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1.响应面法优化蔗糖多酯的合成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油酸甲酯和蔗糖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两步无溶剂法合成蔗糖多酯.以蔗糖多酯收率和酯化度为指标,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对蔗糖多酯合成效果的影响,用响应面法对蔗糖多酯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蔗糖多酯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5.1h,反应温度139.5℃,催化剂用量2.86%,油酸甲酯与蔗糖的摩尔比10∶1.在最佳条件下,蔗糖多酯收率达到86.20%,酯化度为6.69.
关键词:蔗糖;蔗糖多酯;合成;响应面法
-
1922.大豆蛋白酶解肽蛋白Tricine-SDS-PAGE分离体系的建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建立和优化大豆蛋白酶解肽蛋白Tricine-SDS-PAGE分离技术,从凝胶的浓度、凝胶中乙二醇的使用、上样缓冲液中甘油的浓度、上样量、染色方法等多个方面对Tricine-SDS-PAGE分离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凝胶质量分数T为18%、交联度C为5%并加入30%(体积分数)乙二醇能分离分子质量低至1.7 ku的大豆多肽,在含30%甘油的上样缓冲液中大豆酶解肽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上样量为20μg的分离效果较理想,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方法能提高大豆低分子多肽电泳的分辨率,同时利用改进的Tricine-SDS-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蛋白酶酶解液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的Tricine-SDS-PAGE电泳技术能够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大豆蛋白酶解肽电泳图谱.
关键词:大豆蛋白;酶解产物;低分子多肽;Tricine-SDS-PAGE;分子质量分布;soybean protein;enzymolysis products;low molecular weight peptide;Tricine-SDS-PAGE;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
1923.降低炼油水洗废水含油率措施研究及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从大豆油碱炼工段加酸、加碱、皂脚-油脂分离、水洗等方面进行研究,摸索出水洗废水含油率最低的工艺条件:大豆毛油在85℃、960 r/min的搅拌速度下与磷酸混合,反应40 min;降温到75℃,在960 r/min的搅拌速度下与烧碱混合,反应15 min,升温到90℃进行油-皂分离;油脂在960 r/min的搅拌速度下与热水、磷酸混合,反应5 min,进行油-水分离.经小试验证,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应用.
关键词:水洗废水;含油率;油脂精炼;碱炼;应用
-
1924.菜籽粕后脱皮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预榨浸出后的菜籽粕为原料,通过对菜籽粕粉碎、筛分及风选,将菜籽粕中的皮进行分离,以提高菜籽粕中的蛋白含量,对其中影响较大的筛孔目数进行了选择与确定,试验得出:粉碎菜籽粕过40目筛时筛下物经风选得到的产品蛋白含量较高,为44%;此条件下产品总得率为28.3%.得到的菜籽粕可作为进一步生产菜籽浓缩蛋白的原料.
关键词:菜籽粕;后脱皮;菜籽浓缩蛋白
-
1925.微藻油脂生物合成与ACCase、PEPC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脂肪酸合成中的两个主要的酶.介绍了ACCase、PEPC的类型、分布、反应机理及在微藻代谢中的作用;对酶代谢调控、基因工程的应用等因素进行了概括;就多酶基因调控微藻油脂合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乙酰辅酶A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微藻;油脂合成
-
1926.挂面中丙二醛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丙二醛含量是评价挂面酸败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了三氯乙酸抽提法(TCAEM)和直接反应法(DRM)测定挂面中丙二醛含量的试验条件,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精密度、检测限和重复性.结果显示,TCAEM的较佳试验条件为三氯乙酸质量分数10%、料液比1∶12、搅拌时间2h;DRM的较佳试验条件为醋酸缓冲液pH 2.5、SDS质量分数4%、正丁醇和吡啶的混合溶剂溶剂比6∶1.向样品中分别添加10、20、30μg/mL 3个浓度水平的丙二醛标准物(TEP)时,三氯乙酸抽提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61%、83.33%、82.15%,变异系数(RSD)为1.016 0%,最低检测限为12.50 μg/kg(K =2.13),重复性试验RSD为1.25%(n=6);直接反应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78%、79.60%、80.97%,RSD为1.776 3%,最低检测限为39.08μg/kg(K=2.171),重复性试验RSD为1.75%(n=6).试验结果表明TCAEM更适于挂面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挂面;丙二醛;三氯乙酸抽提法;直接反应法
-
1927.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调查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氯丙醇酯(简称氯丙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的食品污染物,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酯的污染情况.在全国多个大型连锁超市采集大豆油、茶籽油、花生油等11种共14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经碱水解后,以硅藻土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样液经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定量.调查发现,11类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率分别为74.8%和49.7%,含量分别在0.064(最低检出限,LOD)~5.96 mg/kg和0.072 (LOD) ~ 3.43 mg/kg(分别以游离形式的3-MCPD和2-MCPD计)之间;茶籽油和芝麻油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3-MCPD酯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63、0.60 mg/kg.样品中2-MCPD酯与3-MCPD酯的含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99.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氯丙醇酯;气相色谱/质谱法;污染调查;edible vegetable oil;fatty acid esters of chloropropanol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survey of pollution
-
1928.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的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作为一种乳化油脂有着特殊的性质.研究了各实验因素对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的粘连率、液滴直径和黏度的影响,分析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的脱模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Tween80-单甘酯比例1∶4,Tween80-单甘酯添加量3%,乳化时间1min,油水比例4∶6,乳化温度70℃,搅拌速率10 000 r/min,酯化磷脂添加量3%,黄原胶添加量0.30%的条件下,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的液滴直径最小,为1.39 μm,黏度为5 090 mPa·s,焙烤蛋糕和面包粘连率均为O,粒度分布较均匀,体系较稳定.
关键词:O/W;焙烤;专用脱模剂;粘连率;液滴直径;黏度
-
1929.米糠油的物理精炼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根据米糠毛油酸值高的特点,采用先进的物理精炼工艺,脱色中选用复合脱色剂吸附脱色新技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脱色效果,可降低脱色时的白土用量,同时避免磷脂粘附于过滤网上影响过滤机,能很好地适应后续精炼过程.脱酸中选用高效节能的脱酸组合塔及高效真空泵,比传统的脱酸工艺节能70%.产品质量稳定,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米糠油;物理精炼;脱色;脱酸
-
1930.运用化学传感器研究煎炸大豆油的品质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探究加热温度、时间与大豆油品质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大豆油指纹图谱,实现快速检测奠定基础.运用化学传感器对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大豆油进行检测,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2种方法对加热温度为120、180和220℃的大豆油以及加热时间为0.5、2.5和5h的大豆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显著区分出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下处理的大豆油,对大豆油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有较好的识别,而LDA方法比PCA方法更加有效.大豆油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用于“回锅油”的快速检测,有利于保证煎炸食品的食用安全.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回锅油;煎炸;大豆油;chemical sensor;frying oils;fry;soybean 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