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1.旋转流变仪在油脂研究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介绍了旋转流变仪的原理、测试夹具和常用流变学检测方法,并综述了自1996至今旋转流变仪在油脂黏度、油脂结晶、人造奶油、起酥油和巧克力中应用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旋转流变仪在油脂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旋转流变仪在油脂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旋转流变仪;油脂结晶;流变特性;人造奶油;巧克力;rotational rheometer;oils and fats crystallization;rheological property;margarine;chocolate
-
1892.α-桐酸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α-桐酸是共轭十八碳三烯酸的一种异构体,是天然存在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桐油和苦瓜籽油中.α-桐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癌(细胞毒性)、抗致癌(抑制癌症形成)和改变脂代谢等效应.对α-桐酸的化学结构、制备、表征、吸收代谢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α-桐酸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α-桐酸;吸收代谢;药理作用;安全性
-
1893.冷榨文冠果种仁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采用冷榨法制备文冠果种仁油,通过试验考察了冷榨文冠果种仁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显示文冠果种仁油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对DPPH自由基(DPPH·)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且还原能力超过BHT、TBHQ,在较高浓度下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明文冠果种仁油具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望开发功能油脂产品.
关键词:冷榨;文冠果;种仁油;体外抗氧化
-
1894.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磷脂红外快速检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本试验介绍一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快速检测植物油中磷脂含量的方法.采集了400 ~4 000 cm-1波数范围内的磷脂红外光谱,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磷脂含量在200~ 20 000 mg/kg的植物油样品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NV的预处理方法,在970~1 320 cm-1波数范围内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其相关系数(R2)达到0.997 9,校正均方差(RMSEC)和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316,386.同传统的钼蓝比色法相比,FTIR/PLS法测得的磷脂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2%~3.52%,平均相对偏差为2.36%,均优于钼蓝比色法的结果,两者平均相对误差为0.75%,说明FTIR/PLS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实现植物油中磷脂的快速检测,并有简单、高效的优点.
关键词:磷脂;植物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快速检测;phospholipids;vegetable oils;fourier transform-mid infrared spectroscopy;partial least-square regression;rapid test
-
1895.八倍体小偃麦营养品质及主要品质特性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分析了5个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2、中3、中4、中5和高蛋白优质小麦品种晋麦67的营养品质与几个主要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均显著高于对照晋麦67,并且其加工品质较好,例如中2面团稳定时间达到17.2 min时,面包评分达90.5分,可制作优质面包,克服了营养品质提高,加工品质下降的矛盾.中1和中2具有1,7+8,5+10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中3、中4、中5具有2*,7+9,5+10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关键词:八倍体小偃麦;营养品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加工品质;octoploid trititrigia;nutritional quality;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
1896.裂殖壶菌单细胞油脂的组分特性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获得完整的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油脂组分信息,以其单细胞油脂组分为研究对象,对裂殖壶菌单细胞油脂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裂殖壶菌单细胞油脂占细胞干重的63.32%;单细胞油脂由87.864%的中性脂和11.322%的极性脂组成;单细胞油脂中DHA含量为41.45%;单细胞油脂中胆固醇、角鲨烯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40.93、19.99 mg/g和34.91 μg/g.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单细胞油脂的不皂化物中含有胆固醇、麦角固醇、豆甾醇、β-谷甾醇、环阿屯醇和角鲨烯.
关键词:DHA;裂殖壶菌;单细胞油脂;不皂化物;胆固醇;DHA;Schizochytrium sp.;single cell lipid;unsaponifiable matter;cholesterol
-
1897.豌豆发酵液中抗褐变成分的初步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豌豆发酵液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的抑制效果.通过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对发酵液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考察了不同温度和pH对豌豆发酵液抗褐变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有效成分的分子质量大小和分子极性大小作了预估.结果表明,豌豆发酵液对马铃薯PPO的抑制效果显著,浓度为90mg/mL时,对马铃薯PPO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豌豆发酵液的成分主要有肽类、有机酸、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其中的抗褐变成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分子质量小于1000u,为极性较大的物质.
关键词:豌豆发酵液;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抗褐变成分;pea fermentation broth;potato;polyphenol oxidase (PPO);anti-browning ingredients
-
1898.蔗糖酯对超级棕榈液油储藏过程中耐寒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改善油脂储藏过程中的耐寒性,利用添加不同类型且不同量的蔗糖酯对超级棕榈液油在20℃储藏过程中其耐寒性的变化进行研究.耐寒性以样品在20℃储藏过程中的5℃冷冻试验时间、透明度和20℃储藏黏度的变化进行评判.结果表明:长碳链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型蔗糖酯显著缩短了超级棕榈液油的5℃冷冻试验时间,长碳链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型蔗糖酯可明显延长超级棕榈液油的5℃冷冻试验时间(P<0.05),而中碳链脂肪酸月桂酸型蔗糖酯和混合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型蔗糖酯也可延长超级棕榈液油的5℃冷冻试验时间,但其同时引起储藏过程中超级棕榈液油透明度的明显下降(P<0.05);不同类型蔗糖酯对超级棕榈液油20℃恒温储藏过程中的黏度无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蔗糖酯;超级棕榈液油;储藏;耐寒性;sucrose ester;super palm olein;storage;cold tolerance
-
1899.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红外光谱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建立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表征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方法.在红外图谱中可以看出,β-谷甾醇的羟基伸缩振动峰明显向低波数移动,并导致谱带变宽,γ-谷维素的羰基吸收峰也出现向低波数位移,说明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之间产生了分子间的氢键效应.当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为2∶3时氢键效应最强,并且质构和锥入度分析表明其硬度也最大.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的油脂样品在偏振 光显微镜下呈现四瓣形的自组装新晶体.
关键词:β-谷甾醇;γ-谷维素;红外光谱;氢键;晶体;偏光显微镜;β-sitosterol;γ-oryzanol;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hydrogen bonds crystal;polar light microscopy
-
1900.豆粕中残余脂质的提取与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豆粕中含有部分正己烷未能去除的残余脂质,采用体积比为2∶1的氯仿-甲醇溶液及水饱和正丁醇从豆粕中提取残余脂质,并对残余脂质成分进行了分析.传统的氯仿-甲醇溶液法可以将豆粕中大部分脂质提取出来,而与蛋白结合能力较强的极性脂需要进一步通过强极性的水饱和正丁醇提取.研究结果显示,豆粕中总脂质含量为2.10%,其中中性脂占25.24%,极性脂占74.76%,中性脂主要包括甘油三酯、FFA、甘油二酯;极性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酸(PA).
关键词:豆粕;残余脂质;氯仿-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