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低温脂肪酶酶促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菜籽油为原料,实验室自制脂肪酶为催化剂,对在低温条件下甲醇与菜籽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重点考察了醇油摩尔比、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水添加量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优化条件为:醇油摩尔比4∶1,酶添加量105 U/g,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12 h,水添加量为油质量的20%.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脂肪酸甲酯转化率可达97%左右.
关键词:菜籽油;低温脂肪酶;酯交换;生物柴油
-
1982.基于改进的GM(2,1)模型的粮仓温湿度预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建立粮仓温湿度的预测模型,对实现粮食的安全储备有着积极意义.但粮仓温湿度数据的贫乏性和其随季节变化的波动性,一直是困扰粮仓温湿度建模的难题,这也使粮仓的温湿度控制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利用灰模型贫数据建模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改进的GM(2,1)模型对粮仓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的方法,得到粮仓的温湿度预测模型,实现对粮仓温湿度变化趋势的预测和预警.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值有较高的精度,因此,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改进的GM(2,1)模型;温湿度预测;预警;粮食储备安全
-
1983.粮油食品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因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备受重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为粮油食品储藏加工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首先对低场核磁技术及原理进行简介,然后从以下3个方面综述该技术在粮油食品中质量安全检测上的研究进展: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粮油食品物化特性和感官指标的检测应用技术及国内国际标准测定方法;加工储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监测研究;油脂掺假检测及食品内部成像专题等,最后指出了该技术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在粮油食品检测方向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低场核磁共振;粮油食品;无损检测;质量;安全;综述;LF-NMR;grain and oil food;non-destructive detection;quality;safety;review
-
1984.响应面法优化白木通籽油微胶囊的制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优化白木通籽油微胶囊工艺条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根据乳化剂用量、芯材含量、白木通果胶用量、β-环糊精用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实验结果所得回归方程进行数学分析,得到最优工艺配方为:乳化剂用量2.98%,芯材含量24.33%,白木通果胶用量0.88%,β-环糊精用量10.99%.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白木通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微胶囊化效率理论预测值为90.45%,验证值为90.18%.
关键词:白木通籽油;响应面法;微胶囊
-
1985.K2CO3/Al2O3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K2CO3/Al2O3催化餐饮废油和甲醇进行酸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得到生物柴油合成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餐饮废油质量的5%,醇油摩尔比15∶1,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65℃.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86.7%.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生物柴油产率仍在75%以上.制得的生物柴油性质与0号矿物柴油接近,完全达到美国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生物柴油;K2CO3/Al2O3;餐饮废油;酯交换;产率;biodiesel;K2CO3/Al2O3;waste cooking oil;transesterification;yield
-
1986.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体外消化及益生元活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菊糖与低聚果糖为对照,研究了锥栗直链淀粉与己酸、葵酸、硬脂酸复合物的抗消化作用及益生元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锥栗直链淀粉及其脂肪酸复合物对人工胃液与小肠液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抗消化作用最强的是分别在60℃和90℃结晶温度下制备的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CASC60和CASC90);以两歧双歧杆菌与德氏乳杆菌两株典型的益生菌为研究对象,CASC60和CASC90均表现了良好的益生元活性.因此,CASC60和CASC90具有作为新型益生元开发的潜力.
关键词:锥栗直链淀粉;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体外消化;益生元活性
-
1987.冷榨芝麻饼混合溶剂萃取生产浓缩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脱皮冷榨芝麻饼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萃取生产芝麻浓缩蛋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比(正己烷与乙醇体积比)3∶7,乙醇体积分数60%,浸提时间80 min,浸提温度45℃,料液比1∶9,萃取4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73.79%,残油率0.51%,NSI值3.61%.
关键词:冷榨芝麻饼;混合溶剂;萃取;浓缩蛋白;工艺条件
-
1988.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4个糯玉米品种(垦粘1号,苏玉糯2号,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对其籽粒产量与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在5月15日播种时受飞虱危害不能正常成熟,能正常成熟时籽粒产量均在4月15日播种时最低,垦粘1号和苏玉糯2号在6月15日播种时最高,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则在7月15日播种时最高.播期对淀粉热力学特征值的影响远高于品种间差异(回生值除外).总体上,回生值受播期影响较小,热焓值和峰值指数以3月15日播种时最高,6月15日播种时最低,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以4月15日播种时最高,7月15日播种时最低,糊化范围4月15日播种时最低,6月15日播种时最高.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和淀粉热力学特征值对播期的响应有显著基因型差异.碘结合力播期处理的变化趋势与转变温度3个指标相似.相关分析表明,碘结合力与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和峰值指数显著正相关,与糊化范围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糯玉米;播期;籽粒产量;热力学特性;碘结合力
-
1989.茶籽蛋白的营养价值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FAO/WH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为标准模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和模糊识别法对茶籽蛋白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茶籽蛋白含有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必需氨基酸占全部氨基酸的25.98%,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20.36,贴近度为0.767;色氨酸含量丰富,为标准模式的2.27倍.因此,茶籽蛋白可作为一种色氨酸营养强化剂应用到食品中.
关键词:茶籽蛋白;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法;模糊识别法
-
1990.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针对食用植物油中存在多环芳烃污染和危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随机采集的75份食用植物油样本进行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检测,以终生致癌风险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75份食用植物油样本中普遍存在PAHs污染,萘的污染程度最高,检出率为89.3%,平均含量为13.67 μg/kg;苊烯污染程度最小,未检出;食用植物油中轻质PAHs污染程度远高于重质PAHs;4类食用植物油中总轻质PAHs与16种优控PAHs总污染水平顺序均为: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调和油;总重质PAHs的污染水平顺序为: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食用植物油中PAHs污染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其风险顺序为:花生油>大豆油>调和油>玉米油.建议强化食用植物油中PAHs的控制和监管,修订相关标准,规定PAHs的最高限量值,确保食用植物油PAHs污染处在较低水平及其潜在危害处在可忽略水平.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多环芳烃;健康风险评价;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