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0 篇 当前为第 201 页 共 281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001.冷榨芝麻饼混合溶剂萃取生产浓缩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脱皮冷榨芝麻饼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萃取生产芝麻浓缩蛋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比(正己烷与乙醇体积比)3∶7,乙醇体积分数60%,浸提时间80 min,浸提温度45℃,料液比1∶9,萃取4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73.79%,残油率0.51%,NSI值3.61%.
    关键词:冷榨芝麻饼;混合溶剂;萃取;浓缩蛋白;工艺条件
  • 2002.茶籽蛋白的营养价值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FAO/WH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为标准模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和模糊识别法对茶籽蛋白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茶籽蛋白含有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必需氨基酸占全部氨基酸的25.98%,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20.36,贴近度为0.767;色氨酸含量丰富,为标准模式的2.27倍.因此,茶籽蛋白可作为一种色氨酸营养强化剂应用到食品中.
    关键词:茶籽蛋白;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法;模糊识别法
  • 2003.全脂大豆挤压膨化调质工艺的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调质是全脂大豆挤压膨化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工序,调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膨化效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选取蒸汽压力、喂料速度、原料粒度作为实验因素,以大豆脲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作为考察指标,经过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的调质工艺条件为:蒸汽压力0.28 MPa,喂料速度22 r/min,原料粒度2.0mm.在此条件下,大豆脲酶活性为1.03 U/g,蛋白质溶解度为82.72%,调质时间为27 s,调质温度为94℃.
    关键词:全脂大豆;调质;响应面;脲酶活性;蛋白质溶解度
  • 2004.米发糕的双菌发酵剂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早籼米为原料,利用酵母茵和乳酸茵复配制成米发糕的专用发酵剂,研究两种茵的培养及比例对米发糕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对酵母茵进行培养和增茵;采用麦芽浸汁粉培养基对乳杆菌进行培养和增茵;将茵悬液按数量比为酵母菌∶乳酸菌=107∶107进行混合后浓缩至6.5%,加入8.5%米粉,0.3%白糖和0.15%单甘酯,混匀于32℃下热风干燥至含水量为13%.发酵剂贮藏一段时间后制作的米发糕品质略有下降.
    关键词:米发糕;酵母菌;乳酸菌;发酵剂
  • 2005.高水分蒸坯对浸出棉籽毛油品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在实验室模拟高水分蒸坯过程,研究蒸坯水分、蒸坯温度、蒸坯时间等因素对浸出棉籽毛油磷脂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高水分蒸坯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蒸坯水分20%,蒸坯温度95℃,蒸坯时间65 min,可以将棉籽毛油中磷脂含量降至0.87%,游离棉酚含量降至0.075%,有效改善了浸出棉籽毛油的品质.
    关键词:高水分蒸坯;棉籽毛油;磷脂;游离棉酚
  • 2006.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针对食用植物油中存在多环芳烃污染和危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随机采集的75份食用植物油样本进行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检测,以终生致癌风险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75份食用植物油样本中普遍存在PAHs污染,萘的污染程度最高,检出率为89.3%,平均含量为13.67 μg/kg;苊烯污染程度最小,未检出;食用植物油中轻质PAHs污染程度远高于重质PAHs;4类食用植物油中总轻质PAHs与16种优控PAHs总污染水平顺序均为: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调和油;总重质PAHs的污染水平顺序为: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食用植物油中PAHs污染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其风险顺序为:花生油>大豆油>调和油>玉米油.建议强化食用植物油中PAHs的控制和监管,修订相关标准,规定PAHs的最高限量值,确保食用植物油PAHs污染处在较低水平及其潜在危害处在可忽略水平.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多环芳烃;健康风险评价;污染
  • 2007.一级大豆油抗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从原料大豆和加工工艺两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一级大豆油抗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脂肪酸组成的分布情况对一级大豆油抗冻性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凝固时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不同原料产地的大豆生产出来的大豆油因脂肪酸组成的分布不同,导致其抗冻性有一定的差异;加工工艺的影响是通过加工过程中改变脂肪酸组成的分布情况进而改变成品油的抗冻性,指标相近的大豆毛油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精炼,得到的一级大豆油的抗冻性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一级大豆油;抗冻性;原料大豆;脂肪酸组成;加工工艺
  • 2008.凝胶电泳法研究蒸汽爆破对高温豆粕中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3种凝胶电泳研究了高温豆粕中蛋白质结构在蒸汽爆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原态凝胶电泳图谱表明蒸汽爆破处理豆粕中蛋白质的聚集体发生解离,蛋白质分子呈连续性分布;还原和非还原SDS-PAGE蛋白染色图谱显示经蒸汽爆破处理后,蛋白质的各个亚基和AB亚基聚集体减少,且出现蛋白质新聚集体;还原SDS-PAGE糖染色电泳图谱显示蒸汽爆破处理豆粕和高温豆粕中较多的蛋白质和糖类发生了共价结合;分离蛋白中总糖与蛋白质含量的比值证明蒸汽爆破处理促进了糖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并且该反应与蒸汽爆破处理的压力和时间有关.
    关键词:蒸汽爆破;高温豆粕;美拉德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team flash-explosion;high-temperature soybean meal;Maillard reaction;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 2009.响应面法优化酶解猪油的脂肪酶组合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选取来源于黑曲霉和假丝酵母的两种脂肪酶组合进行酶解猪油研究,以猪油酶解率为响应值,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脂肪酶组合比例.结果表明,组合脂肪酶在酶解反应pH7.0,温度40℃,时间90 min,假丝酵母源脂肪酶酶活占总酶活的52.15%,总酶活34.92 U/g的条件下,对猪油酶解效果最佳,酶解率达81.16%.
    关键词:脂肪酶;酶解;猪油;响应面;lipase;hydrolysis;lard;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010.蒸谷米糠膨化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考察了膨化方式、原料水分、入料温度、机膛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蒸谷米糠膨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湿法和干法膨化均可获得较好的膨化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干法,原料水分控制在8% ~9%,入料温度50C,机膛温度100 ~ 110℃;湿法,原料水分控制在6% ~7%,入料温度60℃,机膛温度120 ~130℃.蒸谷米糠膨化料在实验室模拟浸出卖验中获得了较好的浸出效果.
    关键词:蒸谷米糠;膨化工艺;工艺条件
首页  上一页  ...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