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798 篇 当前为第 225 页 共 280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2241.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产微生物油脂动力学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对发酵性丝孢酵母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Logistic菌体生长模型、Luedeking-Piret模型和产物生成的基质消耗模型,描述了完整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微生物油脂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牛顿迭代法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模型计算与试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菌体生长、产物油脂生成及糖分消耗等3条曲线的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90、0.987和0.890.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描述发酵性丝孢酵母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关键词:玉米秸秆;发酵;生物油脂;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
  • 2242.双螺旋榨油机榨螺参数与榨膛内压力的关系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研究了双螺旋榨油机榨螺参数与榨膛内压力的关系.根据现有双螺旋榨油机榨螺的实体模型,通过构建榨膛内油料的几何模型,运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榨膛内的油料进行分析,得出榨膛内油料受到的压力沿着榨螺螺旋线方向递增,而非沿着榨螺轴线方向变化;榨螺的结构参数及压榨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与榨膛内油料所受压力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双螺旋榨油机;榨螺参数;榨膛压力;twin-screw press;worm parameter;barrel pressure
  • 2243.响应面法优化脂肪酶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Novozyme 435脂肪酶为催化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脂肪酸甲酯(FAMEs)环氧化工艺.选择反应时间、脂肪酶用量和H2O2与FAMEs双键的摩尔比为自变量,环氧值为响应值,建立了脂肪酶催化FAMEs环氧化体系的二次回归模型.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在不加脂肪酸氧载体的条件下,FAMEs 20 g,甲苯用量30 mL,脂肪酶用量3%(以FAMEs质量计),H2O2与FAMEs双键摩尔比1.7∶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h.在此条件下,环氧值为4.82%,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关键词:Novozyme 435脂肪酶;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响应面法;lipase Novozyme 435;fatty acid methyl esters;epoxida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244.鱼油精炼副产物中EPA和DHA的回收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鱼油精炼副产物的皂脚和固脂为原料,采用酸催化乙酯工艺回收皂脚、碱催化乙酯工艺回收固脂,结果表明:酸催化回收皂脚时无水乙醇/脂肪酸为0.8 mL/g,硫酸/脂肪酸为0.09 mL/g,78℃下反应4h,鱼油乙酯化得率达到97%;碱催化回收固脂时无水乙醇用量0.6 mL/g,NaOH用量3%,78℃下反应3h,鱼油乙酯化得率达到94.5%.以酸、碱催化得到的乙酯化鱼油为原料,分别经二次三级分子蒸馏和一次尿素包合,产品中EPA、DHA的总质量分数分别可达到78.42%和76.15%.
    关键词:鱼油;副产物;酸催化;碱催化
  • 2245.β-淀粉酶抑制面制品回生工艺优化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小麦粉为原料,通过β -淀粉酶对面制品进行抗回生处理,研究了加酶量、酶作用时间、酶作用温度对β -淀粉酶抑制面制品回生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β -淀粉酶抑制面制品回生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β -淀粉酶抑制面制品回生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浓度为45.8 U,酶作用温度为57℃,酶作用时间32.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面制品,经4℃下冷藏48 h后测得的硬度为(3299.86±8.32)g,而未经β-淀粉酶抗回生处理的面制品,经4℃下冷藏48 h后测得的硬度为(12950±7.22)g.面制品硬度降低了74.52%.
    关键词:面制品;β-淀粉酶;抑制;回生;响应面
  • 2246.植物油料与植物油中砷含量检测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采集砷矿产资源区、一般地区和进口的植物油料并对其压榨取油,分别采用压力消解-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及溶剂萃取-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油料和对应植物油中的砷含量.结果显示,植物油料压力消解前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取样量0.500 0 g,消解液第1次添加量为HNO34 mL、H2O2 1 mL,第2次添加量为HNO3 4 mL、H2O2 3 mL,消解初温90℃,消解1h,消解终温160℃,消解5h;在最佳条件下可将植物油料样品消解完全.所测15个植物油料样品及8个植物油样品的砷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砷矿产资源区植物油料及植物油中的砷含量略高于一般地区;植物油料与对应植物油中的砷含量基本呈正相关;溶剂萃取-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砷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3% ~ 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9%.
    关键词:植物油料;植物油;氢化物原子吸收;压力消解;砷含量;plant oil seeds;plant oil;HG-AAS;pressure digestion;arsenic content
  • 2247.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氟离子含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建立了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氟离子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用2.5 MPa的氧气压力氧弹燃烧分解样品,然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氟离子的含量,建立了KOH梯度淋洗程序为10~40mmol/L,流速为1.0 mL/min.氟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5~50 mg/L,饲料中氟的检出限为2.4 μg/kg;平均回收率为91.0%~ 101.7%,相对标准偏差为0.76%~ 2.97%.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扰小,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关键词: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氟离子;饲料
  • 2248.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油茶籽多糖Ⅰ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根据油茶籽多糖Ⅰ所拥有的特异性磷酸基因,运用固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获得合适的金属螯合剂,使得具有一定降血脂作用的油茶籽多糖Ⅰ能特异性的被结合到琼脂糖凝胶上,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油茶籽多糖Ⅰ.通过试验对亲和层析法在提取过程中的使用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pH以及离子类型.此外,试验将传统方法与亲和层析法进行比较,其对油茶籽多糖Ⅰ的纯化效果,尤其在去蛋白方面,后者能更有效地去除油荼籽多糖Ⅰ里残留的蛋白质.
    关键词:油茶籽多糖Ⅰ;亲和层析;金属离子螯合
  • 2249.橡胶籽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研究了碱提酸沉法提取橡胶籽蛋白的工艺条件,通过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对橡胶籽蛋白提取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pH、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提pH9.8,提取温度57.7℃,料液比1∶43.5,酸沉pH 4.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橡胶籽蛋白提取率达70.64%,纯度为83.56%.
    关键词:橡胶籽;橡胶籽蛋白;Plackett Burman;响应面法;rubber seed;rubber seed protein;Plackett Burma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250.纤维素酶预处理糙米发芽工艺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为解决发芽糙米蒸煮后口感差的问题,提出酶溶液浸泡糙米提供发芽条件的同时适当降解皮层粗纤维预处理工艺.研究酶浓度、酶解温度以及酶解时间对糙米发芽率及发芽糙米硬度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试验方法设计试验.并以GABA含量为考核指标,将酶预处理工艺与传统浸泡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糙米发芽率及发芽糙米硬度变化影响显著;酶预处理工艺优化参数组合为:酶浓度为0.4mg/mL、酶解温度为33℃和酶解时间为110min,在此条件下,糙米发芽率可达到传统浸泡处理的90%以上,其硬度降低14.1%.最优酶解条件下得到的发芽糙米GABA含量略低于未经酶浸泡得到的发芽糙米GABA含量.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证实了发芽糙米皮层粗纤维降解是其硬度下降的原因.
    关键词:纤维素酶;糙米;发芽率;硬度
首页  上一页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