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1.酶法醇解油茶籽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在有机溶剂体系中,以油茶籽油和异丙醇为底物,通过脂肪酶催化醇解反应进行油茶籽油改性合成富含油酸的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异丙酯.考察了溶剂种类、酶种类、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酶加量5个因素对醇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以叔丁醇为溶剂,脂肪酶Novozyme 435为催化剂,底物异丙醇与油茶籽油摩尔比6∶1,酶加量为底物质量的1%,反应温度55℃.在此条件下反应36 h后甘油三酯转化率达到95.24%,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异丙酯的含量可分别达到11.58%、8.25%、75.41%.
关键词:油茶籽油;异丙醇;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异丙酯;Novozyme435
-
1642.中药油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检测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油脂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对样品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物进行检测.实验得到14种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检测的线性范围在0.05~5 mg/L之间,检出限在0.5~5 g/L之间,回收率在84.56%~104.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8%,方法快速、稳定.对10种中药油脂的检测结果显示,10种中药油脂中均检测到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存在,其中DBP、DEHP存在超标的情况.应对中药油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最高允许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
关键词:中药油脂;气相-质谱联用;邻苯二甲酸酯类;检测
-
1643.灵芝孢子油中脂溶性维生素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灵芝孢子油,在压力30 MPa和温度40℃条件下进行萃取(CO2流量25 L/h,时间2.0h),在8 MPa和45℃条件下进行分离,灵芝孢子油的平均得率为24.35%,提取率达95.08%.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中的脂溶性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为15.13、14.68、7.15 μg/g.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样品质量浓度达800 μ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9.1%和41.3%,较接近于抗氧化剂BHT和芦丁;但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弱.
关键词:灵芝孢子油;脂溶性维生素;抗氧化活性
-
1644.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提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蚕蛹毛油为原料,采用常压碱水皂化制取混合脂肪酸,溶剂法分离高纯度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首先在超量碱、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常压碱水皂化工艺,得到最佳皂化条件为恒定碱液质量分数15%,超量碱45%,皂化温度98℃,皂化时间3.3h;其次通过甲醇溶剂法得到高纯度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工艺条件为恒定结晶温度-10℃,料液比为1∶2.4(混合脂肪酸与溶剂甲醇质量比),甲醇溶液质量分数90%,结晶时间30 min;最后脱色后得到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产品,并对其理化指标测定.产品在不同贮存条件下保存32 d考察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避光保存并添加抗氧化剂的产品稳定性最好.
关键词:蚕蛹油;皂化;溶剂法;氧化稳定性
-
1645.粮仓中小麦的声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小麦的贮藏品质关系到粮食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对小麦品质的声学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对农产品的声学特性的概念进行了简述,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声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采集并分析小麦粉调制面团过程中的声学特性测定不同小麦粉的品质;或采集并分析小麦籽粒在特定装置中的声音信号来达到测定小麦品质的目的;或通过声学方法测定粮食的密度或采集分析粮仓中害虫的声信号来监测粮仓中小麦的贮藏状态.
关键词:小麦;声学;超声波;粮食安全
-
1646.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孢子油工艺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超临界CO2萃取灵芝孢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响应曲面法优化探讨.结果表明:以灵芝孢子油得率为响应指标,拟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曲线,分析得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得率有显著性影响,确定优化的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9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5h,CO2流量20 L/h.在优化条件下灵芝孢子油萃取得率可达26.13%.
关键词:灵芝孢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响应面
-
1647.β-谷甾醇对脂质体抗氧化性及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旋转蒸发-超声法制备脂质体,比较了以β -谷甾醇为助膜材料的脂质体(PC/Sito脂质体)、以胆固醇为助膜材料的脂质体(PC/Chol脂质体)和不加助膜材料的脂质体(PC脂质体)在抵抗超声作用、AAPH(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引发的氧化作用、紫外线引发的氧化作用过程中的区别.结果表明:相比PC脂质体,PC/Sito脂质体和PC/Chol脂质体具有明显抵抗超声作用和推迟由AAPH引发的脂质体氧化反应发生的作用,并能有效维持脂质体在超声和氧化过程中脂质体的稳定性;在维持脂质体稳定性的效果上,β-谷甾醇优于胆固醇;在抵抗紫外线引发的脂质体氧化的过程中,3种脂质体未表现出明显区别.
关键词:脂质体;β-谷甾醇;AAPH;紫外线;旋转蒸发-超声法
-
1648.不同添加物对羟丙基木薯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淀粉糊流变特性是影响淀粉类食品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利用流变仪测定了不同添加物质对羟丙基木薯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的物质均未改变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流体类型,各流变参数经Herschel-Bulkley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系数接近1.单甘酯、食盐、柠檬酸使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剪切应力不同程度降低,黏稠系数减小,流变特性指数增加;蔗糖酯、酪朊酸钠、黄原胶、CMC、瓜尔豆胶、蔗糖使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剪切应力明显提高,黏稠系数增加,流变特性指数减小.
关键词:羟丙基木薯淀粉;流变特性;Herschel-Bulkley模型
-
1649.方便米棒的研制及其工艺参数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制了一种新型速食米饭产品——方便米棒,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 - Behnken Design模型,进行三水平三因素响应面优化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考察水/米比、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添加量和热风干燥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米比对品质影响显著,SSPS添加量和热风干燥温度影响极显著,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大多也显著影响产品品质.方便米棒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水/米比0.89/1、SSPS添加量0.17%、热风干燥温度82℃,在此条件下制作的方便米棒,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所建综合评价法和回归模型是可行的.
关键词:方便米棒;工艺优化;主成分分析;响应面法
-
1650.尿素包合法分离麻疯树籽油脂肪酸甲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尿素包合法分离麻疯树籽油脂肪酸甲酯中饱和脂肪酸甲酯和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95%乙醇作助溶剂,尿素与脂肪酸甲酯的质量比0.75∶1,包合温度10℃,包合时间20 h,经一次尿素包合后不饱和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相对含量从原料中的75.88%增加到95.95%;饱和样品中饱和脂肪酸甲酯的相对含量从原料中的23.85%增加到65.73%;二次包合后得到不饱和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相对含量增加到98.92%.
关键词:麻疯树籽油脂肪酸甲酯;尿素包合法;分离;提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