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1.高水分棉籽制油工艺探讨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高水分棉籽制油加工与干棉籽制油加工有所不同,其区别点主要集中在棉籽的剥壳和仁壳分离、蒸炒等预处理环节;同时在后续工序中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在原料的采购与分类存放和加工顺序上也应有所考虑.
关键词:高水分棉籽;制油;工艺;探讨
-
2182.无机陶瓷膜处理的碱炼废水用于大豆油酶法脱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采用无机陶瓷膜过滤技术处理食用油脂加工的废水,并将处理后废水应用于油脂脱胶工艺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油脂废水酶法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陶瓷膜处理后的碱炼水洗废水添加量2%,加酶量30 mg/kg,温度45 ℃,时间4h,搅拌速度100 r/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脱胶试验,测定脱胶油中的磷含量为4.15 mg/kg,同时在表压300 kPa条件下,采用陶瓷膜处理后的碱炼水洗废水脱胶,加工大豆油可节省蒸汽消耗0.016吨/吨油.
关键词:毛油;陶瓷膜;碱炼废水;磷脂酶A1;脱胶
-
2183.分子蒸馏/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火麻仁精油挥发性组分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3-15]
运用索氏提取法取得火麻仁脂溶性成分,主要考察了不同蒸馏温度对分子蒸馏制备火麻仁精油组分的影响.通过GC - MS分析得出,250℃条件下蒸馏的火麻仁精油分离出136种成分,鉴定出115种挥发性成分,占该火麻仁精油总成分的98.81%,且精油的组分数量随蒸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主要物质有:反-1-异丙基-4-甲基环已烷(22.56%)、乙酸(8.43%)、茴香脑(6.50%)、反-3-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已烯(5.06%)、1-甲基萘(4.36%)、已醛(3.87%)、己酸(2.63%)、萘(2.93%)等物质.
关键词:火麻仁;分子蒸馏;精油;气相色谱-质谱法
-
2184.金属盐离子对苦荞萌发及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研究了在一定浓度的铝、锌、铜盐溶液浸种后,苦荞种子萌发7d内发芽势、发芽率、粗蛋白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铝、锌、铜盐溶液浸种萌发对种子的芽苗生长和粗蛋白含量增加有促进的作用,而对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并不显著;正交试验发现对总黄酮含量影响因素显著性依次为萌发温度>萌发时间>金属盐种类,最佳萌发工艺条件为:金属盐种类为1000mg/L硫酸铝溶液,萌发时间为84h,萌发温度25℃,在此工艺条件下,苦荞种子中总黄酮含量可以达到1347.1mg/100gDW.
关键词:苦荞;萌发;粗蛋白;总黄酮含量
-
2185.分子蒸馏精制灵芝孢子油的工艺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对分子蒸馏技术精制灵芝孢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分子蒸馏工艺参数对降低灵芝孢子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馏温度200℃,进样速率2 mL/min,刮板转速160 r/min,冷凝温度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灵芝孢子油酸值(KOH)从17.00 mg/g降到0.40 mg/g,过氧化值从25.87 meq/kg降到5.21 meq/kg,总三萜化合物含量从3.01%降到2.87%,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关键词:灵芝孢子油;分子蒸馏;酸值;过氧化值;Ganoderma lucidum spore oil;molecular distillation;acid value;peroxide value
-
2186.不同地区茶叶籽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茶叶籽油是我国新批准的新型可食用植物油,目前人们对其了解和研究还比较有限.为丰富茶叶籽及茶叶籽油的研究数据,选用了我国9个地区的茶叶籽及其所制得的茶叶籽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叶籽的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范围在22.6% ~ 33.1%之间,淀粉含量也与地域有关;不同地区茶叶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两个评价植物油品质最为重要的指标差异较大,而相对密度、碘值和皂化值差异不大;茶叶籽油中共检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和花生酸6种脂肪酸,且不同地区含量存在差异,湖北和湖南的茶叶籽油中不合花生酸,福建的不合硬脂酸,茶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各地区之间差异不大,福建的含量最高,为84.47%,但各地区间茶叶籽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四川的最高,为29.92%.
关键词:茶叶籽;茶叶籽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tea seed;tea seed oil;physicochemical property;fatty acid composition
-
2187.响应面法优化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餐饮废油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碱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通过响应面试验探讨了温度、催化剂用量、醇油比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在超声功率50 W、频率28 Hz的条件下,温度62.47 ℃,催化剂用量0.98%,反应时间30 min,醇油比7∶1(质量比).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为90.26%.
关键词:餐饮废油;生物柴油;碱催化;响应面试验;swill-cooked dirty oil;biodiesel;alkali-catalysis;RSM
-
2188.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高效、无毒和安全的抗氧化剂是目前天然抗氧化剂研究的一个热点.天然植物提取物是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准确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是抗氧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综述了常见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如清除自由基型评价方法、还原金属离子型评价方法、抑制脂质过氧化评价方法和细胞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对各种体外评价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归纳,并对未来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建立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展
-
2189.芡实粉和芡实淀粉理化性质和消化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芡实为原料制取芡实粉和芡实淀粉样品,研究了其糊化性、溶胀度、可溶指数、质构性和消化性等性质.结果表明,芡实淀粉样品的黏度明显高于芡实粉样品,芡实粉的峰值黏度与芡实淀粉相比降低了57.75%;随温度升高,芡实粉和芡实淀粉的溶胀度和可溶指数呈现递增趋势,但在较高温度下,芡实粉样品的溶胀度和可溶指数明显高于芡实淀粉样品;与芡实淀粉样品相比,芡实粉的凝胶的硬度减少了91.86%;芡实淀粉样品的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明显高于芡实粉样品,但慢速消化淀粉的含量要低于芡实粉样品,抗性淀粉的含量高于芡实淀粉样品.
关键词:芡实粉;芡实淀粉;理化特性;消化性
-
2190.丝瓜籽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1-15]
以丝瓜籽为原料,研究了碱溶酸沉法提取丝瓜籽蛋白的工艺,同时分析了丝瓜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碱溶酸沉法提取丝瓜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提pH10,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5,酸沉pH 4.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丝瓜籽蛋白的提取率为21.65%,纯度为82.48%(湿基);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其人体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接近,明显好于花生蛋白.
关键词:丝瓜籽;丝瓜籽蛋白;碱溶酸沉法;正交试验;luffa seed;luffa seed protein;alkali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orthogonal experiment