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多不饱和脂肪酰乙醇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藻油甘油酯为起始原料,通过皂化和酰化反应制备多不饱和脂肪酰乙醇胺.研究了草酰氯用量、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用量、缚酸剂三乙胺用量、反应时间和物料摩尔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用单因素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乙醇胺摩尔比1∶1.2(多不饱和脂肪酸8.0g,乙醇胺1.8g)、草酰氯2.4 mL、DMF 1.6 mL、三乙胺6.0 g、反应时间1h(冰水浴中反应).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转化率达到93.45%.反应粗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对制备的多不饱和脂肪酰乙醇胺产物主要成分进行了红外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的初步鉴定,制备产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酰乙醇胺的总含量为97.96%.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酰乙醇胺(PUFAE);单因素实验;酰化反应;polyunsaturated fatty acyl ethanolamine;single factor experiment;acylation
-
1992.气流烘干机在米糠预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实践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通过气流烘干机与平板烘干机的比较,阐述了气流烘干机在米糠预处理工艺中应用的优点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着重说明了气流烘干机在应用过程中的消风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气流烘干机;米糠;预处理;应用实践;airflow stoving machine;rice bran;preprocessing;application practice
-
1993.利用FTIR/ATR快速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简单快速地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光谱数据与化学测定值之间的校准模型.油样根据过氧化物值分为高过氧化值(10 ~ 90 mmol/kg)和低过氧化值(0~ 10 mmol/kg),然后根据分组波谱及全部波谱分别建模.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以及预处理方法,用验证样品集对定标方程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6 0,定标集预测标准差(SEC)分别为0.27、0.21,验证集预测标准偏差(SEP)分别为0.58、0.25.FTIR/ATR法的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均优于化学法.因此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良好的稳定性,研究开发的FTIR/ATR法分析油脂过氧化物值具有快速、准确环境友好等优点.
关键词:FTIR/ATR;过氧化值;PLS;检测;大豆油
-
1994.低温脂肪酶酶促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菜籽油为原料,实验室自制脂肪酶为催化剂,对在低温条件下甲醇与菜籽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重点考察了醇油摩尔比、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水添加量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优化条件为:醇油摩尔比4∶1,酶添加量105 U/g,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12 h,水添加量为油质量的20%.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脂肪酸甲酯转化率可达97%左右.
关键词:菜籽油;低温脂肪酶;酯交换;生物柴油
-
1995.基于改进的GM(2,1)模型的粮仓温湿度预测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建立粮仓温湿度的预测模型,对实现粮食的安全储备有着积极意义.但粮仓温湿度数据的贫乏性和其随季节变化的波动性,一直是困扰粮仓温湿度建模的难题,这也使粮仓的温湿度控制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利用灰模型贫数据建模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改进的GM(2,1)模型对粮仓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的方法,得到粮仓的温湿度预测模型,实现对粮仓温湿度变化趋势的预测和预警.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值有较高的精度,因此,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改进的GM(2,1)模型;温湿度预测;预警;粮食储备安全
-
1996.粮油食品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因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备受重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为粮油食品储藏加工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首先对低场核磁技术及原理进行简介,然后从以下3个方面综述该技术在粮油食品中质量安全检测上的研究进展: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粮油食品物化特性和感官指标的检测应用技术及国内国际标准测定方法;加工储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监测研究;油脂掺假检测及食品内部成像专题等,最后指出了该技术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在粮油食品检测方向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低场核磁共振;粮油食品;无损检测;质量;安全;综述;LF-NMR;grain and oil food;non-destructive detection;quality;safety;review
-
1997.响应面法优化白木通籽油微胶囊的制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为优化白木通籽油微胶囊工艺条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根据乳化剂用量、芯材含量、白木通果胶用量、β-环糊精用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实验结果所得回归方程进行数学分析,得到最优工艺配方为:乳化剂用量2.98%,芯材含量24.33%,白木通果胶用量0.88%,β-环糊精用量10.99%.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白木通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微胶囊化效率理论预测值为90.45%,验证值为90.18%.
关键词:白木通籽油;响应面法;微胶囊
-
1998.K2CO3/Al2O3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K2CO3/Al2O3催化餐饮废油和甲醇进行酸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得到生物柴油合成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餐饮废油质量的5%,醇油摩尔比15∶1,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65℃.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86.7%.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生物柴油产率仍在75%以上.制得的生物柴油性质与0号矿物柴油接近,完全达到美国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生物柴油;K2CO3/Al2O3;餐饮废油;酯交换;产率;biodiesel;K2CO3/Al2O3;waste cooking oil;transesterification;yield
-
1999.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4个糯玉米品种(垦粘1号,苏玉糯2号,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对其籽粒产量与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在5月15日播种时受飞虱危害不能正常成熟,能正常成熟时籽粒产量均在4月15日播种时最低,垦粘1号和苏玉糯2号在6月15日播种时最高,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则在7月15日播种时最高.播期对淀粉热力学特征值的影响远高于品种间差异(回生值除外).总体上,回生值受播期影响较小,热焓值和峰值指数以3月15日播种时最高,6月15日播种时最低,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以4月15日播种时最高,7月15日播种时最低,糊化范围4月15日播种时最低,6月15日播种时最高.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和淀粉热力学特征值对播期的响应有显著基因型差异.碘结合力播期处理的变化趋势与转变温度3个指标相似.相关分析表明,碘结合力与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和峰值指数显著正相关,与糊化范围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糯玉米;播期;籽粒产量;热力学特性;碘结合力
-
2000.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体外消化及益生元活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以菊糖与低聚果糖为对照,研究了锥栗直链淀粉与己酸、葵酸、硬脂酸复合物的抗消化作用及益生元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锥栗直链淀粉及其脂肪酸复合物对人工胃液与小肠液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抗消化作用最强的是分别在60℃和90℃结晶温度下制备的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CASC60和CASC90);以两歧双歧杆菌与德氏乳杆菌两株典型的益生菌为研究对象,CASC60和CASC90均表现了良好的益生元活性.因此,CASC60和CASC90具有作为新型益生元开发的潜力.
关键词:锥栗直链淀粉;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体外消化;益生元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