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9 篇 当前为第 156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551.鱼腥草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鱼腥草提取物对菜籽油和猪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鱼腥草蒸馏水、80%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菜籽油和猪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80%乙醇提取物对菜籽油和猪油的抗氧化能力均表现最强;鱼腥草80%乙醇提取物分别与柠檬酸和VC复配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性有协同增效作用,且VC的增效作用强于柠檬酸;鱼腥草80%乙醇提取物分别与柠檬酸和VC复配对猪油的抗氧化性无协同增效作用.
    关键词:鱼腥草;提取物;油脂;抗氧化
  • 1552.植物油脂充氮气调储藏试验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对装有呼吸阀的大型钢制油罐采用上充式充氮法进行气调,研究充氮和氮气保持期间油罐压力变化、氮气浓度保持、外界气温对氮气浓度影响和氮气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氮试验罐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变化绝对值分别低于对照罐0.02和0.19,罐内压力和氮气浓度变化受外界温度影响显著.
    关键词:油罐;充氮;酸值;过氧化值
  • 1553.醇相体系制备高纯甘油磷脂酰胆碱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探讨了在醇相体系中甲醇钠催化制备甘油磷脂酰胆碱(L - alpha glycerylphosphorylcholine)的可行性,建立了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和L-α- GPC的HPLC - ELSD检测方法,研究了温度、料液比、甲醇钠添加量、反应时间对PC转化率和GPC得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最佳条件:温度35℃、料液比3/20 (g/mL)、甲醇钠添加量2 mL、反应时间1.5h,GPC得率为88.2%.极差分析结果,反应条件对GPC得率影响的顺序为:甲醇钠添加量>温度>反应时间>料液比.大豆粉末磷脂的醇解反应液经过硅胶柱色谱纯化,最终可以得到纯度为99.8%的L-α- GPC,回收率78.4%,这为工业级规模制备高纯L -α- GPC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甲醇钠;醇解反应;硅胶柱色谱
  • 1554.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赤拟谷盗的控制效果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选取氟啶脲( Chlorfluazuron)和灭幼宝(Pyriproxyfen)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储藏物害虫赤拟谷盗进行了控制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0、20、10 mg/kg剂量下,氟啶脲对赤拟谷盗幼虫有较高的校正死亡率,依次为94.44%、88.89%、83.33%,幼虫均不能化蛹,表明该药剂可能作用于几丁质合成酶,抑制了几丁质合成酶的活性.在相同浓度下,灭幼宝对赤拟谷盗幼虫没有明显的致死效果,但其能延长赤拟谷盗幼虫的发育历期,使其不能正常化蛹,最终导致畸形死亡,表明灭幼宝有类似保幼激素的作用.
    关键词:赤拟谷盗;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宝;氟啶脲
  • 1555.八角茴香提取物对长角扁谷盗的触杀和驱避活性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开发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杀虫剂,以3种有机溶剂采用冷浸法对八角茴香干果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提取物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剂量越高,试虫死亡速度越快;用148.63 μg/cm2剂量处理72 h后,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对试虫的致死率分别为87.85%、90.98%和94.44%;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处理长角扁谷盗成虫72 h后的LD5o分别为28.21、23.51和19.23 μg/cm2,触杀效果依次为: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提取物的剂量越高,其驱避作用越大;在各提取物剂量为123.46 μg/cm2时,对长角扁谷盗处理72 h后的平均驱避率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高,达73.22%,驱避等级为Ⅳ级.
    关键词:八角茴香;长角扁谷盗;触杀;驱避;Illicium verum;Cryptolestes pusillus (Sch?nherr);contact toxicity;repellency
  • 155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总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建立了检测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总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皂化酸解工艺,将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转化为邻苯二甲酸,经正已烷萃取弃除脂肪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邻苯二甲酸,旋转蒸发浓缩,用甲醇溶解,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分析,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25mmol/L,pH2.5)进行梯度洗脱,总流速为1mL/min,测定邻苯二甲酸的含量,并进一步估算出邻苯二甲酸酯的总含量.所建立的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67%~9.51%,回收率在79.12%~110.01%之间.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有利于大批量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总量的检测,适用于初步判定食用油是否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及其受污染程度.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邻苯二甲酸酯总量;食用油
  • 1557.电子舌对不同食用植物油区分识别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电势型味觉电子舌系统对20种不同品种、不同原料产地的食用植物油进行区分与识别,并对传感器阵列采集的食用植物油响应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阵列的选择与剔除由不同食用植物油样品和不同传感器响应能力决定,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2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对食用植物油样品进行分类识别,分析结果显示判别因子分析优于主成分分析.电子舌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检测技术在油脂品质定性定量检测与分析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电子舌;食用植物油;区分识别;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electronic tongue;edible vegetable oil;discrimination;PCA;DFA
  • 1558.12个新引进油棕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研究油棕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海南的12个油棕新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2个引物用于12个油棕新品种、48个单株材料的扩增,共扩增出185个位点,其多态位点百分率48.6%.不同品种的Gst值为0.5445,即54.45%的变异存在于品种间,45.55%的变异存在于品种内,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品种间.据Nei-Li相似系数进行UPGMA分析,12个油棕品种分别聚为4个组:RY1号和RY9号品种各单独为一组,RY2、RY3、RY4、RY5、RY6、RY7、RY8号品种为一组,RY10、RY11、RY12品种为一组.
    关键词:油棕种质;遗传多样性;ISSR
  • 1559.皂化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残留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建立了一种先皂化油茶籽油,经萃取和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采用2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石油醚萃取,中性氧化铝净化柱净化后,再在下述条件下测定:多环芳烃(PAH)C18柱,流动相为体积比95∶5的乙腈-0.5%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荧光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柱温30℃.在2.00 ~ 20.0 μg/kg的添加水平,加标回收率在93.0%~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59%~9.57%,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 μg/kg.该方法对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提取完全,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检测灵敏度高,对阳性样品判断更有优势.
    关键词:苯并(a)芘;油茶籽油;皂化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 1560.3种含笑属植物种子含油量和脂肪酸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测定了含笑属中平伐含笑、球花含笑和乐昌含笑3种植物种子的含油量,并用气相色谱对其油脂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含笑属植物种子的含油量介于39% ~44%之间,乐昌含笑的含油量最高,为44%;3种含笑属植物种子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相对较高,油酸相对含量介于22.05% ~33.73%之间,亚油酸相对含量介于36.18% ~50.43%之间,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介于70.74% ~74.20%之间.通过综合分析,该属的这3种植物都可以作为新的油料植物资源.
    关键词:含笑属;种子油;脂肪酸;气相色谱
首页  上一页  ...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