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1 篇 当前为第 152 页 共 282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511.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4种食品腐败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和液体倍比稀释法对裸燕麦(Avena nuda L.)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好,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抑菌效果不同,萌发24h时燕麦种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22.31±0.05) mm;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6.25%,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12.5%,旨为燕麦的综合利用及新型天然防腐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燕麦种子;萌发;抑菌
  • 1512.油酸糖酯的酶法合成及表面性能测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油酸和糖(麦芽糖、葡萄糖、山梨醇和木糖醇)为原料,在脂肪酶(Novzyme 435)的催化下,合成了4种油酸糖酯.通过IR和MS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对所合成的油酸糖酯进行了表面性能(CMC、表面张力、HLB值,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油酸:糖为(1~1.5):1(物质的量比),脂肪酶用量为0.30 ~0.36 g/mol油酸,溶剂(丙酮)用量为10 ~ 20 mL/mol油酸,回流反应42~ 72 h,油酸的转化率为89%~95%.IR显示产品为酯,MS显示产品分别为:油酸麦芽糖酯,油酸葡萄糖酯,油酸山梨醇酯,油酸木糖醇酯.4种油酸糖酯都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为(CMC) 7.94 ×10-4~3.98 ×10-5 mol·L-1;HLB值6.8~13.0,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可用作O/W和W/O型乳化剂.
    关键词:油酸糖酯;酶催化合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HLB值;乳化性;oleic acid sugar ester;enzymatic synthesis;surfactant;CMC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HLB;value emulsification
  • 1513.基料油相容性及乳化剂对人造奶油结晶行为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利用低场脉冲核磁共振仪和偏振光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分别对棕榈油基混合体系的相容性以及乳化剂种类对以此为基料油制备的人造奶油结晶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混料回归设计的1号( POs∶ PMF∶ PKO,0.8∶0.1∶0.1)、4号(POs∶ PMF∶ PKO,0.45∶0.45∶0.1)配方相容性最好,6号( POs∶ PMF∶ PKO,0.1∶0.45∶0.45)配方出现严重共晶现象,且在20℃左右共晶最为严重;向1号配方添加丙二醇酯及向4号配方添加聚甘油酯所得产品b和c均为β’晶型;产品c的晶体形态最易受温度波动的影响.
    关键词:相容性;乳化剂;人造奶油;结晶行为
  • 1514.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芝麻饼的营养价值比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SD大鼠生长、消化代谢等的观察和测定,对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芝麻饼的营养生理功能进行评价.以大豆粕(对照)和3种不同制油工艺(低温压榨、低温压榨熟制、高温热榨)所得芝麻饼作为饲料蛋白来源制备人工半合成饲料饲喂生长期SD大鼠,进行生长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芝麻高温焙炒制油工艺所得芝麻饼组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生物价、利用率和效能比值等几项指标均为最低水平,而低温压榨制油工艺所得冷榨芝麻饼因更多地保留了芝麻蛋白的营养成分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消化吸收利用程度均显著优于高温制油工艺所得的芝麻饼,具有与大豆粕相当的营养价值,能很好地满足动物机体营养需要,是优良的植物蛋白来源.
    关键词:芝麻饼;制油工艺;营养价值;sesame meal;producing technology;nutrition evaluation
  • 1515.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测定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通过将油脂的极性组分分离提取后,采用高效体积排阻凝胶色谱技术,以标准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为标准对照,对2个精炼餐厨废油脂样品(1个泔水油和1个煎炸老油)的极性组分中氧化甘油三酯二聚物(TGD)、氧化甘油三酯寡聚物(TGO)和氧化甘油三酯(Ox-TG)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间接测定,再用三油酸甘油酯标准物质对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校正,同时考察TGO、TGD与Ox-TG单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质均)的关系.结果发现:TGD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要比Ox-TG单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小80 ~ 105,TGO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Ox-TG单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3倍小180~ 225.
