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91.两种糖对食品胶—马铃薯淀粉物理特性的影响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利用快速黏度分析法、质构分析法、离心法、冻融循环等方法研究蔗糖和葡萄糖对5种食品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糊化、凝胶、膨润、冻融稳定性等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糖类后,食品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糊化温度、溶解度、冻融稳定性均显著升高,膨胀势显著降低,持水力则基本不变.亚麻多糖、卡拉胶、黄原胶与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峰值黏度、末值黏度随糖的添加而显著升高.与不加糖的对照样品相比,添加糖的亚麻多糖—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凝胶硬度显著升高,黄原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凝胶硬度则显著降低.添加蔗糖基本不影响食品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衰减值,但添加葡萄糖则导致食品胶—马铃薯淀粉混合物的衰减值显著升高.
关键词:食品胶;马铃薯淀粉;蔗糖;葡萄糖;物理特性
-
20792.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筛选及其定向改造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环糊精因其特殊性质得到了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青睐,全球消费量逐年稳步增加.环糊精的巨大需求也使其生产中所必需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酶,EC 2.4.1.19)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该酶的研究多集中在作用机制、产物专一性机理等,鲜见从菌株筛选出发的系统性报道.因此,作者从野生CGT酶菌株的筛选出发,立足未来环糊精工业的商业诉求,综述了优质CGT酶获取的多种途径.同时结合国内外对CGT酶的大量研究工作以及我国的资源优势,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出更高的期望.
关键词:环糊精;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菌株筛选
-
2079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尿中9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参照中国农业部1025号公告-11-2008的常规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检测条件,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猪尿样本中9种β-受体激动剂实行同时检测.并在内标物质有限的情况下,根据色谱条件,为没有内标的化合物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β-受体激动剂添加浓度为1,2,4,10,20 ng/mL时,平均回收率为82.12%~118.61%,相对标准偏差为0.97%~11.53%,检测限在0.01~0.12 ng/mL,其回收率和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分析精度好,并能提高原有方法的检测水平.
关键词:β-受体激动剂;多残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猪尿
-
20794.固定化酿酒废酵母吸附Pb2+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将酿酒废酵母包埋制成固定化小球,研究其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pb2+初始浓度为20 mg/L时,固定化酿酒酵母对pb2+的吸附在3h即达到平衡.pb2+在固定化酿酒废酵母上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R2 =0.999 4),动力学参数k2为0.002 9 g/(mg· min),qe为18.12 mg/g.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b2+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但以Langmuir方程较好(R2=0.995 7),qmax为18.69 mg/g,b=0.127 2 g/(mg· min).
关键词:Pb2+;固定化酿酒废酵母;动力学;吸附平衡
-
20795.家禽胴体螺旋预冷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对大容量、叶片格栅、高位出料口、阶梯水位技术分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预冷的禽体降温机理主要取决于胴体腔内水的更换次数和超过500 mm以上的有效位移量,其更换次数由15次提高到120次,螺旋叶片工作区达到叶片面积的1/2左右,体水比接近1:4,可解决“胴体走单边”和“水流走单边”的难题;也可解决单线12 000只/h产量时水位差过大问题;同时由于合理利用溢流水,减少注水量,减少冷能耗量,降低预冷车间棚高,可节约土建投资,降低了运行成本.总体节水18%以上,洁净度提高20%,预冷效率提高22%.这种集成技术是螺旋预冷机的发展方向,也是今后大型家禽加工企业的优先选择.
关键词:家禽胴体;螺旋预冷;效率;节能;阶梯水位
-
20796.聚唾液酸修饰CuZn-SOD及其形态和稳定性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聚唾液酸( Polysialic acid,PSA)因其更为有效的安全性,被公认为传统药用缓释材料——聚乙二醇(PEG)的理想替代材料.作者对蛋白质药物——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聚唾液酸修饰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了修饰反应的主要条件:聚唾液酸经高碘酸钾氧化后生成的活化体,与超氧化物歧化酶以40∶1的摩尔比反应24 h,可以达到理想修饰效果,生成的聚唾液酸修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衍生物(PSA-SOD)平均交联比达到了3.9±0.3.该衍生物经过SDS-PAGE电泳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测得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0 000~100 000,分子粒径为10~15 nm,约为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4倍.除此,PSA-SOD呈单颗粒包覆和多颗粒包覆两种显微形态.PSA-SOD进行稳定性试验表明,经聚唾液酸修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抗酶解稳定性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聚唾液酸;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交联修饰;酶活稳定性
-
20797.普洱茶发酵罐研制及应用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为实现普洱茶清洁化生产,研制普洱茶发酵罐,对发酵罐的设计原理、工艺结构进行阐述,并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利用组合试验设计对发酵罐的3个可控因素(潮水量、菌种、翻转周期)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各因素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提出普洱茶发酵罐合理工艺设计参数以及发酵过程中关键控制因素.
关键词:普洱茶;发酵罐;研制;应用研究
-
20798.石榴皮多酚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为研究石榴皮多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起关键作用的成分,采用3个脂质过氧化研究体系,即卵黄体系、低密度脂蛋白体系和大鼠肝脏匀浆体系,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了石榴皮多酚纯化物、安石榴苷标准品和鞣花酸标准品对体外金属离子诱导性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安石榴苷,鞣花酸和石榴皮多酚纯化物均能有效抑制体外金属离子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并且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强弱顺序依次是:安石榴苷>鞣花酸>石榴皮多酚纯化物>茶多酚,说明安石榴苷是石榴皮多酚中抗脂质过氧化的的关键物质.
关键词:石榴皮多酚;安石榴苷;鞣花酸;脂质过氧化
-
20799.西兰花干燥过程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的变化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研究西兰花脱水加工过程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蒸汽热烫的西兰花,其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的保存率高于热水热烫的保存率,其中80℃蒸汽热烫处理2 min效果最好;热烫后冰水冷却的西兰花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保存率高于自然冷却;真空冷冻干燥能将西兰花中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最大程度的保留.西兰花脱水加工过程中氧化型Vc的保存率高于还原型Vc,说明西兰花中的还原型Vc更易被破坏.
关键词:西兰花;脱水蔬菜;真空冷冻干燥;还原型Vc;氧化型Vc;热烫
-
20800.番茄粉中果胶含量粒径贮藏温度与色泽稳定性的相关性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不同果胶含量、不同粒径的番茄粉为原料,研究贮藏温度对番茄粉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粉中果胶含量、粒径、贮藏温度与色泽的稳定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整个贮藏过程中,低果胶含量的不同粒径番茄粉的L值、a值、b值均呈下降趋势,贮藏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高果胶含量的番茄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贮藏过程中L值均呈上升趋势,a值和b值由于贮藏温度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番茄粉;果胶含量;粒径;贮藏温度;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