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微孔草籽油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微孔草籽油的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3h,萃取温度49℃.在此条件下,微孔草籽油得率为39.53%,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采用GC/MS联用方法分析微孔草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39.76%),亚油酸(12.19%),亚麻酸(22.91%).微孔草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响应面法;超临界CO2;微孔草籽油;GC/MS分析
-
1952.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合成C22-三酸三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和马来酸二丁酯为原料,碘为催化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增塑剂C22-三酸三酯.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利用紫外光谱对合成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中不饱和脂肪酸酯含量高达74.376%,其中亚油酸甲酯含量为39.647%;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中的亚油酸甲酯与马来酸二丁酯反应合成C22-三酸三酯分两步进行:①亚油酸甲酯共轭化;②共轭亚油酸甲酯与马来酸二丁酯发生Diels-Alder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合成C22-三酸三酯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中亚油酸甲酯与马来酸二丁酯摩尔比1∶1,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8h,碘用量为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质量的0.7%;在最优条件下,C22-三酸三酯产率为89.9%.
关键词: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C22-三酸三酯;Diels-Alder反应;共轭反应;waste oil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C22-triesters of tricarboxylic acid;Diels-Alder reaction;conjugation
-
1953.喷射蒸煮处理对米糠蛋白功能特性及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喷射蒸煮(HTC)处理对天然米糠蛋白(RBP)与热稳定米糠蛋白(HRBP)提取的影响,并对蛋白的粒度、亚基组成、接枝度、功能性及体外消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HTC处理能显著提高RBP与HRBP的得率(分别从44.9%与14.8%增加到52.2%与44.5%),但对蛋白的纯度没有显著影响.HTC处理后RBP与HRBP的粒度分别从73.6nm与149.1nm降低到46.8nm与96.6nm,同时生成接枝度28.0%与9.4%的糖基化产物.SDS-PAGE电泳图谱表明,处理后的米糠蛋白生成高分子质量的蛋白聚集体与糖基化产物.HTC处理更有利于HRBP功能性与消化性的提高,且HRBP具有RBP类似的溶解度曲线、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与良好的乳化能力与消化能力,尽管该处理降低了天然米糠蛋白的消化性.
关键词:热稳定化米糠;天然米糠;米糠蛋白;喷射蒸煮;起泡特性;乳化特性;体外消化
-
1954.基于液相芯片的4种食用油的鉴别方法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根据植物叶绿体rbcL基因的序列比对情况,在保守区设计植物通用引物,并针对4种油料的变异区设计相应的特异探针,将探针与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进行偶联,偶联后的微球与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杂交,利用Bio-PlexTM 200的液相芯片平台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大豆、花生、橄榄和葵花籽4种常见食用油的液相芯片鉴别方法.该方法能同时特异性识别4种食用油,且灵敏度高.
关键词:液相芯片;食用油;鉴别
-
1955.发酵豆粕对肉鸭生产性能、肌肉成分、肉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选用体重(50.75±0.54)g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3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重复,每重复30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以及以2% FSBM替代基础日粮中豆粕的试验日粮(FSBM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豆粕( FSBM)使肉鸭后期和全期日采食量(ADFI)分别增加2.18%和1.46%,日增重(ADG)分别增加1.04%、1.65%和1.44%,F/G降低1.20%、1.29%和1.44%,其中前期料重比(F/G)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 =0.093);使肉鸭胸肌和腿肌粗蛋白(CP)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52%和1.90%,粗脂肪(EE)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17%和2.67%;腿肌pH值显著降低(P<0.05),胸肌24h和48 h滴水损失分别降低11.26%和8.21%;血氨(BUN)含量降低11.36%,血糖(GLU)含量增加1.96%,白球比(A/G)升高4.22%(P>0.05).说明FSBM对樱桃谷肉鸭的生产性能、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促进肌肉蛋白和脂肪的沉积.
