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9 篇 当前为第 153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521.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油品质指标差异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对冷榨、热榨以及预榨浸出3种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油的主要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VE含量及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出精炼花生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及皂化值最低,色泽最浅,香味最淡;热榨花生油的VE含量最高,氧化诱导时间最长;3种花生油的折光指数、相对密度、主要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别;浸出精炼花生油中有反式脂肪酸存在,浸出精炼新鲜花生油和陈年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90%和4.385%,这有望成为区别压榨花生油和浸出精炼花生油的特性指标.经过1年多时间储存后的3种花生油过氧化值都显著升高,大大超出花生油国家标准的指标要求;浸出精炼花生油的酸值有小幅升高,回色现象严重;3种花生油香味变差,尤其是浸出精炼花生油的香味和口感严重劣变;3种花生油的碘值均降低至国家标准指标范围之外.
    关键词:热榨;冷榨;浸出;精炼;花生油;品质;反式脂肪酸
  • 1522.浅谈大豆压榨工艺过程中粉尘防爆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谷物粉尘是植物油脂加工厂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严重后果,主要阐述了大豆粉尘的爆炸机理、爆炸特点、爆炸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爆措施.
    关键词:植物油脂加工厂;粉尘;防爆
  • 1523.模拟废油脂合成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模拟废油脂为原料,研究了分别采用浓硫酸、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一步法生物柴油的合成,以及浓硫酸与氢氧化钠组合、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氢氧化钠组合的两步法生物柴油的合成.结果显示: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一步法反应效率高,且工艺简单.针对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一步法合成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上述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为:反应温度70℃,醇油摩尔比26.99∶1,反应时间7h,浓硫酸用量10%(占油质量);在最优条件下,甲酯收率达到75.3%.
    关键词:一步法;两步法;生物柴油;响应面;one-step method;two-step method;biodiesel;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1524.氢化棕榈酸甲酯磺酸盐的制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在氯仿体系中,以氢化棕榈酸甲酯为原料、氯磺酸为磺化剂,通过磺化、老化、中和、干燥后制得氢化棕榈酸甲酯磺酸盐.经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滴加温度40℃,氯仿与甲酯质量比2.0∶1.0,氯磺酸与甲酯物质的量比1.55∶1.0,磺化时间60 min,老化时间7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品颜色呈淡黄色,氢化棕榈酸甲酯磺酸盐的含量为64.36%.
    关键词:氢化棕榈酸甲酯;氢化棕榈酸甲酯磺酸盐;制备
  • 1525.爬山虎果籽油浸提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主要研究了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工艺、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正己烷作为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溶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爬山虎果籽油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颗粒大小40目,料液比1∶9,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80min,浸提次数2次.气相色谱法测得爬山虎果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3%,其中亚油酸含量为74.67%.
    关键词:爬山虎果籽油;浸提;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
  • 1526.响应面法优化黄连木油脱色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脱酸黄连木油为原料,选用不同的脱色剂对其进行脱色,结果表明活性白土脱色效果最好.选择活性白土为脱色剂,考察了活性白土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搅拌速度对黄连木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响应面分析法得出黄连木油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100℃,活性白土用量4.7%,脱色时间31 min,搅拌速度150 r/min.该条件下,黄连木油的脱色率可以达到95.12%.
    关键词:黄连木油;活性白土;脱色;响应面法
  • 1527.小麦粉及其改良剂中痕量溴酸钾测定的甲酚红褪色分光光度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溴酸根离子氧化甲酚红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小麦粉及小麦粉品质改良剂中溴酸根离子的新方法.研究了各种因素如酸度、甲酚红的用浓度和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化的试验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518 nm,0.6 mol/L盐酸,1.0 mL 1×10-4mol/L甲酚红,85℃水浴条件下加热5 min.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溴酸钾含量在3.0 ~ 10.0 μg/mL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 =0.049 8C-0.151 4(C:μg/10 mL,相关系数0.999 6),检出限为0.02μg/g(取样量5 g),摩尔吸光系数为ε=1.1×105 L·mol -1·cm -1,将该法用于小麦粉中痕量溴酸钾的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 108%,相对标准偏差RSD <5%,能够满足检测需求.
    关键词:甲酚红;褪色分光光度法;溴酸钾;小麦粉
  • 1528.乙醇萃取米糠油脱酸脱蜡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探索高酸值米糠油的脱酸、脱蜡方法,以食用乙醇为萃取剂,对米糠油采用萃取的方法达到脱酸、脱蜡的目的.研究表明其优化工艺是:用95%的乙醇与米糠毛油按2.5∶1体积质量比、连续萃取2次,结果是:米糠油得率为87.59%,产品的酸值为1.21 mgKOH/g,谷维素保留率为87.10%,得到米糠毛油重8.93%的游离脂肪酸和3.48%的蜡,乙醇回收率为90.05%,溶耗酸值比为0.56.用乙醇萃取米糠油脱酸脱蜡工艺相比化学脱酸和物理脱酸工艺,设备投资少,谷维素保留率高,米糠油得率较高,回收了副产品游离脂肪酸和蜡.不足之处是消耗的乙醇较多,产品的酸值达不到一级油标准.
    关键词:米糠油;乙醇萃取;游离脂肪酸;蜡;rice bran oil;ethanol extraction;free fatty acid;wax
  • 1529.烘烤温度对水酶法提取花生油质量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工艺中烘烤温度对花生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对花生油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折光指数、皂化值、酸值、脂肪酸组成以及共轭三烯烃含量的影响较小;烘烤温度越高,花生油色泽越深;花生油过氧化值与共轭二烯烃含量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先变化平缓,在160℃后显著降低;相同烘烤温度下水酶法制得的花生油与压榨法相比,水酶法制取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和共轭烯烃含量较低;花生油中维生素E含量随烘烤温度升高先减少后增加;经190℃及以上温度烘烤过的花生仁所提取的花生油具有浓郁香味.
    关键词:水酶法;烘烤温度;花生油质量
  • 1530.仔猪颗粒料中豆粕最适粉碎粒度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探讨生产条件下不同豆粕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的质量、生产效率、能耗和仔猪消化率的影响,确定豆粕在仔猪颗粒料生产中最适粉碎粒度.试验选用筛孔孔径为1.0、1.5、1.5+2.0、2.0 mm的筛片组合对豆粕进行粉碎获得粒度为450、540、683、827 μm的豆粕,然后经过混合制粒.评价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的质量,分析粉碎和制粒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并进行仔猪消化试验研究粒度对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粒度提高,混合均匀度(CV值)呈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增高(P<0.05),粒度为450 μm和540 μm时饲料混合均匀度最好;粒度的提高显著的降低了颗粒料的硬度和稳定度(PDI)(P<0.05),但对颗粒料的含粉率无影响(P>0.05);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加,各粒度组之间粉碎过程生产效率显著提高(P<0.05),粉碎单位产量电耗明显降低,但对于制粒过程却没有影响(P>0.05);粒度对颗粒料的干物质消化率、有机物质消化率均无影响(P>0.05),但对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影响明显(P<0.05).因此,540 μm为仔猪颗粒料中豆粕的最适粉碎粒度,即1.5 mm筛孔孔径为粉碎豆粕的最佳筛片孔径.
    关键词:豆粕;饲料配合加工;饲料性状;仔猪;消化率;soybean meal;formula feed processing;feed quality;weanling piglets;digestibility
首页  上一页  ...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