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大数据时代 发布日期:2024-06-28
随着全球对减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度重视,电动汽车(EV)及其充电网络的快速发展正在引起能源和汽车行业的根本性变革。文章利用大数据分析,深入研究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地域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充电网络扩张对电力需求的具体影响、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适时调整以及政策与经济激励如何有效促进充电设施投资。该研究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大数据洞察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发展趋势和用户行为模
-
电动汽车NVH性能优化及异响抑制方法研究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28
该文采用模态分析、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仿真等方法,对电动汽车的NVH性能进行优化研究,并运用时频分析法、波束形成技术和声源定位技术等手段识别和分析电动汽车中的异响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型,电动汽车的整体NVH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噪声水平降低了5 dB,振动加速度降低了15%。此外,吸音材料和阻尼涂层技术有效抑制了主要异响源,异响频次降低了80%,对提升电动汽车的驾乘舒适性具有重要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液冷散热优化
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发布日期:2024-06-28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快速产生大量的热量,开展高效散热设计有利于提升电池组工作效率及其安全性。采用冷板和电池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池组液冷散热设计,以50℃作为临界最高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板与电池组采用侧面侧方布置时电池表面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均匀性较好。满足散热设计对应的相间侧向所需质量流量最小且为0.05 kg/s,而相间上向模型的压降最小。因此,电池组散热设计时可优先选择电池单体与冷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研究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28
如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全球共识。然而,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创新。该文阐述新质生产力理论及其指导意义,分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为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
基于Monte Carlo随机模拟算法的电动汽车无序充电负荷计算模型
来源: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发布日期:2024-06-28
为了有效降低电动汽车无序充电负荷对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基于Monte Carlo随机模拟算法的计算模型。综合考虑用户充电行为各参数的概率密度,使得构建的模型更精确。分析了不同的充电策略对于充电负荷曲线的影响,并利用综合策略模型使得用户的充电成本更低,利用基于Levy飞行策略的改进麻雀算法对综合充电策略的权重系数进行寻优计算,以使得用户的成本和电网稳定均能获得不错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利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28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成为提升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该文分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探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包括高精度传感器技术、高效能电池状态估算算法、实时数据处理与通信技术等,并提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优化设计方案,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用户需求驱动下的老年人电动汽车研究及设计验证
来源:包装工程 发布日期:2024-06-27
目的 为了科学地获取老年人电动汽车的需求,并准确划分需求类型及优先级排序,构建一种融合KJ-Kano-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设计模型,从而确保电动汽车设计方案符合老年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非结构性访谈收集了老年用户的多维度需求,采用Kano模型将这些需求分为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和无差异属性,以明确其相对重要性。运用AHP方法计算了不同需求的权重,进一步了解老年用户对各属性
-
基于实际场景的电动汽车能量回收优化研究
来源:机械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4-06-26
为降低整车能耗并提升续驶里程,该文以某款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对比传统电动车的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和智能制动系统,优化了不同系统的制动能量回收扭矩策略,并分析了两种制动系统的能量回收率。在对中国工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实际驾驶场景路况,通过仿真分析和台架测试对整车能耗和能量回收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工况和实际驾驶场景工况智能制动系统的能量回收率比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分别高1
-
考虑用户出行差异与充电决策偏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
来源:中原工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4-06-25
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出行一般具有规律性,但其充电负荷的分布受到用户出行主观意愿的影响。首先考虑到用户在日常活动中存在的出行差异,针对不同性质车辆建立出行需求响应模型;依据用户出行中的决策偏好,确定不同状态下电动汽车的充电路径选择策略;其次,基于各候选站单位时间的最大并行服务量及优化约束对充电站进行容量配置,以用户经济损失与充电站建设运营年均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充电设施规划模型;最后,采用改进的粒子群
-
电动汽车充电站储能容量自动配置研究
来源: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发布日期:2024-06-25
电动汽车充电站储能容量配置受到多个条件的约束,导致配置结果不能达到最优,所以研究基于改进入侵杂草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储能容量自动配置方法。计算电动汽车充电站光伏出力,结合计算结果估计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根据负荷估计结果确定经济成本、储能电池的循环效率、变压器容量、功率等级和充电桩数量等多个约束条件,搭建电动汽车充电站储能容量自动配置目标函数,采用改进入侵杂草算法自动求解目标函数,获取全局最优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