关键词:发酵豆粕;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肌肉成分;肉品质;血清指标
-
1956.二系杂交小麦HMW-GS组合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 - GS)的组成及含量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0、BS210和BS366与17个恢复系配制的86个正反交组合为试材,研究二系杂交小麦正反交组合HMW - GS组成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揉混仪曲线的和面时间、八分钟带宽和衰弱角斜率等品质性状的关系.采用SDS - PAGE方法分析了杂交种的HMW - GS的组成,结果表明,正反交组合HMW-GS组成相同,在所有参试材料中普遍存在劣质亚基N和2+12,其频率分别是44.2%、67.4%,而优质亚基5+10所占比例仅为20.9%.HMW - GS对正交和反交组合的F1代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lu-D1位点对正反交品质性状的贡献最大;正交和反交组合的亚基及组合对大多数品质性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因此正交和反交组合间的品质性状不具有明显的母体效应;正交和反交的亚基及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其对小麦品质参数的影响力大小分别为:在Glu-A1位点,1/1>N/1> N/N;Glu-B1位点,7+8/7+8 >7+8/7+9≥7+9/7+9;Glu-D1 位点,对蛋白质含量、八分钟带宽的影响力为2+12/5+10>2+12/2+12 >2 +12/4+12,对SDS沉降值、和面时间和衰弱角斜率的影响力为2+12/5 +10>2+12/4+12>2+12/2+ 12;在所有参试的杂交组合中,组合1/1,7+8/7 +8,2 +12/5 +10的品质最好.
关键词:二系杂交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正交组合;反交组合
-
1957.生物柴油催化剂——SO42-/ZrO2-TiO2固体酸的制备及表征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ZrOCl2·8H2O和Ti(SO4)2为原料,以浓氨水为沉淀剂,以稀硫酸为浸渍剂,经高温焙烧制得SO42-/ZrO2-TiO2固体酸催化剂.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条件为:焙烧温度723 K,焙烧时间4h,n(Ti)/n(Zr)=6,浸渍液硫酸浓度1.50 mol/L.以优化工艺制备的SO42-/ZrO2-TiO2固体酸为催化剂,在n(醇)/n(油)=20,m(催化剂)/m(油)=0.03,反应温度423 K,反应时间5h,搅拌速率370 r/min的条件下,蓖麻油平均转化率可达98.5%.采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SEM技术对正交试验条件下制得的SO42-/ZrO2-TiO2固体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酸强度(H0)在0.8 ~6.8之间,催化剂活性随总酸量增加而增大;该固体酸催化剂骨架结构为TiO2锐钛矿型晶体且呈不规则微米块状结构.
关键词:氧化锆;氧化钛;硫酸;固体酸;生物柴油;zirconium oxide;titanium oxide;sulfuricacid;solid acid;biodiesel
-
1958.双螺杆挤压膨化大豆模头压力对粕残油率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响应曲面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挤压膨化工艺参数(物料含水率、套筒温度、轴头间隙、螺杆转速)对挤压机模头压力和粕残油率的影响规律.用SAS 9.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SPSS 17.0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模头压力与粕残油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工艺参数对模头压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轴头间隙、螺杆转速、物料含水率、套筒温度.对粕残油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轴头间隙、物料含水率、套筒温度、螺杆转速.模头压力越高物料被挤出的油脂量就越多,膨化物含油率也就越低,致使浸出粕的残油率越低.
关键词:大豆;双螺杆;挤压膨化;模头压力;残油率
-
1959.不同培养基对耶氏解脂酵母合成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了提高共轭亚油酸(CLA)在耶氏解脂酵母重组菌株中的产量,选择YEA、YPD、YP2D4、YNBDO2和YNBDL25种培养基,对其进行摇瓶发酵,分析其生长状态,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菌体中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充足的碳源和氮源是提高菌体生物量及重组蛋白表达量的前提;在培养基中添加脂肪酸显著提高了菌体中的总脂含量和t10,c12-CLA产量;在5种培养基中,YNBDL2是最适合t10,c12-CLA合成的培养基,其培养基中t10,c12-CLA产量为185.8 mg/L,是YPD培养基中t10,c12-CLA产量的13倍.
关键词:耶氏解脂酵母;t10,c12-CLA;产量;培养基;发酵
-
1960.樟树籽仁油合成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樟树籽仁油为原料,通过皂化、酰氯化,碱性条件下与谷氨酸钠反应生成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盐.研究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丙酮与水体积比以及谷氨酸钠与癸/月桂脂肪酰氯摩尔比对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合成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h,pH10~11,丙酮与水体积比2∶1,谷氨酸钠与癸/月桂脂肪酰氯摩尔比2∶1.在此条件下,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合成率为89.2%.经质谱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产物为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
关键词:樟树籽仁油;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