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76 篇 当前为第 238 页 共 278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37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领域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在食用油脂品种鉴定.、掺假分析、理化指标、氧化产物、反式脂肪酸等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在油脂氧化过程监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随着FTIR相关硬件、软件的快速发展,FTIR快速、环保的优点将会得到更加有效和广泛的应用,逐步在油脂质量监控与加工生产领域替代传统方法.FTIR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用油脂;化学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
  • 2372.大豆粉末磷脂同时制备甘油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脂酰乙醇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研究了甲醇钠催化其醇解反应,同时制备含有甘油磷脂酰胆碱(GPC)和甘油磷脂酰乙醇胺(GPE)的混合物.通过探讨大豆粉末磷脂与无水甲醇料液比、催化剂甲醇钠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中GPC和GPE得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甲醇钠催化醇解大豆粉末磷脂的最佳反应条件:料液比1∶4,催化剂甲醇钠添加量5%(以大豆粉末磷脂质量计),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GPC得率为93.60%,GPE得率为88.69%.
    关键词:大豆粉末磷脂;甘油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乙醇胺;甲醇钠;醇解反应;powded soybean phospholipid;glycerylphosphorylcholine;glycerylphosphorylethanolamine;sodium methoxide;alcoholysis reaction
  • 2373.KF/MMT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酯交换反应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2-15]

    采用蒙脱土(MMT)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KF/MMT固体碱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酯交换反应中.通过XRD、FTIR、Hammett指示剂法、N2吸附-脱附、SEM等方法对KF/MMT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酯交换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的KF与载体蒙脱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催化剂表面存在Al-O-K活性中心;以KF/MMT为催化剂,在催化剂用量4%,醇油摩尔比12∶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5h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达到97.4%.
    关键词:KF/MMT固体碱;浸渍法;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KF/MMT solid base;impregnation method;biodiesel;transesterification
  • 2374.微波干燥对油菜籽品质及气味成分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利用不同的微波功率将菜籽干燥至安全水分8%,测定干燥后菜籽发芽势、发芽率、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并使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菜籽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高,干燥速率越大;高功率的微波对菜籽的生命力有显著的破坏作用;在110~1 480 W微波功率范围内,菜籽油的酸值变化在合理范围之内,过氧化值在1 170W功率干燥后呈显著上升趋势;微波功率的增加会导致硫甙分解有害产物的相对含量增加.菜籽的挥发性气体成分中含有硫甙分解生成物、烃类、醛类、酯类、醇类、杂环类、酮类等,其相对含量依次降低.
    关键词:油菜籽;微波干燥;品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2375.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蚕蛹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蚕蛹油,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对蚕蛹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蚕蛹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蚕蛹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分离温度50℃,分离压力10 MPa.在此条件下,蚕蛹油的提取率为19.2%.蚕蛹油中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7.66%,软脂酸18.81%等;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35.86%,亚油酸6.00%,α-亚麻酸28.03%,棕榈油酸1.26%等.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气相色谱-质谱;脂肪酸组成
  • 2376.黏红酵母产油脂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相结合,对黏红酵母产油脂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得到初步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蛋白胨、KH2PO4.经响应面优化发现,当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为73.40g/L,蛋白胨含量为1.06 g/L,KH2PO4含量为3.56 g/L时,油脂产量的理论预测值可达到3.49 g/L,比优化前提高了13%.气相分析其油脂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26.97%.然后又对高产菌株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在10 d时,生物量和油脂产量达到最高,此时达到发酵终点,生物量为47.98g/L(菌体湿重),油脂产量达到7.81 g/L.
    关键词:响应面分析;黏红酵母;培养基优化;酸热耦合超声波法;发酵特性
  • 2377.新型粉末油脂的制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壁材,椰子油和菜籽油为芯材,并加入聚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SC),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了新型粉末油脂的制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最佳配方,并确定了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90~100℃.在聚甘油酯用量0.3%(占壁材和芯材总质量),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4∶1,SC用量15%(占壁材和芯材总质量),固形物含量30%(壁材溶液),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3∶2,椰子油与菜籽油质量比7∶3的条件下,制得的粉末油脂表面含油率为1.19%,包埋效率为96.06%.该新型粉末油脂感官性状良好;复原乳状液的乳化程度高,乳化稳定性好;含有18.64%的油酸和4.16%的亚油酸,营养价值较高.
    关键词:喷雾干燥;乳化稳定性;表面含油率;粉末油脂;包埋效率
  • 2378.真空挤压膨化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本试验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挤压温度、螺杆转速、物料含水、模孔孔径和真空度5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总油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SAS9.2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提油率下的真空挤压膨化参数,结果表明:套筒温度为87℃、真空度为-0.067 MPa、模孔孔径为22 mm、螺杆转速为91 r/min、物料含水率为16%,总油提取率可达到93.87%,比传统的湿热预处理后酶解的总油提取率提高了约21%,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真空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以后的中试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响应曲面法;水酶法;大豆油;真空挤压膨化;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aqueous enzymatic;soybean oil;vacuum extrusion
  • 2379.基于微孔板比色法的微生物胞内油脂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对磷酸香草醛显色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建立了磷酸香草醛显色法快速检测微生物胞内油脂的方法,并探讨该方法在微生物油脂测定上的应用.经过实验确定最佳比色条件为:将油脂样品蒸干溶剂后加入2 mL 98%硫酸,于90℃水浴20 min,冷却至室温后添加3 mL 0.25 g/L香草醛磷酸溶液(34%的磷酸溶液配制),摇匀室温显色20 min,扣除非油脂成分干扰,在53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经验证该反应体系稳定性良好.在裂殖壶茵和隐甲藻两种产DHA油脂微生物中,通过称重法与磷酸香草醛显色法比较,进一步证实建立的方法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分析过程简便、快速,稳定性好,适合作为常规分析检测方法.
    关键词:单细胞油脂;磷酸香草醛反应;称重法;裂殖壶菌;隐甲藻;single-cell lipid;sulfo-phospho-vanillin reaction;macro-gravimetric method;Schizochytrium sp.;Crypthecodinium cohnii
  • 2380.提高油脂精炼效益的途径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1-15]

    全自动化系统在油脂精炼工艺中的应用可实现精细化操作,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新工艺如无水脱皂、二次捕集、酶法脱胶、纳米中和技术,尽最大可能捕集馏出物中的VE和富集脂肪酸,生产高附加值天然产品,减少废水排放是提高油脂精炼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油脂精炼;生产成本;无水脱皂;二次捕集;酶法脱胶;纳米中和
首页  上一页  ...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