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1.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微波协同酶解制备鲑鱼抗氧化肽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酶解鲑鱼胶原蛋白制备鲑鱼抗氧化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波-微波处理时间和超声波-微波处理温度对于抗氧化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协同制备鲑鱼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超声功率100W、超声波-微波处理时间9.7 min、超声波-微波处理温度41℃.在此条件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理论值为68.4%,实际清除率可达到67.2%.
关键词:抗氧化肽;酶解;超声波-微波;响应面法
-
1522.指纹图谱技术在植物油鉴定和掺假中的应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指纹图谱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获得的能够代表该物种特征的各种图谱数据资料的一种技术.它主要建立在对物质成分的系统研究之上,评价样品质量的真实性和稳定性.近年来,指纹图谱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植物油的鉴定和掺假中.文中对植物油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在植物油品种鉴定和掺假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植物油;指纹图谱技术;甘油三酯;脂肪酸;植物甾醇;生育酚;挥发性化合物
-
1523.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结构特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自制锥栗直链淀粉为原料,利用DMSO水溶法在3种不同结晶温度下(30、60、90℃)制备己酸、葵酸、硬脂酸的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并对其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锥栗直链淀粉比较,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吸水率、碘亲合力、蓝值、微晶比例与结晶度都下降;就己酸、葵酸、硬脂酸而言,较长的链长或较高的温度均有利于复合物的形成与稳定;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属于典型的V型晶体,且它们的微晶比例、结晶度与脂肪酸性质有关,同一温度下制备的不同脂肪酸复合物,其微晶比例与结晶度均随脂肪酸碳链增长而降低;同种脂肪酸与锥栗直链淀粉形成的复合物,其微晶比例与结晶度则随复合物形成温度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锥栗;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结构特性
-
1524.爬山虎果籽油浸提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主要研究了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工艺、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正己烷作为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溶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爬山虎果籽油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颗粒大小40目,料液比1∶9,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80min,浸提次数2次.气相色谱法测得爬山虎果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3%,其中亚油酸含量为74.67%.
关键词:爬山虎果籽油;浸提;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
-
1525.响应面法优化黄连木油脱色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脱酸黄连木油为原料,选用不同的脱色剂对其进行脱色,结果表明活性白土脱色效果最好.选择活性白土为脱色剂,考察了活性白土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搅拌速度对黄连木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响应面分析法得出黄连木油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100℃,活性白土用量4.7%,脱色时间31 min,搅拌速度150 r/min.该条件下,黄连木油的脱色率可以达到95.12%.
关键词:黄连木油;活性白土;脱色;响应面法
-
1526.烘烤温度对水酶法提取花生油质量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工艺中烘烤温度对花生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对花生油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折光指数、皂化值、酸值、脂肪酸组成以及共轭三烯烃含量的影响较小;烘烤温度越高,花生油色泽越深;花生油过氧化值与共轭二烯烃含量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先变化平缓,在160℃后显著降低;相同烘烤温度下水酶法制得的花生油与压榨法相比,水酶法制取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和共轭烯烃含量较低;花生油中维生素E含量随烘烤温度升高先减少后增加;经190℃及以上温度烘烤过的花生仁所提取的花生油具有浓郁香味.
关键词:水酶法;烘烤温度;花生油质量
-
1527.氢化棕榈酸甲酯磺酸盐的制备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在氯仿体系中,以氢化棕榈酸甲酯为原料、氯磺酸为磺化剂,通过磺化、老化、中和、干燥后制得氢化棕榈酸甲酯磺酸盐.经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滴加温度40℃,氯仿与甲酯质量比2.0∶1.0,氯磺酸与甲酯物质的量比1.55∶1.0,磺化时间60 min,老化时间7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品颜色呈淡黄色,氢化棕榈酸甲酯磺酸盐的含量为64.36%.
关键词:氢化棕榈酸甲酯;氢化棕榈酸甲酯磺酸盐;制备
-
1528.仔猪颗粒料中豆粕最适粉碎粒度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探讨生产条件下不同豆粕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的质量、生产效率、能耗和仔猪消化率的影响,确定豆粕在仔猪颗粒料生产中最适粉碎粒度.试验选用筛孔孔径为1.0、1.5、1.5+2.0、2.0 mm的筛片组合对豆粕进行粉碎获得粒度为450、540、683、827 μm的豆粕,然后经过混合制粒.评价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的质量,分析粉碎和制粒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并进行仔猪消化试验研究粒度对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粒度提高,混合均匀度(CV值)呈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增高(P<0.05),粒度为450 μm和540 μm时饲料混合均匀度最好;粒度的提高显著的降低了颗粒料的硬度和稳定度(PDI)(P<0.05),但对颗粒料的含粉率无影响(P>0.05);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加,各粒度组之间粉碎过程生产效率显著提高(P<0.05),粉碎单位产量电耗明显降低,但对于制粒过程却没有影响(P>0.05);粒度对颗粒料的干物质消化率、有机物质消化率均无影响(P>0.05),但对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影响明显(P<0.05).因此,540 μm为仔猪颗粒料中豆粕的最适粉碎粒度,即1.5 mm筛孔孔径为粉碎豆粕的最佳筛片孔径.
关键词:豆粕;饲料配合加工;饲料性状;仔猪;消化率;soybean meal;formula feed processing;feed quality;weanling piglets;digestibility
-
1529.抗性淀粉饼干的研制及血糖指数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抗性淀粉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以低筋粉小麦粉100%为基准,抗性淀粉25.0%、植物油24.0%、蔗糖32.0%、膨松剂1.6%、全蛋液2.0%、食盐1.0%、水10.0%.在此配方条件下,对抗性饼干进行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抗性淀粉饼干色泽均匀、呈金黄色;外形完整,花纹清晰,厚薄基本均匀,无收缩、变形、起泡、裂痕现象;断面结构呈多孔状,细密,无大孔洞;香味纯正,口感松脆细腻、不粘牙、无颗粒感.其各项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符合饼干国家相应标准;抗性淀粉饼干的水解指数和血糖指数分别为49.19、66.7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属于中等血糖指数食品.
关键词:抗性淀粉;饼干;血糖指数;resistant starch (RS);biscuits;glycemic index (GI)
-
1530.新型干法工艺制备阳离子淀粉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经过改装的挤压反应器作为干法反应装置,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3-氯-2-羟丙基氯化铵(CTA)为醚化剂制备阳离子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醚化剂添加量、NaOH添加量、含水量、挤压反应器温度、转速等因素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新型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醚化剂添加量为5%,NaOH与醚化剂物质的量比为2∶1,水分含量为20%,挤压反应器温度为130℃,转速为400 r/min.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挤压反应器制备阳离子淀粉是一种高效、连续、节能的新型干法工艺.
关键词:新型干法工艺;阳离子淀粉;取代度;反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