱼体的抗病力.
    关键词:青鱼;蝇蛆粉;L-肉碱;生长;免疫;抗氧化
首页  上一页  ...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