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1.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理化特性的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山西产裸燕麦为原料,在控制的条件下发芽72h,每间隔12h取样,测定燕麦淀粉的颗粒结构、溶解度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燕麦发芽过程中,其淀粉颗粒仍保持了原淀粉的外貌形态和X-射线衍射A型图谱特征.发芽处理使燕麦淀粉的溶解度增加,膨胀度减小,同时会导致淀粉冻融稳定性变差,易于老化.但适度的发芽可增加淀粉的透明度,增强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冷稳定性.
关键词:燕麦;淀粉;发芽
-
1582.大豆磷脂改性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综述了国内外大豆磷脂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酶法改性.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溶剂分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色谱柱分离法、膜分离法等;化学改性方法主要包括乙酰化法、羟基化法、酰羟化法、氢化法、磺化及磷脂与金属相互作用等;酶法改性中的酶应用最多的是磷脂酶,包括磷脂酶A1、A2 、C、D.大豆磷脂通过物理、化学或者酶法改性后,改变了HLB值范围,改善了磷脂的乳化特性,提高了磷脂在水中的分散特性,扩大了磷脂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石油等工业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大豆磷脂;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法改性
-
1583.磷脂酶A1酶法脱胶精炼油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改变酶法脱胶工艺条件,寻找一种提高磷脂酶A1(PLA1)酶法脱胶精炼油稳定性的方法.分别考察了水洗、柠檬酸的添加及脱色剂对酶法脱胶精炼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洗、添加柠檬酸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PLA1酶法脱胶精炼油的稳定性,但效果不及在脱色过程中添加活性炭明显.在脱色过程中添加0.1%的活性炭可以有效改善PLA1酶法脱胶精炼油的稳定性,达到可以和化学精炼油相似的效果.
关键词:PLA1;酶法脱胶;氧化稳定性;脱色
-
1584.利用啤酒废水培养普通小球藻生产微藻生物质和油脂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在未处理啤酒废水及改良啤酒废水中的生长及积累油脂特性,并优化了改良啤酒废水培养小球藻的营养盐组成.优化得到适于培养小球藻生产微藻生物质和积累油脂的改良啤酒废水培养基组成为:在未经处理的啤酒废水中添加KNO3 0.50 g/L、MgSO4 0.75 g/L、Na2HPO4 0.75 g/L,调整pH至8.0.在此培养基中小球藻细胞质量浓度达0.94 g/L,为对照组的2.69倍;体积油脂产率达11.84 mg/(L·d),为对照组的1.97倍.研究表明,利用改良的啤酒废水培养小球藻可同时实现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与降低微藻培养成本的双重目的,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普通小球藻;啤酒废水;微藻;生物质;油脂
-
1585.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储存稳定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测定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气味、色度、过氧化值以及脂肪酸组成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考察了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实验条件下,储存180 d的过程中,100 mL塑料瓶和100 mL铝听两种包装形式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包装形式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色度都非常稳定;塑料瓶包装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气味非常稳定,但铝听包装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气味不稳定,60 d便产生哈喇味;两种包装形式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过氧化值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但其值均稳定在1.0 meq/kg以下;两种包装形式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脂肪酸组成略有波动,但与实验前的样品相比,含量基本无变化.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稳定性;包装形式
-
1586.绿色新资源食品——美藤果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美藤果是从厄瓜多尔引种于云南普洱的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美藤果是一种高油脂、高蛋白、高维生素E含量的油料植物.直接冷榨提取的美藤果油理化指标可达到国家食用油标准,不需精炼,且食用安全无毒.与其他食用植物油脂肪酸比较,美藤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合理,不饱和程度高,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由于美藤果的种植周期短、营养丰富,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和药用工业方面的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关键词:美藤果油;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应用前景;Sacha inchi oil;physicochemical property;fatty acid composition;application prospect
-
1587.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泥鳅鱼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泥鳅鱼油工艺,并采用GC/MS法分析泥鳅鱼油成分.结果显示:酶法提取泥鳅鱼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66%、酶解时间2.5h、液料比2.18∶1、酶解温度56℃,此条件下泥鳅鱼油的平均得率为6.48%;泥鳅鱼油中饱和脂肪酸占27.23%,不饱和脂肪酸占67%左右,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3.03%,以油酸(28.17%)、棕榈油酸(9.51%)、顺型异油酸(5.35%)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21.31%),此外还含有亚麻酸与EPA,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泥鳅鱼油;酶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1588.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精炼菜籽油为底物,通过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比较了3种常用固定化脂肪酶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能力.结果表明:Lipozyme(@)RM IM具有较好的甘油耐受性,采用甘油预吸附的方式进行甘油解反应,可明显减少反应中酶活损失,显著提高酶的重复使用寿命.在菜耔油与甘油摩尔比1∶1,酶添加量为油质量的5%,硅胶与甘油质量比1∶1,反应温度60℃的优化条件下,甘油解反应8h后,产物中的甘油二酯含量达到57.5%.通过硅胶预吸附甘油可以使Lipozyme(@)固RM IM酶的多批次操作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半衰期达到22次,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潜力.
关键词:甘油二酯;菜籽油;脂肪酶;甘油解
-
1589.欧李仁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了欧李仁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通过非热方法控制欧李仁油、苦杏仁苷和欧李仁蛋白3种成分分离提取过程中苦杏仁苷酶的催化活性来实现三者的全利用.结果表明:在欧李仁破碎和欧李仁油提取时,通过控制水分活度抑制其催化活性,适宜的水分活度为0.67;继而在苦杏仁苷和欧李仁浓缩蛋白分离提取时,通过控制乙醇体积分数和温度抑制其催化活性并防止欧李仁蛋白过度变性,乙醇体积分数和温度以75%、45℃为最佳;采用以上条件对欧李仁油、苦杏仁苷和欧李仁浓缩蛋白进行分离提取,提取率分别达到96.98%、73.04%和90.29%,其中浓缩蛋白的氮溶解指数为69.86%;供制备苦杏仁苷的欧李仁原料储藏时水分活度应控制在0.67,以防止苦杏仁苷在内源酶催化下发生水解.
关键词:欧李;欧李仁;苦杏仁苷;欧李仁油;欧李仁蛋白
-
1590.响应面法优化草酸钾溶液提取菜籽饼中植酸工艺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菜籽饼是提取植酸的良好原料,植酸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采用草酸钾溶液提取菜籽饼中的植酸,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植酸提取工艺,建立了以草酸钾溶液提取植酸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 8,液料比14∶1,草酸钾溶液浓度0.075 mol/L,提取时间5h.经过验证试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植酸得率为1.81%.
关键词:菜籽饼;植酸;草酸钾;响应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