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2-11-25]
公募基金销售整体走弱。截止到2022Q3,公募基金销售百强机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达5.71/8.36 万亿,同比-7.31%/+9.05%,环比-9.96%/-3.72%。从总体规模来看,同比、环比均下滑,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同比提升。
[金融业] [2022-11-25]
三季度货政报告显示,当前货币政策正致力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展望下阶段,我们判断,数量型工具方面,货币政策或仍将强化稳信用相关的协同工具使用;价格型工具方面,“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目标下,可关注后续按揭利率再度调整的方式及节奏。
[金融业] [2022-11-25]
2022 年以来,在多种因素叠加冲击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逐月走低,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比重也降至近年来最低点。如何看待今年以来民间投资的发展情况?民间投资增速逐月走低的背后,又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因素?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
[金融业] [2022-11-25]
10 月份,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境内外汇供求延续逆差但环比收窄,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金融业] [2022-11-25]
人身险承保预计 2022 年完成筑底,2023 年有望逐步回升,中长期储蓄业务增长潜力持续打开。哑铃型配置策略正面临长期挑战,亟需寻找险资国际化道路,中国台湾等地区经验值得借鉴,内外环境对比看目前处于较好的历史机遇。
[金融业] [2022-11-25]
11 月以来DR007 波动上行,并向其中枢7 天逆回购利率附近回归,或意味着央行流动性调控宽松程度的边际收敛,我们认为核心来自央行从金融稳定角度对防止资金空转的考量及汇率、国际收支重要性的提高。
[金融业] [2022-11-23]
23 年资本市场改革有望再掀新篇章,龙头“守正”是王道。1)注册制改革进入第四个年头,已进入深水区,伴随着定价发行等阶段出现的一些违规乱象,监管政策也将随之有针对性地调整,注册制也将日趋成熟。考虑到主板注册制有望于短期内开启,我们认为投行龙头仍将重点受益。2)22 年科创板做市开启成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头戏,也为A 股做市业务拉开序幕。场内衍生品持续扩容,个股期权仍是最值得期待的资本市场创新领域。新规后场外衍生品市场短期面临整肃调整后,有望再掀新篇章。3)在我国证券行业的重资产化趋势之下,机构业务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但考虑到机构业务对资本实力、监管资源、机构客户资源、专业能力等多维度要素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叠加业务资质与牌照的限制,龙头券商竞争优势明显。
[金融业] [2022-11-23]
资管新规三年多的过渡期结束,此前难以穿透底层资产的融资渠道逐渐减少,企业融资从多层嵌套的银行表外转向直接融资。二十大报告第四章第一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新形势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全面注册制稳步推进,IPO 节奏相对稳定,投行业务净收入成为受市场波动影响相对较小的业绩“稳定器”。
[金融业] [2022-11-23]
新发放各项贷款利率及环比变动情况:2022 年9 月各项贷款新发放贷款利率环比下行至低位,各类贷款环比降幅均有所收敛。新发放总贷款、一般贷款(不含票据和按揭)、企业贷款、票据、按揭利率分别为4.34%、4.65%、4.00%、1.92%和4.34%,环比6 月变动-7bp、-11bp、-16bp、+6bp 和-28bp(6 月份环比下降24bp、22bp、20bp、54bp 和87bp)
[金融业] [2022-11-23]
消费有望在明年二季度后显著回暖。今年全年社零增速可能仅仅在0.5%左右,主要还是受四季度疫情的拖累。随着防疫政策的逐渐优化,我们预计后续居民收入环比增速明显提升的时间可能在明年二季度。因为防疫举措的优化是渐进式的,毕竟我国人口众多,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另外疫情本身也有望在明年二季度随着气温上升逐渐消退,所以我们认为真正的后疫情时代有望在明年二季度开始。届时随着经济加快恢复,连带消费等指标都有望明显改善。展望明年,社零增速有望达到7.3%左右,其中明年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长可能在2.8%左右,全年主要靠后面三个季度来拉动,特别是明年二季度和四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