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41.基于概率转移矩阵的氨基酸连接偏好性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在Marko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状态空间上合并映射的概念,以及合并过程下转移概率的计算方法.在已有氨基酸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Markov模型的概率转移矩阵,对氨基酸连接的偏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家族的蛋白质序列的氨基酸连接具有一定的偏好性,这种偏好性与氨基酸的分类有关,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分类的科学性,同时这种偏好性对氨基酸序列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氨基酸分类;合并映射;概率转移矩阵;偏好性
-
20842.乙醇对角质酶性质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研究了乙醇溶液对角质酶性质的影响,同时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经过硫酸铵沉淀、镍柱亲和层析等方法获得的电泳纯角质酶进行了构象研究.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40%、30%和20%乙醇溶液中角质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5和65℃;在37℃下,酶在体积分数20%~50%乙醇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体积分数30%和40%乙醇对角质酶具有激活作用;角质酶在体积分数30%和50%乙醇中催化反应的最适pH分别为9.5和9.0;在体积分数30%乙醇溶液中角质酶的pH稳定范围为6.5~10.5.角质酶在50℃的乙醇溶液中的失活动力学研究表明,角质酶的失活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R2>0.98).从角质酶构象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乙醇体系中角质酶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角质酶;乙醇;酶学性质;构象
-
20843.呋喃西林代谢物在凡纳滨对虾体内代谢及残留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为研究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在凡纳滨对虾体内代谢及残留消除.在试验水温(28±2)℃下,以30 mg/kg的剂量对凡纳滨对虾多次药饵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淋巴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并通过WinNonlin 5.2药代动力学软件及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房室模型分析,SEM在血淋巴中吸收、分布、消除半衰期(t1/2K01、t1/2α、t1/2β)分别为0.695,2.567,47.603 h.经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原理分析,SEM在血淋巴、肌肉、鳃、肝胰腺和肠的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34.424,49.281,39.178,32.390,35.170 h.停药2d后药-时曲线经Excel拟合,SEM在血淋巴、肌肉、鳃、肝胰腺和肠的消除半衰期t1/2β大小为肌肉11.75 d>血淋巴8.88 d>鳃8.66 d>肝胰腺5.37 d>肠线4.71d.结果表明,SEM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吸收快、分布广,但消除缓慢.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药代动力学;残留;房室模型;统计距原理
-
20844.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建立同时对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确证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析测定.黄曲霉毒素在所测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6%~ 100.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7.5%,AFB1、AFG1的最低检出限为0.2 μg/kg,AFB2、AFG2的最低检出限为0.05 μg/kg.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是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测定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免疫亲和柱
-
20845.玉米红外低温真空干燥试验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玉米为试验物料进行红外低温真空干燥工艺基础性研究,分析红外加热温度、真空度对玉米水分变化规律和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没有明显的恒速干燥阶段;与干燥室内真空度相比,干燥温度对玉米干燥的影响程度较大.红外低温真空干燥方法是粮食干燥可选的方法.
关键词:玉米;低温干燥;干燥速率;红外加热;真空
-
20846.草鱼冷藏过程中脂类的变化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GC-MS对草鱼脂肪中的脂肪酸进行分析,测定在4℃密封贮藏条件下,鱼肉脂肪中脂肪酸、脂肪酸氧化产物丙二醛和过氧化值的变化.鉴定出草鱼脂肪中含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为29.30%,单不饱和脂肪酸为43.21%,多不饱和脂肪酸27.47%.C14~C17的脂肪酸在贮藏的前5d变化都不大,20碳以上的脂肪酸,到第5天已发生较大变化,到第10天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均明显下降,丙二醛、过氧化物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急剧上升.
关键词:草鱼;冷藏;脂肪酸;丙二醛;过氧化值
-
20847.甜杏仁油微胶囊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甜杏仁油中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减缓其氧化,通过喷雾干燥法将甜杏仁油微胶囊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芯材含量、乳化剂含量、酪蛋白含量、固形物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甜杏仁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参数:甜杏仁油质量分数24%,乳化剂添加量2%,酪蛋白含量4.3%,固形物浓度26%.该条件下获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94.56%.
关键词:甜杏仁油;微胶囊;喷雾干燥
-
20848.微波辅助酵母破壁工艺的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研究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酵母含量、pH值对酵母细胞破壁的影响.以破壁前后酵母细胞的数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来衡量酵母细胞的破壁率,确定最佳破壁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酵母含量为4%、pH6.0、微波功率600 W条件下,微波处理40 min,添加1%的质量比为1∶1的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3%的NaCl,在55℃恒温自溶2h后即可得到最佳的破壁效果.
关键词:微波;自溶;酵母细胞;破壁率
-
20849.木醋杆菌分批补料发酵法生产广式米醋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研究分批补料发酵法提高广式米醋总酸度的可行性.主要内容包括发酵过程中木醋杆菌RF4在发酵液及细菌纤维素膜内的菌体数分布比较、单批和分批补料发酵法总酸的变化规律、原料最适酒精度及分批补料发酵法对总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膜内的菌体数是发酵液中的300倍左右,最适原料初始酒精度为5% (V/V),分批补料发酵法有利于显著提高总酸度.通过正交优化,分批补料发酵最优工艺为发酵第6天每隔2d补加2%(酒精体积/发酵液体积)的酒精,补加3次,最终酸度可达7.29 g/l00 mL,较单批发酵的4.2 g/l00mL提高73.6%.
关键词:木醋杆菌;广式米醋;分批补料发酵;总酸
-
20850.乳糖酶水解生产低乳糖牛乳工艺的优化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研究低乳糖牛乳的生产条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牛乳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加酶量2 500 U/L、水解温度40℃、水解2h时牛乳中乳糖水解效果最佳,水解率达到74.5%.
关键词:低乳糖乳;乳糖酶;水解率;水解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