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1.调质对饲料中酶制剂活力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从饲料在调质过程中的调质参数、酶制剂种类和酶制剂的加入形式对酶活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调质过程中,酶活的损失随着温度、水分和时间的增加而加剧,而且,时间与酶活损失呈线性关系.调质参数对蛋白酶影响大于淀粉酶的影响.调质温度为60~90℃,蛋白酶损失率为1.8%~18.0%、淀粉酶损失率为0%~3.8%;当水分质量分数从15%增加至18%,蛋白酶活力损失率从7.3%增至18.0%,而淀粉酶活力损失率从0.5%增至6.1%;调质240 s后,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分别损失5.2%、26.1%;②在相同调质条件下,复合酶中蛋白酶损失率比单体蛋白酶要小;③在调质过程中,添加的酶制剂粉碎越细,损失率就越大,耐热性也越差.
关键词:饲料;酶制剂;调质;酶活
-
1912.过氧甲酸法制备环氧棉籽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硫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供氧剂,甲酸为受氧剂,对棉籽油环氧化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双氧水用量和甲酸用量对环氧棉籽油环氧值的影响,通过设计L25(56)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100 g棉籽油中加入67 g双氧水-硫酸(双氧水与硫酸质量比为200∶1)、13 g甲酸,在60℃恒温搅拌下反应6h.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的环氧值达到5.68%,碘值(1)5.47 g/100 g,酸值(KOH)0.57 mg/g.
关键词:过氧甲酸;环氧棉籽油;环氧值
-
1913.菜籽粕替代鱼粉对银鲫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评估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中菜籽粕替代鱼粉对银鲫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用菜籽粕替代饲料中0%(对照组)、25%、50%、75%的鱼粉,利用挤压膨化技术和环模制粒技术加工成4种膨化饲料和4种硬颗粒饲料,对银鲫进行为期50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菜籽粕替代鱼粉饲喂银鲫后的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相同饲料配方,饲喂膨化饲料的银鲫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优于饲喂硬颗粒饲料的银鲫.研究结果表明,菜籽粕替代银鲫饲料中适量的鱼粉是可行的,膨化饲料饲喂银鲫的效果优于硬颗粒饲料,利用膨化加工工艺可以显著提高银鲫饲料中菜籽粕对鱼粉替代量.
关键词:菜籽粕;银鲫;膨化;表观消化率;rapeseed meal;carassius auratus;extrude;apparent digestibility
-
1914.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柴油产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准确测定生物柴油的成分及产率,以十三酸甲酯为内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大豆油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方法.采用FID检测器,程序升温140~240℃,检测生物柴油得到各脂肪酸甲酯含量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4% ~103.20%,相对标准偏差为0.16%~1.48%,该方法简明精确.通过测定生物柴油样品中各脂肪酸甲酯的含量,与完全酯化生物柴油样品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生物柴油的产率.
关键词: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法;十三酸甲酯
-
1915.提高油脂精炼效益的途径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全自动化系统在油脂精炼工艺中的应用可实现精细化操作,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新工艺如无水脱皂、二次捕集、酶法脱胶、纳米中和技术,尽最大可能捕集馏出物中的VE和富集脂肪酸,生产高附加值天然产品,减少废水排放是提高油脂精炼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油脂精炼;生产成本;无水脱皂;二次捕集;酶法脱胶;纳米中和
-
1916.脱脂麦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小麦胚芽是面粉生产工艺的副产品,脱脂后的小麦胚芽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极具开发潜质.对脱脂麦胚及其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脱脂麦胚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脱脂麦胚;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
1917.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高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建立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食用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样品用正己烷溶解,过SPE净化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在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10~10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0%~110.1%,相对标准偏差为2.68%~11.83%,检出限为10~15 μg/L.
关键词: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邻苯二甲酸酯;食用油;增塑剂
-
1918.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菜籽多糖酸法提取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菜籽多糖的酸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酸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Box - Behnken中心组合研究,并运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以上4个主要因素对酸提菜籽多糖得率影响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酸法提取菜籽多糖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各提取因素对酸提菜籽多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酸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所得最佳提取条件为:酸浓度0.28 mol/L、料液比43.05 mL/g、提取时间5h和提取温度71.9℃,在此条件下预期的多糖得率是4.07%,实际得率为4.01%.
关键词:菜籽多糖;酸法提取;响应面分析;工艺优化
-
1919.沙棘籽粕蛋白的功能性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沙棘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沙棘籽粕蛋白,并对其溶解性、水合能力、吸油能力、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等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籽粕蛋白的功能性质受pH、温度、盐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大,在等电点pH 5.0附近时功能性质数据均最低.
关键词:沙棘籽粕;蛋白质;功能性质
-
1920.基于电子鼻的水稻品种鉴别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实现水稻品种的快速鉴别,避免水稻品种混杂,利用电子鼻对来自同一产地不同水稻品种进行测试,获取有效信息.对获取的信息提取平均微分值和面积斜率比两种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Fisher判别分析及BP神经网络3种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水稻品种的判别,并对3种识别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水稻品种可以被区分开来,但BP神经网络分类效果最好,Fisher判别分析效果次之,PCA分类效果最差.因此,结合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及模式识别方法,有可能实现一种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对不同水稻品种鉴别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电子鼻;水稻;品种鉴定;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