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1.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豆腐的感官和质构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豆制品的豆腥味与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活性有关,为了降低豆腥味,培育出了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分析了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大豆(北农103)和普通大豆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蛋白质亚基组成、Ca、Mg和植酸磷的含量等理化性质,并以这两种大豆为原料分别用卤水、石膏和内酯为凝固剂加工豆腐,对其豆腐产品进行了感官和质构评价.感官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北农103)豆腐的豆腥味明显弱于普通大豆豆腐,由北农103大豆品种加工成的内酯和卤水豆腐的质构特性好于普通品种大豆,而石膏豆腐则相反.
关键词:卤水;石膏;内酯;豆腐;脂肪氧化酶;感官;质构
-
1542.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油品质指标差异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对冷榨、热榨以及预榨浸出3种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油的主要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VE含量及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出精炼花生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及皂化值最低,色泽最浅,香味最淡;热榨花生油的VE含量最高,氧化诱导时间最长;3种花生油的折光指数、相对密度、主要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别;浸出精炼花生油中有反式脂肪酸存在,浸出精炼新鲜花生油和陈年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90%和4.385%,这有望成为区别压榨花生油和浸出精炼花生油的特性指标.经过1年多时间储存后的3种花生油过氧化值都显著升高,大大超出花生油国家标准的指标要求;浸出精炼花生油的酸值有小幅升高,回色现象严重;3种花生油香味变差,尤其是浸出精炼花生油的香味和口感严重劣变;3种花生油的碘值均降低至国家标准指标范围之外.
关键词:热榨;冷榨;浸出;精炼;花生油;品质;反式脂肪酸
-
1543.浅谈大豆压榨工艺过程中粉尘防爆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谷物粉尘是植物油脂加工厂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严重后果,主要阐述了大豆粉尘的爆炸机理、爆炸特点、爆炸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爆措施.
关键词:植物油脂加工厂;粉尘;防爆
-
1544.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主要对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榧子粗蛋白、粗脂肪、饼粕总糖及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48.3%、14.6%、37.6%和68.3%.香榧子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及皂化值分别为0.95mgKOH/g、131.3g/100g、8.76mmol/kg、137.9mgKOH/g.香榧子油主要由12种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以山嵛酸(12.2%)为主,其次是棕榈酸(9.95%)和十七碳酸(0.18%);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41.9%)和油酸(26.0%)较高,还含有3.51%的共轭二烯酸——顺-11,顺-13-二十碳二烯酸;长碳链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达18%.香榧子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46.5%)和亚油酸(45.3%)组成.香榧子油甘三酯组成中分布比较均匀,主要为β-LOL(7.51%)、LLL(7.32%)、β-LOBe(6.28%)和β-LLBe(6.12%).
关键词:香榧子油;理化性质;气相色谱;脂肪酸组成
-
1545.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油脂废水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对油脂废水进行强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油脂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油、总有机碳(TOC)、氨氮和生化需氧量(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2%、93.8%、88.4%、51.3%和97.5%,相应的平均出水含量为233.6、310.1、95.7、3.9 mg/L和22.6 mg/L;氨氮和BOD5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 18918-2002).在考察膜通量对膜污染的潜势中发现,随着膜通量的提高,跨膜压差(TMP)增加的较快,通过将膜通量降低到8 LMH以下,TMP得以稳定,维持在2~6 kPa之间.
关键词:油脂废水;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
-
1546.油茶籽粕和茶皂素中皂苷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重量法、香草醛-浓硫酸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进行了茶皂素粗提物(皂苷质量分数≥50.0%)、高纯度茶皂素(皂苷质量分数70%~90%)和油茶籽粕中皂苷的定量测定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取样量对油茶籽粕中皂苷的重量法测定精确度影响较大,采用最佳取样量(3 g)后,测定结果与HPLC法和香草醛-浓硫酸法无显著差异;样品提取方法对油茶籽粕中皂苷的HPLC法定量测定精确度影响也较大,采用索氏提取法可有效去除杂质干扰.改进后的重量法、HPLC法和香草醛-浓硫酸法对纯度不同的样品中皂苷定量测定结果均较为吻合,即均适合于油茶籽粕、茶皂素粗提物和高纯度茶皂素检测.
关键词:油茶籽粕;茶皂素;皂苷;定量检测
-
1547.不同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物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了探明不同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物质的影响,通过液压法、螺旋压榨法、浸出法3种工艺对贵州省天柱县蓝田高华村的油茶籽进行加工,采用气质联用(GC -MS)分析3种工艺所提取的油茶籽油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液压压榨油、螺旋压榨油、浸出油的风味物质分别为50、57、49种;其中醛分别占总挥发物的42.43%、59.23%、20.07%.壬醛、辛醛、己醛是茶籽油的主体风味化合物,还含有酸、醇、酮、酯等化合物.螺旋压榨油能产生出较丰富的风味效果,并初步探索了原因.
关键词:茶籽;加工工艺;油茶籽油;气质联用;风味物质
-
1548.米糠油几种脱酸工艺的比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分光光度法评价米糠毛油和脱酸油的色泽变化,对比研究了碱炼、醇萃取、吸附剂吸附3种脱酸方法的精炼效果.结果表明:高酸值米糠毛油的色泽主要呈现在黄色和红色范围内,色泽与酸值不相关;采用醇萃取能有效脱除米糠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且能够脱除米糠毛油中部分有色物质;高酸值米糠毛油适宜采用醇萃取脱酸,低酸值米糠毛油可以采用吸附剂吸附脱酸.
关键词:米糠毛油;色泽;酸值;脱酸;crude rice bran oil;color;acid value;deacidification
-
1549.微藻油脂制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现今石化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危机,微藻作为生物质能源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柴油原料,微藻油脂的制取是影响微藻生物柴油技术发展和成本的关键之一.对目前微藻油脂制取过程中藻种的选择、微藻细胞破壁方法以及微藻油脂提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微藻;破壁;油脂提取
-
1550.麦胚蛋白水解物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模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麦胚蛋白0.5~6h,测定水解物的DH(degree of hydrolysis)、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POV值(Prroxide value)、Cu2+螯合能力、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结果表明,麦胚蛋白水解度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解物5h与未水解的蛋白及0.02% VC相比,在大豆卵磷脂脂质氧化体系(Liposome体系)中具有较强的抑制脂质氧化的能力,还具有较强的Cu2+螯合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未水解的蛋白具有较弱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对未水解的麦胚蛋白及不同浓度蛋白水解物的抗氧化指标测定和分析,认为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与蛋白本身的结构、肽链长短及氨基酸残基有关.
关键词:麦胚蛋白;水解;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