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1.浅谈大豆压榨工艺过程中粉尘防爆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谷物粉尘是植物油脂加工厂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严重后果,主要阐述了大豆粉尘的爆炸机理、爆炸特点、爆炸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爆措施.
关键词:植物油脂加工厂;粉尘;防爆
-
2372.油酸单甘酯的二步法合成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报道了一种改进的油酸单甘酯的二步合成法.首先用酶法催化丙酮缩甘油与油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油酸丙酮缩甘油,然后将合成的油酸丙酮缩甘油在Amberlyst-15树脂的催化下断裂甘油保护基合成油酸单甘酯.考察了溶剂添加量、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油酸丙酮缩甘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条件为:油酸与丙酮缩甘油摩尔比1∶1,0.5 mL二氯甲烷,8%的Novozym 435脂肪酶(占底物的总质量),60℃下反应6h.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粗产物中含有91.7%的油酸丙酮缩甘油.粗产物油酸丙酮缩甘油进一步在Amberlyst-15树脂的催化下在甲醇中断裂甘油保护基得到油酸单甘酯,粗品油酸单甘酯经正己烷结晶、水洗纯化后,油酸单甘酯的含量从72.6%提高到95.8%.
关键词:油酸单甘酯;丙酮缩甘油;油酸;酶法合成;结晶;水洗;monoolein;1,2-acetonide glycerol;oleic acid;enzymatic synthesis;recrystallization;washing
-
2373.用BDI-GS体系评价食用植物油的营养健康效应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通过玉米低营养饲料喂养小鼠模型及已建立的食品BDI-GS新评价系统,对常见食用植物油(天然大豆油、调和油、葵花籽油及橄榄油)进行营养健康效应的评价.以玉米空白饲料喂养小鼠为对照,对比评价4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健康效应.测定计算实验小鼠9项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及其损益指数(BDI)、累计积分(GS)(包括质量BDI累计积分(GSw)及系数BDI累计积分(GSI))等指标,并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橄榄油的综合GSw及GSI值是4种食用植物油中最高的,分别为11.10和10.45;其次是葵花籽油,分别为9.73和10.04;天然大豆油与调和油综合GSw及GSI均较低.研究表明:橄榄油的综合营养健康效应最佳,与现代营养学的认知完全吻合;其次是葵花籽油也具有良好的营养健康效应;天然大豆油与调和油综合营养健康效应相对较差,但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效应.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营养健康;功效评价;BDI-GS系统;edible plant oil;nutrition and health;functional evaluation;BDI-GS system
-
2374.大豆蛋白水解度与大豆肽抗氧化力关系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通过研究酶解大豆蛋白的水解度与大豆肽的抗氧化力大小,探索大豆蛋白水解度与大豆肽抗氧化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组合蛋白酶所水解大豆蛋白的水解度大于其中任一种蛋白酶的水解度,小于两种蛋白酶的水解度之和;组合蛋白酶制备的大豆肽抗氧化力也大于其中任一种蛋白酶制备的大豆肽抗氧化力,小于两种蛋白酶制备的大豆肽抗氧化力之和;大豆肽抗氧化力的大小和大豆蛋白的水解度、单一蛋白酶及组合蛋白酶的种类有关,大豆肽抗氧化力有最佳水解度范围(18% ~ 19%),大豆蛋白水解度过大或过小时,大豆肽抗氧化力都会下降.
关键词:大豆蛋白;大豆肽;蛋白酶;抗氧化力;水解度;soybean protein;soybean peptide;protease;antioxidant ability;hydrolysis degree
-
2375.改性花生蛋白粉对面团特性及挂面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改性花生蛋白粉为主要辅料,研究改性花生蛋白粉对面团特性及挂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改性花生蛋白粉可有效改善面团的粉质、拉伸特性,使面团的吸水率和拉伸比例增大、面团的延伸度降低,适量添加可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面团的粉质指数和拉伸能量及拉伸阻力,并改善挂面的蒸煮品质和熟挂面的弹性及拉伸性能,增加挂面的韧性、降低挂面的折断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混合粉的粉质和拉伸特性,并通过测试分析生、熟挂面的品质等,最终确定改性花生蛋白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2%.
关键词:改性花生蛋白粉;面团特性;挂面
-
2376.猪油与棕榈硬脂酶法酯交换制备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的性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研究了以猪油和棕榈硬脂为原料经酶法酯交换制备的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的性质.相同质量的猪油和棕榈硬脂在反应温度60℃、固定化酶用量8%(以底物质量计)、反应时间1h的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对混合油酯交换前后的晶体形态、熔化性质、甘油三酯组成、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经酯交换后混合油结晶更加均匀细腻;混合油甘油三酯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不对称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混合油脂肪酸组成基本无变化,无反式脂肪酸生成;酪化性显著变好.
关键词:猪油;棕榈硬脂;酶法酯交换;晶体形态;熔化性质;甘油三酯;脂肪酸;lard;palm stearin;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crystal morphology;melting property;triglyceride;fatty acid
-
2377.主要地理气候因子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广西的南宁、岑溪、柳州、龙胜等10处采样点的岑溪软枝油茶种质为材料,研究了经度、纬度、海拔、年均温度、年均降雨量等地理气候因子对岑溪软枝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区域的岑溪软枝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除棕榈酸外,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但总体上,相关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对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影响较小,而对油酸和亚油酸的影响较大.其中,经度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明显,而纬度、海拔高度显著影响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增加,油酸含量增高,亚油酸含量则降低.年均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油酸含量的下降,年均降雨量的增加有利于油酸含量的积累,而低温或降雨量的增加则会导致亚油酸含量的降低.
关键词:地理气候因子;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geographical and climatic factors;oil-tea camellia seed oil;fatty acid composition;effect
-
2378.响应面优化pH法提取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采用pH法从豆渣中提取大豆多糖,在对豆渣醇洗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影响大豆多糖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优化.结果表明:pH法提取大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1、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118℃、pH 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豆多糖得率为(37.88±0.12)%.醇洗处理豆渣的提取工艺相对于未用乙醇处理的提取工艺可显著提高大豆多糖得率.
关键词:豆渣;大豆多糖;pH;响应面;工艺优化;bean dregs;soybean polysaccharides;pH;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process optimization
-
2379.不同壁材组合油茶籽油微胶囊的性能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研究了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壳聚糖、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配组合,采取喷雾干燥法制备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并以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效率及产率、微胶囊质量评价、微胶囊的形态和微胶囊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比较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为组合壁材的油茶籽油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冲调性和氧化稳定性,较高的微胶囊化效率及理想的颗粒形态和粒径,是适宜喷雾干燥制备油茶耔油微胶囊产品的理想壁材组合之一.
关键词:油茶籽油;微胶囊;壁材;性能
-
2380.活性白土吸附脱除鱼油中胆固醇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采用A、B、C、D、E、F、G7种活性白土吸附脱除精炼鱼油中的胆固醇,结果表明活性白土G脱除胆固醇效果最好.选择活性白土G为吸附剂,以胆固醇脱除率为指标,考察了吸附温度、活性白土用量和吸附时间对胆固醇脱除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脱除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条件下,吸附温度180℃,活性白土用量7%(油质量),吸附时间45 min.在最佳条件下,鱼油中胆固醇脱除率达72.89%.
关键词:鱼油;胆固醇;活性白土;吸附;工艺优化;fish oil;cholesterol;activated clay;adsorption;process optim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