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1.甘一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甘一酯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甘一酯的结晶放热峰为双峰,随着降温速率的减慢,结晶所用的时间越长,结晶峰向高温移动,高温结晶峰的结晶焓变减少,低温结晶峰的结晶焓变有所增加,而结晶总焓变是增加的.用Takhor方程和Kissinger 方程得到了甘一酯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高温结晶的活化能分别为-246.73 kJ/mol和-251.63kJ/mol;低温结晶的活化能分别为-99.26 kJ/mol和-103.62 kJ/mol.用莫志深法对甘一酯的结晶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高温峰(a)值为1.43 ~1.90,F(T)值为0.77~1.28;低温峰(a)值为1.20 ~1.50,F(T)值为1.12 ~1.60.
关键词:DSC;甘一酯;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机理
-
1502.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4种食品腐败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和液体倍比稀释法对裸燕麦(Avena nuda L.)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好,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抑菌效果不同,萌发24h时燕麦种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22.31±0.05) mm;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6.25%,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12.5%,旨为燕麦的综合利用及新型天然防腐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燕麦种子;萌发;抑菌
-
1503.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测定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将油脂的极性组分分离提取后,采用高效体积排阻凝胶色谱技术,以标准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为标准对照,对2个精炼餐厨废油脂样品(1个泔水油和1个煎炸老油)的极性组分中氧化甘油三酯二聚物(TGD)、氧化甘油三酯寡聚物(TGO)和氧化甘油三酯(Ox-TG)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间接测定,再用三油酸甘油酯标准物质对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校正,同时考察TGO、TGD与Ox-TG单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质均)的关系.结果发现:TGD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要比Ox-TG单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小80 ~ 105,TGO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Ox-TG单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3倍小180~ 225.
关键词: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地沟油;high 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oxidized triglycerides polymer;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waste cooking oil
-
1504.海篷子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及其组分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海篷子籽油中亚油酸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艺条件.以海篷子籽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乙二醇为溶剂,碱异构法转化共轭亚油酸.采用Box - Behnken试验设计,优选海篷子籽油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制备技术条件.结果表明海篷子籽油是制备共轭亚油酸的良好原料,所得产品中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达87%以上,共轭亚油酸两种活性异构体9c,11t - CLA和10t,12c - CLA质量分数达68%以上.用海篷子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最适条件为:反应温度在180℃,反应时间3.9h,溶剂用量为油质量的2倍,催化剂用量为籽油质量的25%.本研究所优选的工艺条件可使籽油中亚油酸转化率高达94.6%,所制得的海篷子共轭亚油酸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接近食用油标准,工艺条件实际可行,制备的共轭亚油酸产品安全无毒,有望开发成一种高附加值的保健食用油.
关键词:海篷子;亚油酸;共轭亚油酸;气相色谱;碱异构化
-
1505.油脂精炼生产线安装调试实践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鲁奇1 000 t/d油脂精炼生产线为例,介绍了设备及管道安装调试过程的注意事项和生产消耗情况.生产线安装之前,在非标设备设计和制造完成后,应选用合适的泵、换热器和现场仪表,安装完毕后对整个管线试压、冲洗,寻找和调整系统漏气点、漏水点,检查仪表损坏情况并调整自动控制系统,在进油后依据测试数据,调整参数,最终生产出的成品油酸值(KOH)为0.058 mg/g,色泽R0.5、Y5,烟点217℃,反式酸增量0.8%.
关键词:油脂精炼;安装;调试
-
1506.油茶籽油主要特征成分的研究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分析了采自我国油茶籽主产地95个油茶籽和87个成品油茶籽油样品的特征成分.结果表明:油茶籽的纯仁率为57.5%~71.8%;含油量(干基)为39.6%~65.3%.提取油茶籽油的皂化值(KOH)、碘值(Ⅰ)分别为178.0~197.7 mg/g和79.3 ~97.3 g/100 g,成品油茶籽油分别为181.0~188.0 mg/g和82.0 ~86.0 g/100 g.提取油茶籽油和成品油茶籽油中占主要组分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几乎一致,提取油茶籽油的棕榈酸含量为7.1% ~9.6%,硬脂酸含量为1.6% ~3.3%,油酸含量为77.2% ~ 83.6%,亚油酸含量为5.4%~9.8%;成品油茶籽油分别为3.9%~9.1%,1.0%~4.6%,74.3%~83.6%和7.0%~15.0%.根据上述数据可确定油茶籽油国家标准的特征指标和限量值.
关键词:油茶籽;纯仁率;含油量;脂肪酸组成;特征成分
-
1507.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水酶法结合超声波预处理提取花生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出最优的超声时间(20min)和超声温度(45℃),重点以加酶量、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料液比为影响因素,以花生提油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7%,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3.8h,料液比1∶4,酶解pH 9.3.在最优条件下,响应面有最优值(95.50 ±0.44)%.
关键词:花生油;超声波;水酶法
-
1508.油茶籽脱壳低温压榨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介绍了油茶籽脱壳低温压榨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生产实践表明,油茶籽脱壳低温压榨工艺不仅出油率高,油品质量好,而且降低了设备投资和加工能耗,提高了油茶籽加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油茶籽;脱壳;低温压榨
-
1509.魔芋葡甘聚糖的改性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对魔芋萄甘聚糖的化学结构以及改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对3种改性方法进行比较,提出3种改性方法可供修饰的位点,并给出研究实例来论证,最后对改性进行展望.旨为今后对魔芋葡甘聚糖改性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魔芋葡甘聚糖;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
1510.菠萝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大豆7S球蛋白产物在猪肉肠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菠萝蛋白酶对大豆7S球蛋白进行限制性水解,将不同水解度的7S球蛋白酶解产物添加到猪肉肠中进行应用研究.以质构特性、肉肠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水解度和添加量的7S球蛋白酶解产物对猪肉肠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猪肉肠专用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7S球蛋白水解度为6%,添加量为1.5%.
关键词:大豆7S球蛋白;猪肉肠;质构;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