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0 篇 当前为第 199 页 共 281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981.蒸炒锅设计的改进方案及强度计算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蒸炒锅是植物油厂将轧坯后所得的生坯料加热(蒸坯)、干燥(炒坯)成为熟坯的主要设备.针对蒸炒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了对其料位控制门、底夹层等部位进行的改进设计,并结合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要求,对蒸缸筒体、边夹套、上下底板厚度及支撑杆结构进行了强度计算,并进行水压试验及开孔补强测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蒸炒锅结构参数满足国标要求.
    关键词:蒸炒锅;蒸缸;筒体;底板;边夹套;强度计算
  • 1982.双氧水氧化糯玉米淀粉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铜为催化剂,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双氧水用量、硫酸铜用量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以红外光谱表征氧化糯玉米淀粉.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双氧水用量、硫酸铜用量对糯玉米淀粉氧化均有影响.当硫酸铜用量小于0.082%时,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随着硫酸铜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糯玉米淀粉经双氧水氧化后,其糊液透明度增加,凝沉性减弱.
    关键词:糯玉米淀粉;氧化;羧基含量;双氧水
  • 1983.山西育成小麦品种Wxay蛋白缺失体的筛选与鉴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Wx蛋白即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由Wx-A1、Wx-B1和Wx-D1三个亚基组成,其中任意一个亚基的缺失都影响着小麦籽粒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了解山西育成小麦品种Wx蛋白缺失类型,用SDS-PAGE和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在蛋白质和DNA水平上对175份山西育成的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份Wx-A1亚基缺失材料临优2018,6份Wx-B1亚基缺失材料——临汾98-1017、晋麦54、晋农76、长6154、太麦703和太麦8003,没有发现缺失Wx-D1亚基、同时缺失两个亚基和三个亚基全缺失的材料.
    关键词:小麦;Wxay蛋白;SDS-PAGE;分子标记
  • 1984.利用显色法快速筛选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突变体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杭州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保存的野生和栽培大豆资源为研究材料,利用显色法对大豆脂肪氧化酶自然缺失突变体进行筛选.从348份种质中发现同时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1和Lox2的野生大豆种质1份ZYD04511,同时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2和Lox3野生大豆种质1份ZYD04452,以及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Lox2或其含量极低的栽培大豆种质5份:ZDD06271、ZDD06044、ZDD13834、ZDD06245和VP35.试验结果同时表明显色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突变体筛选方法.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化酶;突变体;显色法
  • 1985.管道反应器中制备环氧大豆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在管道反应器中采用连续化工艺方法,以大豆油、85%甲酸和70%双氧水为原料,经环氧化制得环氧大豆油.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m(大豆油)∶m(70%双氧水)∶m(85%甲酸)=1∶0.55∶0.085,反应时间15min,反应温度90℃,反应器内压力0.75 ~0.85 M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环氧值最高达6.5%.与釜式反应器方法相比,此方法反应时间大幅缩短,产品环氧值提高.
    关键词:管道反应器;环氧大豆油;环氧化;pipeline reactor;epoxidized soybean oil;epoxidation
  • 1986.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混合菌固态发酵脱除茶籽粕中茶皂素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荼籽粕为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混合菌进行固态发酵,研究适宜的发酵条件对脱皂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选取接种量、水分含量以及发酵时间为自变量,脱皂率为响应值分析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脱皂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最终确定茶籽粕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2.5%,水分含量52%,发酵时间3.9d.在此条件下,脱皂率达(93.28±0.34)%,实际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能很好地吻合.
    关键词:茶籽粕;混合菌发酵;茶皂素;响应面分析法
  • 1987.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乳状液的破乳方法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阐述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的主要破乳方法,重点对国内外在物理破乳、化学破乳和酶法破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论述和比较了各类破乳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展望了其工业化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酶法;乳状液;破乳;研究进展
  • 1988.LipozymeRMIM催化棕榈油与甲醇醇解过程中酰基转移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下1,3-位专一性酶Lipozyme RM IM催化棕榈油与甲醇醇解过程中酰基转移的情况,包括1,2-甘二酯酰基转移后形成1,3-甘二酯和2-单甘酯酰基转移后形成1(3)-单甘酯,探讨了反应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加酶量对酰基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摩尔比小于3:1时,酰基转移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温度在50~ 60℃之间,酰基转移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加酶量从4%增加到8%时,酰基转移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Lipozyme RM IM;醇解;酰基转移
  • 1989.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丁酸环己酯的制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选取反应时间、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和带水剂用量4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运用响应面法对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丁酸环己酯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1-甲基-3-(丙基-3-磺酸基)咪唑硫酸氢盐([HSO3 - pmim] HSO4)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以该催化剂合成丁酸环己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6h,n(丁酸)∶n(环己醇)=1∶1.7,离子液体剂量4.8%,带水剂用量9.8mL,在该条件下,丁酸环己酯的酯化率为97.2%,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离子液体[HSO3 - pmim] HSO4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基本未降低.
    关键词:离子液体;响应面法;丁酸丁酯;酯化反应
  • 1990.橄榄油掺假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橄榄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因其价格昂贵,掺假现象屡屡发生.综述了橄榄油的掺假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波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电子鼻、基因检测、DNA条形码技术在橄榄油掺假鉴别中的应用,并对橄榄油掺假检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橄榄油;鉴别;色谱法;波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电子鼻;基因检测;DNA条形码
首页  上一页  ...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