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 篇
812 篇
25024 篇
1943 篇
1451 篇
1926 篇
1761 篇
624 篇
3167 篇
6759 篇
2113 篇
317 篇
222 篇
982 篇
114 篇
343 篇
216 篇
1838 篇
538 篇
1783 篇
[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7-04-01]
春糖会期间,我们参加了众多上市公司如茅台、五粮液、汾酒等经销商大会,也访问了众多销售人员和经销商,整体反馈正面,强化我们中线继续看好白酒板块的信心。综合调研反馈,白酒行业逐步复苏得到业内人士普遍认同,对“优势企业重新走向增长提升份额“共识度高。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2017-04-01]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纷纷掀起了新一轮的提价高潮,洋河、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红花郎纷纷对公司主打产品提价,我们预判淡季会有更多企业采取直接提价、减少补贴、取消配赠政策等手段对公司核心产品进行提价。我们认为,高档白酒价格上涨并非 “孤立事件”,有经济复苏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市场内部也存在着涨价的动力。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7-04-01]
烧碱价格从 16 年 10 月以来持续上涨,涨幅达到 66%。尤其是在今年大多数化工品价格都出现大幅回调的背景下,其价格仍创出新高,成为走势最强的化工品之一。而行业内个股又长期都乏人关注,市场预期差很大,值得重点关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7-04-01]
本周 WTI 原油价格下跌 1.19%,化工品价格以继续以回调为主,我们跟踪的 52 个化工品价格中,38 个化工品价格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己内酰胺下跌 23.26%,丙烯酸下跌 14.63%,在价格上涨方面, PO 涨幅最大,上涨 4.33%,氨纶延续前期上涨趋势,本周氨纶 20D上涨 1.14%,40D 价格持平;从跟踪的价差方面看,29 个跟踪价差中上涨的 11 个,下跌的 18 个,随着纯苯价格的下跌,顺酐-纯苯的价差扩大,环氧丙烷、己二酸的盈利改善,PTA、丙烯酸和涤纶长丝的价差收窄,盈利有所下滑。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7-04-01]
中国石化最近几年加强了海外业务的布局,过去 5 年里,中国石化在 6 个国家投资了炼油、仓储和石化等下游项目,总投资超过 60 亿美元。本次收购的资产涉及炼油、油品和非油销售及润滑油业务,与已有业务有较高的契合度。
[医药制造业] [2017-04-01]
本周医药板块跟随大盘小幅震荡,个股活跃度不高。随着行业内上市公司2016 年年报及 2017 年第一季报业绩预告的陆续披露,我们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有业绩支撑的“白马股”。政策方面:北京近日印发《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北京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为主的,行政区域内共计 3684 家医疗机构,将于 4 月 8 日同步启动医药分开改革,告别“以药养医”运行机制。
[医药制造业] [2017-04-01]
在两票制政策背景下,压缩医药洿通环节不合理费用迫在眉睫,各地积极探索包括事次议价、GPO、处斱外洿等控费手段,GPO 作为美国行之有效的降低医疗费用模式,未来极有可能在我国更大觃模推广。我们认为有三类公司最为受益,建议关注:1)具有先収优势的 GPO 先行者:嘉亊堂(医院药品 GPO),润达医疗(IVD 渠道整合者),海王生物(全药网 GPO 平台与阳光集中配送协同);2)整合优势显著的全国医药商业龙头向 GPO 延伸:上海医药(两票制和处斱外洿受益显著);3)不断创新的区域医药商业龙头积极涉及 GPO 模式:瑞康医药(转型医疗综合服务商)。
[批发和零售业] [2017-04-01]
年初以来,资本市场对消费升级的探讨越来越多,我们也于 3 月 21 日发布了深度专题《消费升级的案例、原因及渠道服务的新机会》,阐述了消费升级的中长期逻辑和投资机会。我们发现,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消费正在由必需消费向可选消费迁移、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迁移,而中产阶级的崛起,90 后&00后更加具备鲜明的自我意识、更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品质、体验和健康等,其生活方式、消费习惯都在发生迅速变化。
[批发和零售业] [2017-04-01]
我们认为消费金融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核心逻辑在于:1)理念变化。年轻一代消费升级的诉求、提前消费和投资未来理念的普及,促成消费金融需求端的快速增长;2)供给短缺。传统银行长期以企业大客户为绝对业务重心,既无能力(缺乏风险定价手段)也无动力(笔均规模小,传统银行信贷审批流程下不经济)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小额长尾消费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3)环境改善。消费金融肩负着推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愿望,同时伴随个人征信信息的完善,过往制约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限制和基础设施缺乏正逐步消解。
[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2017-04-01]
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稳增长及中西部地区乘用车需求崛起的情况下,汽车行业高景气度有望维持。传统的周期性龙头受益于行业景气度较高,销量和盈利能力有望双升。同时,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更高、转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