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0 篇 当前为第 194 页 共 281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931.基于电子鼻的水稻品种鉴别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实现水稻品种的快速鉴别,避免水稻品种混杂,利用电子鼻对来自同一产地不同水稻品种进行测试,获取有效信息.对获取的信息提取平均微分值和面积斜率比两种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Fisher判别分析及BP神经网络3种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水稻品种的判别,并对3种识别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水稻品种可以被区分开来,但BP神经网络分类效果最好,Fisher判别分析效果次之,PCA分类效果最差.因此,结合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及模式识别方法,有可能实现一种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对不同水稻品种鉴别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电子鼻;水稻;品种鉴定;模式识别
  • 1932.响应面法优化蔗糖多酯的合成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油酸甲酯和蔗糖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两步无溶剂法合成蔗糖多酯.以蔗糖多酯收率和酯化度为指标,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对蔗糖多酯合成效果的影响,用响应面法对蔗糖多酯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蔗糖多酯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5.1h,反应温度139.5℃,催化剂用量2.86%,油酸甲酯与蔗糖的摩尔比10∶1.在最佳条件下,蔗糖多酯收率达到86.20%,酯化度为6.69.
    关键词:蔗糖;蔗糖多酯;合成;响应面法
  • 1933.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柴油产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准确测定生物柴油的成分及产率,以十三酸甲酯为内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大豆油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方法.采用FID检测器,程序升温140~240℃,检测生物柴油得到各脂肪酸甲酯含量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4% ~103.20%,相对标准偏差为0.16%~1.48%,该方法简明精确.通过测定生物柴油样品中各脂肪酸甲酯的含量,与完全酯化生物柴油样品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生物柴油的产率.
    关键词: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法;十三酸甲酯
  • 1934.提高油脂精炼效益的途径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全自动化系统在油脂精炼工艺中的应用可实现精细化操作,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新工艺如无水脱皂、二次捕集、酶法脱胶、纳米中和技术,尽最大可能捕集馏出物中的VE和富集脂肪酸,生产高附加值天然产品,减少废水排放是提高油脂精炼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油脂精炼;生产成本;无水脱皂;二次捕集;酶法脱胶;纳米中和
  • 1935.微生物发酵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以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的抗原蛋白发生了大幅的降解,发酵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8 kDa以下,小于5 kDa的小分子肽含量从发酵前的1.35%提高到了3.60%,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提高了4.0个百分点.发酵饲料的棉子糖家族寡糖被彻底降解,其淀粉含量降低了3.5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4.13个百分点,有益的代谢产物乳酸等有机酸的含量达到2.78%,pH下降至4.43.
    关键词:玉米;豆粕;微生物;发酵
  • 1936.菜籽粕替代鱼粉对银鲫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评估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中菜籽粕替代鱼粉对银鲫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用菜籽粕替代饲料中0%(对照组)、25%、50%、75%的鱼粉,利用挤压膨化技术和环模制粒技术加工成4种膨化饲料和4种硬颗粒饲料,对银鲫进行为期50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菜籽粕替代鱼粉饲喂银鲫后的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相同饲料配方,饲喂膨化饲料的银鲫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优于饲喂硬颗粒饲料的银鲫.研究结果表明,菜籽粕替代银鲫饲料中适量的鱼粉是可行的,膨化饲料饲喂银鲫的效果优于硬颗粒饲料,利用膨化加工工艺可以显著提高银鲫饲料中菜籽粕对鱼粉替代量.
    关键词:菜籽粕;银鲫;膨化;表观消化率;rapeseed meal;carassius auratus;extrude;apparent digestibility
  • 1937.运用化学传感器研究煎炸大豆油的品质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探究加热温度、时间与大豆油品质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大豆油指纹图谱,实现快速检测奠定基础.运用化学传感器对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大豆油进行检测,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2种方法对加热温度为120、180和220℃的大豆油以及加热时间为0.5、2.5和5h的大豆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显著区分出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下处理的大豆油,对大豆油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有较好的识别,而LDA方法比PCA方法更加有效.大豆油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用于“回锅油”的快速检测,有利于保证煎炸食品的食用安全.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回锅油;煎炸;大豆油;chemical sensor;frying oils;fry;soybean oil
  • 1938.富含12-MTA的嗜碱芽孢杆菌X1的鉴定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12-甲基十四烷酸(12 - MTA,anteiso - C15∶0)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以重度盐碱土中分离的产芽孢细菌X1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和表型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细胞裂解、脂肪皂化、盐酸催化的甲酯化和萃取等步骤制备X1菌体总脂肪酸甲酯衍生物,GC - MS分析其组成,结合称重法测定X1菌体总脂肪酸甲酯衍生物净重.结果表明:菌株X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成员,其16S rDNA相似性数据显示其为芽孢杆菌属内的一个新种.GC - MS分析确定X1菌体主要含有iso-C14∶0、C14∶0、iso-C15∶0和anteiso - C15∶0 4种脂肪酸,其中anteiso - C15∶0(12 - MTA)比例占到X1菌体总脂肪酸含量的76.2%,含量占X1菌体干重的4.47%.
    关键词:芽孢杆菌;脂肪酸;12-甲基十四烷酸;抗肿瘤
  • 1939.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的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作为一种乳化油脂有着特殊的性质.研究了各实验因素对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的粘连率、液滴直径和黏度的影响,分析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的脱模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Tween80-单甘酯比例1∶4,Tween80-单甘酯添加量3%,乳化时间1min,油水比例4∶6,乳化温度70℃,搅拌速率10 000 r/min,酯化磷脂添加量3%,黄原胶添加量0.30%的条件下,O/W型焙烤专用脱模剂的液滴直径最小,为1.39 μm,黏度为5 090 mPa·s,焙烤蛋糕和面包粘连率均为O,粒度分布较均匀,体系较稳定.
    关键词:O/W;焙烤;专用脱模剂;粘连率;液滴直径;黏度
  • 1940.米糠油的物理精炼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根据米糠毛油酸值高的特点,采用先进的物理精炼工艺,脱色中选用复合脱色剂吸附脱色新技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脱色效果,可降低脱色时的白土用量,同时避免磷脂粘附于过滤网上影响过滤机,能很好地适应后续精炼过程.脱酸中选用高效节能的脱酸组合塔及高效真空泵,比传统的脱酸工艺节能70%.产品质量稳定,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米糠油;物理精炼;脱色;脱酸
首页  上一页  ...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