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8 篇 当前为第 221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201.神经网络优化富集EPA和DHA甘油酯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军曹鱼内脏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OF水解法富集鱼油中EPA和DHA甘油酯,应用神经网络优化其水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缓冲溶液pH 7.0反应体系中,水油质量比3∶1、反应温度40 ~ 45℃和脂肪酶用量1.5%,富集鱼油中DHA与EPA总含量可达32.10%,富集的鱼油色泽亮黄,澄清透明,具有淡的鱼腥味,理化指标达到了SC/T 3502-2000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
    关键词:神经网络;鱼油;脂肪酶;EPA;DHA;富集;neural network;fish oil;lipase;EPA;DHA;enrichment
  • 2202.菜籽粕中多酚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菜籽粕为原料,研究从中提取多酚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菜籽粕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加热回流提取菜籽粕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6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按1∶10的料液比,在85℃下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6.95 mg/g.
    关键词:菜籽粕;多酚;回流提取;工艺;rapeseed meal;polyphenol;circumfluence extraction;process
  • 2203.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现状及安全评价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检测食用油以了解其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状况.样品用无水甲醇超声提取,上清液经干燥脱水过0.45 μm滤膜过滤,采用毛细管GC-FID技术分析.在采集的食用油样品中检测到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的含量分别为ND(未检出)~ 11.32 mg/kg,ND ~ 29.05 mg/kg.食用油存在不同程度的PAEs污染,该结果可为制定食用油中的PAEs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关键词:毛细管气相色谱;邻苯二甲酸酯;食用油
  • 2204.棉籽加工过程中仁壳分离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为了提高棉籽加工产品的质量与棉籽加工附加值,在棉籽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剥壳处理.棉籽剥壳后其仁壳分离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浸出棉籽油、棉籽粕质量的优劣.通过对棉籽仁壳分离工艺的改进发现,相比于传统的仁壳分离工艺,改进后采用的多道循环筛分仁壳分离工艺增加了风选力度,剥壳后的棉籽仁壳分离效果较好,得到仁中含壳率为4%~7%,壳中含仁率为0.3%~0.5%,而传统工艺得到的仁中含壳率为15%,壳中含仁率为2% ~3%.
    关键词:棉籽仁壳分离;多道循环筛分;仁中含壳率;壳中含仁率;cottonseeds kernel and hull separation;multi-channel circulation screening;rate of kernel in hull;rate of hull in kernel
  • 2205.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棕榈酸甲酯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棕榈酸甲酯,考察了树脂类型、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脱水剂无水CaCl2用量、反应时间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棕榈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KC-9型树脂催化合成棕榈酸甲酯的效果较好;NKC-9型树脂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1∶2,反应温度70℃,催化剂用量50%(占棕榈酸质量),脱水剂无水CaCl2用量10%(占催化剂质量),反应时间3h;在反应的最佳条件下,棕榈酸转化率可达95.36%;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棕榈酸转化率仍保持在90%以上.
    关键词: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棕榈酸甲酯;生物柴油;strongly acidic cation exchange resin;catalysis;methyl palmitate;biodiesel
  • 2206.K2CO3/Al2O3催化大豆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利用K2CO3/Al2O3固体碱催化大豆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单甘酯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1.5h,催化剂添加量0.8%(占大豆油质量),大豆油与甘油物质的量比1∶3.在最优条件下,单甘酯含量达到58.26%.经过两级分子蒸馏,单甘酯含量高达95.69%,回收率为90.8%.
    关键词:固体碱催化剂;单甘酯;大豆油;分子蒸馏;制备;solid base catalyst;monoglycerides;soybean oil;molecular distillation;production
  • 2207.超临界CO2结合夹带剂萃取紫苏籽油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选择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作为夹带剂,超临界CO2萃取紫苏籽油.以得油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萃取条件,获得紫苏籽油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夹带剂为乙酸乙酯,添加量为CO2摩尔流量的3%,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在此条件下,紫苏籽油得油率为36.7%.对萃取所得紫苏籽油品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除了酸值偏高以外,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1.45%.
    关键词:紫苏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夹带剂;perilla seed oil;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entrainer
  • 2208.酸溶液对菜籽粕脱毒工艺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菜籽粕是一种植物蛋白资源,富含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等多种常规营养成分,但须脱毒方能用于饲料.试验以菜籽粕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酸溶液对菜籽粕脱毒的最佳工艺参数,即硫酸浓度4%;液固比为20:1 (mL/g),60℃下浸提60 min,提取1次.经硫酸溶液脱毒后菜籽粕中植酸、单宁、硫代葡萄糖苷、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的脱除率分别为92.16%、90.45%、93.37%、90.85%和88.97%,符合饲料级要求,脱毒后其蛋白质含量提高.
    关键词:酸溶液;菜籽粕;脱毒
  • 2209.正相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的维生素E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采用正相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4种常见生育酚的含量,确定一种简单、准确、快速测定维生素E的测定方法.样品经前处理后,用Zorbax RX-SIL硅胶柱分离,以乙酸乙酯-异辛烷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波长295nm采用外标法检测α、β、γ、δ等四种生育酚在不同植物油中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四种异构体均在8min内出峰,线性关系在0.9994~0.9999间,精密度RSD<5%,加标回收率在80%~100%,线性范围0.2~100.0μg/mL,α、β、γ、δ异构体方法检出限均在0.01μg/g左右;几种典型植物油样品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体系具有快速、准确、分离度好等特点.同时比较了调和油和精炼地沟油维生素E含量差异,初步确定α-维生素E可能作为该类地沟油识别因子.
    关键词:正相超高压色谱;维生素E;α-生育酚;精炼废弃油脂
  • 2210.超声-微波协同辅助萃取茶皂素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辅助萃取脱脂油茶籽粕中的茶皂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超声波功率50 W,萃取次数2次,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茶皂素得率为指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的茶皂素萃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10,微波功率600W,超声波功率50 W,萃取时间150 s,萃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7.43±0.13)%,纯度为67.12%.
    关键词:茶皂素;超声-微波协同辅助萃取;脱脂油茶籽粕;tea saponin;ultrasonic and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defatted oil-tea camellia seed meal
首页  上一页  ...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