    关键词: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地沟油;high 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oxidized triglycerides polymer;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waste cooking oil
  • 1516.甘一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甘一酯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甘一酯的结晶放热峰为双峰,随着降温速率的减慢,结晶所用的时间越长,结晶峰向高温移动,高温结晶峰的结晶焓变减少,低温结晶峰的结晶焓变有所增加,而结晶总焓变是增加的.用Takhor方程和Kissinger 方程得到了甘一酯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高温结晶的活化能分别为-246.73 kJ/mol和-251.63kJ/mol;低温结晶的活化能分别为-99.26 kJ/mol和-103.62 kJ/mol.用莫志深法对甘一酯的结晶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高温峰(a)值为1.43 ~1.90,F(T)值为0.77~1.28;低温峰(a)值为1.20 ~1.50,F(T)值为1.12 ~1.60.
    关键词:DSC;甘一酯;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机理
  • 1517.海篷子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及其组分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研究海篷子籽油中亚油酸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艺条件.以海篷子籽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乙二醇为溶剂,碱异构法转化共轭亚油酸.采用Box - Behnken试验设计,优选海篷子籽油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制备技术条件.结果表明海篷子籽油是制备共轭亚油酸的良好原料,所得产品中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达87%以上,共轭亚油酸两种活性异构体9c,11t - CLA和10t,12c - CLA质量分数达68%以上.用海篷子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最适条件为:反应温度在180℃,反应时间3.9h,溶剂用量为油质量的2倍,催化剂用量为籽油质量的25%.本研究所优选的工艺条件可使籽油中亚油酸转化率高达94.6%,所制得的海篷子共轭亚油酸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接近食用油标准,工艺条件实际可行,制备的共轭亚油酸产品安全无毒,有望开发成一种高附加值的保健食用油.
    关键词:海篷子;亚油酸;共轭亚油酸;气相色谱;碱异构化
  • 1518.小麦粉及其改良剂中痕量溴酸钾测定的甲酚红褪色分光光度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溴酸根离子氧化甲酚红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小麦粉及小麦粉品质改良剂中溴酸根离子的新方法.研究了各种因素如酸度、甲酚红的用浓度和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化的试验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518 nm,0.6 mol/L盐酸,1.0 mL 1×10-4mol/L甲酚红,85℃水浴条件下加热5 min.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溴酸钾含量在3.0 ~ 10.0 μg/mL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 =0.049 8C-0.151 4(C:μg/10 mL,相关系数0.999 6),检出限为0.02μg/g(取样量5 g),摩尔吸光系数为ε=1.1×105 L·mol -1·cm -1,将该法用于小麦粉中痕量溴酸钾的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 108%,相对标准偏差RSD <5%,能够满足检测需求.
    关键词:甲酚红;褪色分光光度法;溴酸钾;小麦粉
  • 1519.乙醇萃取米糠油脱酸脱蜡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为探索高酸值米糠油的脱酸、脱蜡方法,以食用乙醇为萃取剂,对米糠油采用萃取的方法达到脱酸、脱蜡的目的.研究表明其优化工艺是:用95%的乙醇与米糠毛油按2.5∶1体积质量比、连续萃取2次,结果是:米糠油得率为87.59%,产品的酸值为1.21 mgKOH/g,谷维素保留率为87.10%,得到米糠毛油重8.93%的游离脂肪酸和3.48%的蜡,乙醇回收率为90.05%,溶耗酸值比为0.56.用乙醇萃取米糠油脱酸脱蜡工艺相比化学脱酸和物理脱酸工艺,设备投资少,谷维素保留率高,米糠油得率较高,回收了副产品游离脂肪酸和蜡.不足之处是消耗的乙醇较多,产品的酸值达不到一级油标准.
    关键词:米糠油;乙醇萃取;游离脂肪酸;蜡;rice bran oil;ethanol extraction;free fatty acid;wax
  • 1520.模拟废油脂合成生物柴油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以模拟废油脂为原料,研究了分别采用浓硫酸、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一步法生物柴油的合成,以及浓硫酸与氢氧化钠组合、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氢氧化钠组合的两步法生物柴油的合成.结果显示: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一步法反应效率高,且工艺简单.针对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一步法合成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上述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为:反应温度70℃,醇油摩尔比26.99∶1,反应时间7h,浓硫酸用量10%(占油质量);在最优条件下,甲酯收率达到75.3%.
    关键词:一步法;两步法;生物柴油;响应面;one-step method;two-step method;biodiesel;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首页  上一页  ...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