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2-11-21]
中期选举选的是美国两党在国会中的席位。简单来说,中期选举决定了两党对国 会的控制程度,尤其是执政党能否控制国会。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三权分立体系下,立法权力 归国会。美国通过一项法律需要两会同意。 施政纲领能否落地,首先需要国会通过相应法案。因此执政党对两会的控制程度, 决定了执政党立法施政的难易程度。
[金融业] [2022-11-21]
根据《暂行规定》中第十条的要求,目前拟纳入的产品须为最近4 个季度末 规模不低于5000 万元或者上一季度末规模不低于2 亿元的养老目标基金。天 相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9 月30 日,共计有137 只基金满足规模要求。
[金融业] [2022-11-21]
今年以来全球市场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滞和胀共存,滞和胀是供给不足、效 率下降的硬币两面。 三年的抗疫过程中,中国选择了保生产稳就业的防御路线,带来的结果是“滞”的压力更 大。因此,政策就要主动稳增长,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扩大生产,通过出口的 方式将物价上涨转移到需求相对更旺盛的地方去。而美国为了保消费保选票选择了“大水 漫灌”,直接的结果就是在供给溢价推高通胀的过程中火上浇油,胀的压力比中国要更严 重。政策的重心也就落在了解决“胀”的问题上。具体的做法就是货币紧缩,维护美元的 信用溢价,把之前加杠杆形成的债务压力转移到基本面更加脆弱的地方去。 国内稳增长的压力大于抗通胀,因此出路在解决经济增速问题,市场的主要矛盾也多围绕 分子端展开;美国抗通胀的政治压力大于稳增长,因此不断收紧货币政策,市场的主要矛 盾更多集中在分母端。
[金融业] [2022-11-21]
基数叠加供给因素,CPI 回落幅度超预期。同比来看,10 月,由于国内疫情 使得需求回落,加之去年基数走高,CPI 同比涨幅较上月回落0.7 个百分点 至2.1%,低于市场预期。其中,果蔬及水产品等供大于求,叠加去年基数走 高,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较上月收敛1.8 个百分点至7.0%,影响CPI 上涨约 1.26 个百分点;基数影响下,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较上月继续回 落0.4 个百分点,影响CPI 上涨约0.88 个百分点。食品、非食品对CPI 同比 涨幅的影响均有回落,非食品价格影响的回落幅度略大于食品价格;环比来 看,非食品价格环比依然持平,而食品价格环比涨幅走低,CPI 环比涨幅收 窄0.2 个百分点至0.1%。尽管猪肉价格涨幅继续扩大,但随着假期后消费需 求回落、蔬菜等供应回升,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收敛1.8 个百分点至0.1%;非 食品价格与上月保持一致。10 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 同比为 0.6%,涨幅与上月相同,环比涨幅小幅回升至0.1%,需求端受疫情影响仍 较疲软。
[金融业] [2022-11-21]
2023 年全球宏观的主线依然是加息 和衰退的切换,上半年仍在紧缩周期,衰退兑现可能促成政策的拐点, 这一背景下,大类资产整体仍缺乏绝对机会,预计波动仍不会小,主要 希望在于两类:一是降息预期带来的配置型机会,美债和黄金机会最为 确定;二是供给端弹性较小且能抵御需求下滑的部分商品,关注原油的 波段机会。
[金融业] [2022-11-21]
2023 年全球宏观的主线依然是加息 和衰退的切换,上半年仍在紧缩周期,衰退兑现可能促成政策的拐点, 这一背景下,大类资产整体仍缺乏绝对机会,预计波动仍不会小,主要 希望在于两类:一是降息预期带来的配置型机会,美债和黄金机会最为 确定;二是供给端弹性较小且能抵御需求下滑的部分商品,关注原油的 波段机会。
[金融业] [2022-11-21]
周三(11 月09 日)A 股市场冲高遇阻、小幅震荡整理,国家统计局发布 10 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早盘股指震荡走高,沪指在3073 点遭遇阻力,午 后新能源、酿酒以及半导体等核心资产轮番回调,拖累股指逐级震荡回落, 沪指全天呈现小幅波
[金融业] [2022-11-21]
10 月金融数据公布,基本上是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再验证,揭示经济恢复的基 础尚不稳固。表内企业中长期贷款、表外委托贷款延续多增与基建支撑相对 应,居民短期贷款减少对应于疫情反复对消费的掣肘,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 对应于地产销售走弱,企业短贷少增与生产受制约相关,政府债少增与财政 错位密切相关。一言以蔽之,经济层面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仍有支撑,但供需 两弱的局面已成为共识,出口超预期转弱,消费恢复仍然面临居民收入不振、 资产负债表受损和消费场景受限等挑战,地产不确定性仍大,生产重回收缩 区间。
[金融业] [2022-11-20]
预售资金监管的地方性收紧下,部分约束房企集团层面资金周转。1)2021 年前:预售资金监管相对偏松。预售资金监管源于 1994 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各地方政府相应制定地方性监管规则,实际执行过程中,资金监管尺度相对偏松。2)2021 年以来:各地预售资金制度持续加码。此轮地产调整以来,各地方政府为防止全国性房企跨区调用项目预售资金,在预售资金监管的执行比例、提取条件、具体执行等方面持续收紧,这也成为部分全国房企流动性吃紧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今年 4·29 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要求,部分城市对预售资金监管进行了微调,但由于房企信用风险的进一步暴露,相关局部政策效果相对有限。
[金融业] [2022-11-20]
商业银行Q3 不良率环比降1BP 至1.66%,降幅略有收窄;同时关注类贷款再次环比双降,Q3 规模环比降0.3%,占比较Q2 降4BP 至2.23%,总体资产质量表观指标延续改善。Q3 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分别环比提升1.76pct 和1BP 至205.5%和3.41%,安全边际继续加固。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环比降2BP/1BP/0BP/1BP 至1.32%/1.34%/1.89%/3.29%, 拨覆率环比提升1.4pct/0.5pct/3.5pct/2.0pct 至246.6%/213.1%/194.7%/139.6%。后续地产领域纾困政策的落地显效,有望进一步降低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